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中国赛季,小红书赢麻了
  caya ·  2025-10-21
文|shiqi、caya

最近刷小红书,是不是发现首页突然「运动感」拉满?

郑钦文伤退中国赛季,球迷们的应援留言有多暖?
顶级网球赛事奖金能有多高?
沙特土豪送给辛纳的纯金网球拍到底值多少钱?
还有,价格不菲的比赛用球,为什么说「活不过 20 分钟」?

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话题,正在小红书上被热烈讨论和解答着。从走心互动到行业揭秘,从定制装备到专业冷知识,网球讨论早已突破比分输赢的局限。随着 9 月网球中国赛季的启动,小红书上也同步掀起一股网球热潮。可以说, 2025 年的中国秋天,注定属于网球。



而这股热潮背后,作为 2025 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独家笔记分享平台,小红书在这个赛季的表现强得可怕。不仅见证了郑钦文、萨巴伦卡、辛纳等顶级球星的精彩表现,更通过一系列独家策划,让球迷看到了赛场外更真实的球员形象,搭建起球迷与球员双向奔赴的沟通场景,成为网球运动讨论的第一阵地。从赛场到线上,小红书以创新互动成功破圈,呈现了体育赛事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当小红书入局网球,竟然是先帮球员出片?

「都不白来嗷,运动员人手一套大片带走!」

这个赛季,小红书化身出片主理人,用一组球员时尚大片直接刷新了运动员写真的质感天花板。赛场外,小红书为拉杜卡努、莱巴金娜、王欣瑜、维基奇、张帅、袁悦等即将上场的球员们特别安排了「出片」环节,定格她们的独特魅力,引得读者纷纷留言「你们小红书出片是认真的!」「能印成小卡吗」?



当小红书拿手的「出片力」碰撞上极具时尚感的网球运动,球员们人均启动超模状态。每张照片都将球员独特的个性和故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人眼前一亮又一亮。这真实、松弛又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更被小红书制作成了独特的人生四格形式,热度也从小红书延伸至抖音、微博等多个社媒平台,#体育界casting请按这个标准来、#中网球星大片堪称证件照模版 等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甚至这一系列大片并未止步于国内传播,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了讨论热度。莱巴金娜、维基奇等多位球员在个人 IG 上主动分享照片,WTA 和 ATP 官方全球账号也下场认证,海外球迷更是纷纷留言:「Amazing photo!」果然,小红书在出片这一块依然稳定发挥。


○网球权威媒体《TENNIS》报道


○ 海外网友评论

此外酒会镜头签、专访、特写大片等物料也同步释出,不仅赢得了海内外球迷、赛事官方及球员的高度认可,更吸引了包括辛纳、莱巴金娜、维基奇、保利尼等在内的多位球员在赛季期间开通小红书账号,与小红书网友互动。

今年,小红书特别呈现的中网球员酒会更进行了首次公开直播。期间各环节的互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赛事氛围深度嵌入其中,产出了海量内容讨论的话题。

球员们纷纷走上红毯,战袍变华服,时尚感拉满,让小红书的镜头成为国际交流的新语言。在互动环节,为了让球员们感受到中国球迷的热情,玩梗昵称、喜提锦旗一个不落,辛纳欣然接受了胡萝卜梗,高芙喜提「果王」称号,梅总更是带来超标准中文发音。

不仅如此,秉持着「来都来了」的精神,小红书还为球员们送上了「老中特产」:串手串、抛圈等民俗体验轮番上阵。从时尚大片、抽象整活到文化体验,丰富的环节设置让选手和观众们都不白来,球迷看着应接不暇,像是过年一样欢乐。



通过挖掘多样化的网球内容,小红书辐射到了更广泛的人群。这些有趣、有梗、有温度的内容,在撬动用户自发互动和二次创作的同时,也逐渐沉淀为球员与粉丝的共同记忆。作为连接球迷和球员的纽带,小红书用影像力与社交感打开了体育传播的新叙事,让球迷看到了赛场外更真实的球员形象,也让网球文化以更轻松、更具趣味性的方式进一步破圈——原来看网球,还能这么玩。

