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为何只有 NEIWAI 内外掀起了妇女节热议?
  SocialBeta ·  2023-03-08
文|榴莲、水母

「我,是你的身体啊。」

一封「身体」写下的特殊来信,经由 NEIWAI 内外「寄」到了每个人手中。信中的每一次提问,如同一颗不起眼的原石,却带着身体独有的重量,落入水中,荡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在触及「涟漪」的那一刻,我们曾因内外「NO BODY IS NOBODY」系列 Campaign 于去年收官,而产生的些许疑惑与遗憾,便迎刃而解。

对于始终真诚地陪伴在女性身侧的内外而言,「身体」是个体诞生的起点,是一切感觉的起点,亦是内外品牌的起点。

自 2020 年起,内外以「NO BODY IS NOBODY」为主线,开启了连续三年极具影响力的妇女节 Campaign,从探讨身材的多元审美,到打开广阔的女性群像,逐步走向更加深远的女性身心成长之路。

而在今年妇女节到来之际,内外重回「身体」的原点,由《身体十问》的舞蹈短片翻开了「MY BODY TO ME」的新篇章。



这一次,透过舒展起舞的身体,我们看到的是前所未有「尖锐」的内外,带着愈加锋利的思考,书写女性身体的内外。



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之中,舞蹈与身体表达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我们甚至会形容,它是属于身体的一门沟通语言。

站在这个角度,或许能解释内外此番为何大胆选择以现代舞中的「肢体剧场」这一先锋形式,来呈现《身体十问》。

身体希望去发声,希望被倾听,而肢体舞蹈在这里,就作为一种最直白有力的话语承担了叙事功能,将身体最诚实的想法,直陈在观众眼前。同时,高度概念化的展现方式,也为内容表达留出了更多想象空间。

短片中,内外书写了十个与身体感受相关,却鲜少被正面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触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脱胎于无数女性的亲身经历,也映照出了无数女性或多或少都遭遇过的身体困境。

长久以来,社会针对女性身体都有着一系列完善且细化的规训方式。每个女孩自记事起,一定都没少听过这样的「教导」:不要穿得太性感暴露,不要让别人看见腋毛、疤痕等等「影响美观」的东西,不要岔开腿来「坐没坐相」,哪怕是在家里……仿佛女性对身体的决定权,并不握在自己手里。而不管她们如何雕塑自己的身体,外界总会有所微词。

影片的第一个篇章,就名为「美的规训」,它向我们展现出这些外在的标准,是如何改造了女性的身体形态。当女孩的外套不小心滑落,会有一只手,甚至很多双手帮她把衣服穿上去;当她摆出松弛,但不那么优雅的坐姿,便会被人不断地纠正。



过程间,女孩也做出了许多反抗的动作,试图挣脱缠绕在身上的束缚,但结局却是——「你看,被改变的,又是我」。规训仍旧完成了。一如现实当中,还是有相当多女性会被这些力量遏制住,最终选择了将身体感受的重要性置于社会成规之下。

接着,第二个篇章的视角,由身体外在的压迫,转向了内在欲望的压抑。在这个段落里,内外安排了两种舞蹈,来指涉欲望的两个层面。

双人舞,代表着亲密关系,大量交融的手部动作,则隐喻着亲密接触。在「男凝」的注视下,女性往往充当着欲望的客体,而非拥有欲望的主体。传统语境对「性」的污名化 ,也令女性常为自己的身体欲望倍感羞耻,因而鲜少能够大声地表达出她们的生理需求。

于是身体便在此处发问,「我有欲望,我是肮脏的吗?我渴望亲密,这是不得体的吗?」以一种主体性的声音,向长期萦绕于耳的观念发出了挑战。



群舞部分,则寄托了内外对欲望的另一重思考:它也有关乎身体的天性释放。

我们看见,灯光闪烁的舞池里,女孩处于不自在的状态,茫然无措地跟随着人群摇摆。她是许多东亚女性的一个缩影:因为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更优先的位置,所以头顶上时刻悬着一把顾虑之剑。「我跳得不好,会被嘲笑吗?我做出性感的动作,是在诱惑他人吗?我如果撒开来跳舞,他们会说我太爱出风头吗?」这些担忧约束了她们大方地展现身体的魅力,迫使她们无法尽情表达自己。

影片的情绪基调,也从这场群舞片段开始发生变化。音乐的节奏在此处骤然加急,提示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篇章。相比于前两章,「疼痛的噤声」提出了一些更为严肃、更具公共性的女性议题。

四面八方涌来的抚摸,象征着所有未经许可就被施加于女性身体的暴力;身体从这处被众人抛向那处,象征着女性的其他社会角色,渐渐被「母职劳累」和「家庭责任」所淹没。



舞蹈的编排在这里进一步走向抽象,而内外则通过大量不悦耳的「杂音」,帮助观众理解动作背后关联的具体问题。譬如,疼痛的尖叫声夹杂着「这是爱啊」的话语,暗指家暴等等所有以爱为名的伤害;「可以说吗,谁来替我说」,暗指了不能言说的生育之痛。诸如此类的场景设计,让短片具有了形式上的力度和美感,也将影片推向更为令人掩卷深思的高度。

根本不必把十个问题,限制于十个特别具象、特别写实的场景里,因为舞蹈的抽象并不会阻碍观众产生共鸣,因为无论她们来自哪种环境,哪种文化,只要共享女性的身份,会遇到的故事,都是如此相似:被凝视,被修剪掉「不美」的部分,被告知要压抑向往亲密的欲望,被他者的议论所围猎,被陌生的手随意触碰……这些问题,勾连着一代代女性共同的身体经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面对。

