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选到「天选代言人」了!
  陈又橙orange ·  2025-10-31
坏了,在飞机上遇到古代掌管瑞幸的真神了!

近日,三位鄂伦春族大哥在坐飞机时因头戴萌萌的「狍角帽」而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大哥戴上帽子后,直接从探头探脑变成可可爱爱了。



「狍角帽」是鄂伦春族特有的一种帽子,由傻狍子制作而成,保留了狍子的眼睛和头上的角,戴着十分可爱。所以说,只要有一个鄂伦春族人出现,就会有一群人惦记他们的帽子。


○ 图源小红书用户@岚柠檬

果不其然,大家都对这顶只在课本上见过的帽子爱不释手。就这么一段视频,直接变成大型带货现场,馋坏了冬天只有头盔戴的打工人。



但如今,鄂伦春族已禁止狩猎,狍角帽多为「传家宝」,禁止售卖,每逢盛大的活动、节日他们才会戴上这种帽子。而这三位大哥此行正是要前往洛阳参加活动,宣传本民族文化。



狍角帽是没希望了,但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华点,这帽子上的角竟神似瑞幸 logo,于是开始玩梗,「这不是瑞幸族族长团建吗?」、「三位大哥是瑞幸员工」、「Logo 成精了?cosplay 都卷到现实了?」.....动静很快就闹到了瑞幸那边,速来追热很快的瑞,立马接梗——

瑞幸没有简单地「认领」这顶帽子,而是选择「奔赴」位于呼伦贝尔的鄂伦春自治旗。与这三位鄂伦春族大哥合作,带来超硬核的户外大片,一展鄂伦春族人的风采。







此外,二者还拍摄了一支带感短片,来到了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甘河河畔、白桦林等地,身着民族服饰的鄂伦春大叔在林间喝咖啡,把有趣的反差升级成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带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到这个民族。



对于擅长追热的瑞幸来说,这次与鄂伦春族的破圈联动,丝滑地像是「网友在线出策划,瑞幸伸手去执行」的双向默契。

狍角帽作为鄂伦春狩猎文化的象征,其毛茸茸的造型不仅与瑞幸的 logo 相呼应,也与冬季氛围、咖啡暖饮场景高度契合。



瑞幸也捕捉到了这种深度契合,没有流于表面的「玩梗」,而是变成了一场更有温度的对话。瑞幸选择「奔赴山野」,将场景放置鄂伦春的白桦林,让身着传统服饰的族人,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从容地喝一杯现代咖啡,充分演绎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这一举动也把狍角帽从「被围观」的趣闻,变成「被看到」的文化,成功地将一个小众的民族文化推向了大众视野,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一股鲜活力量。

网友们纷纷感慨「不是瑞幸带火了鄂伦春族,完全是鄂伦春族把瑞幸带高了一个档次」。

当然这次联动能顺利从「玩梗」升级为「文化传播」,也离不开鄂伦春文旅的主动回应与长期积淀。

在舆论关注点一边倒向瑞幸时,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博主@少年星期八马上喊话瑞幸要给说法,他本想要借助这波流量,为文旅发展好好做文章,结果大家都在玩瑞幸的梗,好在瑞幸看到后也及时做出很妙的回应「岂曰无衣,与子同『狍』」。

于是在瑞幸与鄂伦春自治旗合作之后,鄂伦春文旅便及时迅速跟进解读,让网友能轻松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而且知道网友们「求同款狍角帽」的呼声很高,也直接把「心愿」变福利,在社交平台上互动送狍角帽、钥匙圈等周边,将巨大的网络声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粉丝福利与情感连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飞机视频走红之前,@少年星期八所在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非遗小队」,就已带着狍角帽、狍皮衣等非遗物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巡演」模式。

作为鄂伦春文旅的地方项目,这支非遗小队已经跑遍了西安、甘肃、四川、洛阳等地,进行非遗文化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就在前不久洛阳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古都论坛上,他们表演了《斗熊舞》、《森林的鼓声》等经典节目,生动再现了北方游猎民族的历史智慧与生活哲学。



所以说,这次狍角帽也绝非偶然,而是鄂伦春文旅多年来始终对于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支持,把非遗传承当成文化建设的核心,才为这次「出圈」埋下了伏笔。

但被看到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份「泼天流量」转化为地方文旅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还需要鄂伦春文旅自己去摸索。

但核心,肯定是以非遗文化为「钩子」,引导大众关注并最终走向鄂伦春的广阔天地——那片孕育了狍角帽的白桦林、回荡着《勇敢的鄂伦春》的兴安岭,以及更多等待被体验的独特旅游资源。

不过,我目前最关心的还是,瑞,你什么时候出狍角杯帽周边,真的很想要,别逼我跪下来求你 orz!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