对话竹内亮:一个日本导演拍出了最真实的华为
  岳野兔 ·  2021-05-20

3 月 2 号开始,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在社交平台陆续推出《华为的 100 张面孔》主题系列片。

截止目前,这系列影片已经播出三集,它们「霸占」过微博视频排行榜全站第一、在 B 站拥有将近 50W 累积播放量,YouTube上每一集的观看人次都超过百万……

日本导演眼中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奥妙?是怎样一种视角?此次 SocialBeta 对话了竹内亮导演,通过创作者的一手信源,来解开华为的面纱,一起解读这次掀起热议的拍摄。

直击三部曲

如果你还没看过《华为的 100 张面孔》,不妨趁今天的机会抽出一个半小时一次看完三集,享受下这不拖沓不枯燥的纪录片观影体验!

第一集的主题是「华为还能存活吗?」在去年,美国、导演的家乡日本等国家都涌起对华为的批判热潮,带着疑问,竹内亮在这一集里主要采访了在华为的外籍员工们,从他们口中探寻华为被美国制裁的原因,以及这些就职于华为的外国人对此的真实看法。

这个话题听起来稍显严肃,但纪录片中的呈现非常自然引人入胜,比如跟着导演的镜头,像我们这样并未实地探访过华为深圳总部的人,可以一览这家大企业的办公区、建筑风格之类,也很有趣。

酒店大堂风的办公室

唐代风格的园区建筑

第二集的主题是「华为大力研发的技术是什么?」导演在这段片中展现了 5G 和 AI 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5G 和 AI 能带来哪些价值?5G 和 AI 技术能取代人的工作吗?连美国都害怕的华为 5G,到底是什么?

从机场的远控中心到无人港口,从吉林延边的野生东北虎到 360° 拍摄装置,这一集以一种非常轻松朴实的展现方式,让观众一下子就了解了那些似乎离我们很远的新技术,到底是什么。

远程代替人工实地操控

实时传输野生动物影像

第三集的主题是「谁控制华为?」,为观众解答一系列企业层面的问题:华为的股权在谁的手上?到底是谁才是真正控制着华为的人?当拥有创业精神之后,公司的普通员工,思维会有怎样的转变?

这集竹内亮主要拍摄了华为的手机部门,导演深入平时不对外的陶瓷手机工厂,到青海的 5G 基站对话了在高原工作的基层员工,还在股权室被特别允许观看了任正非的股票信息……

纪录片能达到这样有趣又饱满的观感,离不开前期的充足准备。竹内亮导演告诉  SocialBeta,项目策划了大概两个月,之后拍摄每一集要耗费一个月时间,由几天的素材剪出半小时的成片。5 月 10 号导演再次前往深圳商议后续的选题,这一系列的第四集到第六集也会在不久后与大家见面。

从 2020 年的 12 月起,竹内亮想要通过拍摄 100 张华为的面孔去挖掘真实多面的华为,在这个目的下,去选择谁,拍摄谁,展示谁,谁能代表华为,其实是最重要的事。 

群像

在竹内亮与他选择的拍摄对象对话相处时,导演并未展示出目的性很强的探究欲,他们自然地聊天,流露出真实的性格和看法——

外籍员工 JF,出现在第一集

从 JF 等人解释中,竹内亮得知在这些外籍员工眼中,外界的那些评论很莫名其妙,他们说华为只是在研究技术,并不是国企,也不存在国家持有股份。

除了聊企业话题。竹内亮还去到了 JF 租住的地方,和他的孩子通话询问对爸爸工作的看法。两个娶了中国姑娘的外国人还在镜头面前谈起了中国女孩子和日本女孩子有什么不同,气氛一度有些好笑。

轮值董事长郭平,出现在第一集

轮值董事长郭平是华为的五号员工,他 88 年加入华为,现在仍留在这家企业。导演与郭平的对话涉及企业的初心与发展,这里的聊天稍显缥缈。

上海研究所天才少年彭志辉,出现在第一集

去年在受到「排挤」的同时,华为开启了一个新的「天才少年计划」,以百万年薪诱惑招募年轻的研究者。《华为的 100 张面孔》里也展现了这样一张天才少年面孔。

彭志辉用螃蟹壳设计的小机器人

这位天才少年是标准的超能学霸型人物,在各种机器人大赛中获奖,设计编程加工组装可以一人包办,现在就职在华为上海研究所,并且已经靠百万年薪在上海买了房子!