近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前,法国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一句如今听来依旧振聋发聩的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而今天,内外正是希望以这支《身体十问》,引导女性去剥开这些来自外在的,有形和无形的「塑造」,夺回身体的自主性,将身体感受还给自己。



临近片尾,内外抛出了身体的最后一问,「我,是微不足道的吗?」

熟悉内外的朋友一看便知,这与「NO BODY IS NOBODY」 系列 Campaign 中,「微不足道 / 微而足道」那组概念构成了呼应。这是一组对内外来说极为重要,也极有辨识度的概念。

三年之间,它呼唤着女性从接纳身材的多样化开始,建立起对身心的自我认同,也从越来越开阔的维度,记录了中国当代女性的集体力量。

事实上,不仅是「微不足道」一词,整个「MY BODY TO ME」的主题,都是对「NO BODY IS NOBODY」的一种呼应。以往内外的 Campaign 里,视角一直都是「TO MY BODY」,起点为女性,终点是身体。而此次,它却将二者位置进行了对调。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视角转换?在与我们的沟通中,内外解释,「NO BODY IS NOBODY 像是一个终点,它展示了女性完全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全部之后,一种很自在的状态。但当我们从终点往回看,所有抵达这个状态的女性,都经历过很多挣扎,甚至反复陷入纠结自问,大家的身心自由之路都并非坦途。那么她们一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还在这条路上的人来说,要怎么样才能够抵达那里?」

相比于「NO BODY IS NOBODY 」,「MY BODY TO ME」明显思考了更多非常现实、会给女性带来刺痛感的「实际问题」。而由这些问题向前反推,内外寻找到了答案——「把身体作为方法」。尊重身体发出的信号,让身体的感受,成为唯一的指南针。痛就是痛,不舒服就是不舒服,对自己的感受诚实,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希望品牌的探讨,能跟随着女性共同成长的脚步不断突破和深入。」内外表示,三年前发起 NO BODY IS NOBODY,是因为彼时的环境当中,还没有品牌在国内探讨身体的多元之美。而从那个项目之后,关于女性的话题浪潮般涌向营销场,但这些探讨中有许多,似乎只是用空洞的表达来帮助品牌打出「女性主义」的旗号,并未真正触及到女性议题的深层方面。

一路聆听女性生命故事的过程中,内外观察到,「现在女性不再那么容易被那些空泛的漂亮话所吸引了,她们可能更加关注事情的本质,更愿意刨根问底看清这些事情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一次,我们也不想再去讨论一些比较空泛,或者是被讲过无数回的那些概念了,我们想直面女性的困境,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在向外思索的同时,内外也在向内看。对于内外而言,「身体」是将产品、品牌与消费者紧密串联起来的原点,「尊重身体感受」的初心也投射在内外的产品设计之中。

去年,内外提出「身体会知道」这一产品理念。贴身衣物,无论舒适或是修饰,都只有在被身体认可时才真正成立 。今年妇女节前夕,内外正式将「身体会知道 THE BODY KNOWS」升级为品牌理念,并推出「内外·软支撑」与「内外·软套装」系列新品,从贴身内衣到可外穿便服,尊重身体本来的线条,让负担能少则少。



可以说,回归「身体」,是内外由品牌自身发展与女性成长观察中共同得出的答案。



而在源于女性共同感受的《身体十问》发布之后,随着强烈的共情在女性群体之中泛起波澜,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力有目共睹,由此展开的话题声量不断放大,对身体的探讨也愈加深入。



影片最后,内外给「她」设计了一个挣脱的动作,那是一个类似「觉醒时刻」的瞬间。正如博尔赫斯所言:「任何命运,无论多么复杂漫长,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那就是人们彻底醒悟自己究竟是谁的那一刻。」显然,在以「身体」为原点的核心主题下,内外发出叩问,不光是为了去引领某种观念,更是为了消除耻感、解放枷锁,照亮更多女性的觉醒之路。因此内外想做的,更是要将问题与解决问题都推向实处。



如果说,倾听身体的声音,是唤醒自我感受的第一步。那么,让更多来自身体的声音被听见,便是内外「MY BODY TO ME」迈向真实生活深处的第一步。

在影片发布之后,内外延续书信的形式,发起了「身体来信」的共同书写活动,并特别关注了到家政女工这一群体,与公益组织「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展开合作,举办了一场写作工作坊。





常年在外的家政女工,身处于一个看似私密,但实际难以拥有个人空间、身体长期受到束缚的特殊环境中。在此次线下工作坊中,内外引导着女工姐妹们去仔细体察曾被忽视的身体感受,写下自己身体之中压抑已久的声音,帮助她们重拾身体的「指南针」。





与此同时,内外还邀请到更多各行各业的女性,写下与自己身体的对话。不同于影片中相对尖锐的发问,由女性个体写下的书信,将抽象的「十问」拆解为具象、实际且细致入微的问题与感知。经由信件这一私人化且强调个人感受的形式,更多女性可以从各不相同的个体经验中找到自己的共鸣,重新审视身体的声音。





可以肯定的是,内外从未停留于单向输出式的表达,也不只是推动社会观念的前行,而以一种更切实落地的方式,流露着品牌的关怀。从产品到表达再到落地,内外坚守着尊重身体感受的一致性,帮助女性在现实生活做出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无论此前的 NO BODY IS NOBODY,还是当下的 MY BODY TO ME,或许会有人羡慕内外的女性营销,总能收获认可,能够不断打开新的视角,能够引发有意义的社会声量。但内外的成功,并不复杂,仅仅是保持与女性站在一起,保持对女性群体变化的关注,保持品牌的思考与真诚。

在一封封信件中,女性在成长,内外也将继续一同成长。
    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