青海员工王宇,出现在第三集 

从 2015 年加入华为后,王宇一直在青海工作,虽然这里的条件相对艰苦,但王宇比入职时候还是胖了不少(开玩笑)。

竹内亮问为什么会选择到青海来,王宇说艰苦地区机会大,发挥空间广。某种程度上,他的回答也代表了大多数华为基层员工所拥有的激情吧。

除了以上举例,片中还有多个有趣的面孔,有的是从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到华为来利用技术进行动物保护,有的在设计部门操刀华为手机屏保的艺术创意……

从中可以发现,想展示一个企业最真实的面貌,从每个最真实的员工面孔入手,比喊一些口号有用的多,至少在这三集纪录片中,华为在我脑海中有了更立体的具象。

率真导演对于真实的坚持

镜头内的面孔各有特色,镜头之外的导演也凭借个人魅力为这系列片子增色不少。

即使你不太熟悉竹内亮这个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作品——2020 年,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现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生活状态,大范围引起轰动;半年后,导演又拍摄了《后疫情时代》聚焦疫情恢复后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也直接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名夸赞。

观众喜欢竹内亮的纪录片,大多源于他始终秉持着「自然真实」的原则进行创作,而且导演自身就是是个可爱率真直接的人,这一点在《华为的 100 张面孔》中展露无遗:

比如在和华为轮值董事长到咖啡馆聊天时,他直接发问:「你请啊?」蹭到了董事长的咖啡笑得非常开心;

得知天才少年又会设计编程造机器人,还擅长绘画弹吉他等,他直言:不喜欢这样的人,和我们平时嫉妒完美厉害的人的心态一模一样;

以及华为向他发起尝试用他们的 360° 拍摄系统创作纪录片时,他第一句话是问对方:多少钱?

展露真实自己的同时,竹内亮也对纪录片作品中的真实有执念。对于《华为的 100 张面孔》这系列片,他说与华为签订了合同,完全按照自己想要拍的东西真实拍摄。

与普通的营销动作不同,因为是导演的自发行动,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华为也积极配合,对导演的创作团队没有干涉。不过涉及到技术机密,比如说未来的手机产品,5 到 10 年后的技术,华为就把导演「拒之门外」了。

竹内亮眼中的华为

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已经拍过众多作品,这次把镜头对准华为给他带来的惊喜是: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企业!

「我一直想知道,这么大的公司没有上市是为什么,日本好像没有这样的企业。拍摄中听华为说他们不希望被股东控制,要一直走开发、研发路线,我特别认可这个想法,因为他们考虑的是 10 年后、20 年后或者更久的华为,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而且不仅是高层,很多员工都有这样的共识,要靠技术赚钱。」

在竹内亮看来,日本企业一直靠严谨著称,所以日本企业的寿命都很长,百年厂牌很多,但中国这样的企业似乎不算多。华为这样专注技术的长远思维,且让所有员工参与到公司方向的决定中,让他感到很意外,很惊喜,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观众不要说感谢,我是为好奇心而作

「华为到底是怎样的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好奇,就是竹内亮进行这次拍摄的全部缘由。

在这之前导演没买过华为的产品,也对这家企业知之甚少。当看到美国打压华为的消息时,竹内亮的国外、身边的朋友都非常好奇,他想在自己的视频里让他们知道。真实的华为到底是怎样的。

好奇心驱动创作不止体现在《华为的 100 张面孔》,在前前后后的创作中,能让竹内亮行动起来的,永远是刺激他好奇心的东西。

「我想去拍,我感兴趣,就去拍了,没有别的理由。

之前《好久不见,武汉》播出之后,很多人说,感谢导演替我们展现出武汉怎么怎么样,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不是为了他们或者武汉拍的,我只是自己想看看而已。」

目前竹内亮拥有自己的团队(和之梦文化),平时也会接赞助,为企业拍 TVC、宣传片,还做一些网红的工作去出席各种活动,比如前段时间《创造营 2021》中还可以看到导演采访日本选手的画面。

不过至今为止竹内亮还是坚守着比较纯粹的创作视角,他说华为这系列纪录片火爆之后,也有很多其他品牌想要找他定制拍摄,像上述的赞助、宣传片等他可能会切换到执行模式,但如果涉及到纪录片这一手段时,竹内亮会非常非常慎重,就算有非常高的费用,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视角去创作,他也会拒绝。

◆ 采访后记

虽然导演的中文已经非常好,但在我们的提问中还是有几处他不明白的地方,这时候他就会有些抱歉地说:我听不懂,谦逊又可爱。

在我们之前的观察和报道中,多数都是品牌自发去进行一些营销动作,像竹内亮这次以导演身份主动去展现一家企业,显得客观而新鲜。对于其他品牌来说,这样第三方视角的真实呈现,不失为一个让观众了解品牌文化和理念的好方式。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