创造独家记忆,让球迷与球员「双向奔赴」

事实上,能够策划出广受好评的中网酒会红毯及球员人生四格大片,小红书凭借的不仅是出色的创意与审美,更源于对球迷需求的深度洞察:他们不再满足于赛场上的比分和高光瞬间,而是更渴望看见球员赛场之外真实、鲜活的「人味儿」时刻。

此次网球中国赛季,小红书就始终回应着这些需求,并通过打造线下专属见面会、球迷心愿通道等方式,既让网球运动和明星球员多了些不一样的生活感,也搭建起球员与球迷的情感桥梁,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

当萨巴伦卡头戴老虎发箍,站在摊位前熟练地颠锅炒饭时,你很难把她和网球「世女一」的身份联系起来。在武网期间的球迷见面会上,小红书不满足于只将「炒皇」称号舞到正主面前,更让萨巴伦卡变身为「功夫炒饭主理人」。从翻锅、调味到亲手为现场球迷送上炒饭,萨巴伦卡的真诚互动让这场身份反转秀格外动人,炒饭照更是刷屏全网,网友们纷纷盖章认证:在小红书,一切抽象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



同样在武网期间举办的郑钦文见面会,则回 cue 了她入驻小红书时发布的首支视频,延续那份真挚的互动初心。当晚,站内「网」友齐聚现场为即将过生日的她庆生,并送上各自精心挑选、饱含爱意的礼物。在这个美好的夜晚里,大家一起挥拍,也聊穿搭、唱歌、旅行等话题,球员与球迷不再是追逐的关系,而是平等地对话、真诚地交流,自始至终玩在一起。



而在此前的中网比赛场外,小红书也充分激活自身官方权益,邀请布云朝克特、莱巴金娜、萨姆索诺娃、辛纳空降官方展台,与球迷亲切互动。一场场线下见面会中真实、温暖又充满个性的互动瞬间,被到场球迷第一时间记录并分享至站内,迅速引发热议与共鸣,也让小红书成为赛事之外不可或缺的「情感主场」。


○图源小红书用户@juudy、@Emi捉鱼、@咩蹦、@会打网球的China田园猫

除了帮助球迷线下追「星」,小红书还在线上特别开启「球迷心愿征集」,帮助无法到达现场的网友心愿成真,也让球员本尊能够直面这届球迷的整活功力。球迷们提前在小红书许下心愿,就有机会在中网现场小红书特别设置的「胜利下场口」中实现。



在各位「网」友的脑洞大开下,众多名场面由此诞生:「果王」coco 送上水果王国的祝福、郑钦文复出首秀带来五个花式比心、「保总」模仿颜文字表情直戳大家心巴......通过线上互动征集,小红书带着球迷的真实心愿「贴脸开大」,而这些高共鸣、高传播的片段在站内上线后,也衍生出了大量有梗有趣的内容,持续点燃站内讨论热潮。



无论是球员专属见面会,还是球迷心愿通道,小红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串联起了赛场内外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既为整个赛季注入了十足的趣味性与沉浸式参与感,更充分释放了平台作为兴趣社区的情感连接价值,持续在大众心中强化平台「网球第一讨论阵地」的心智认知。

网球赛事,进入小红书时间

每逢重大体育赛事,大众视野中的主角往往是爱优腾、咪咕等传统赛事转播平台。然而此次小红书入局 2025 网球中国赛季,以「鲶鱼」之姿搅动传统格局,不仅打造出多个刷屏级名场面,更凭借深度互动与情感共鸣,成为了球迷乃至公众心中最具存在感的赛事合作平台。

在 SocialBeta 看来,小红书达成这一现象级成功并非偶然。其关键在于,平台从球迷真实情感需求出发,依托自身真实多元的内容生态和友好平等的社区氛围,将网球赛事从「专业竞技」真正转变为了一种「可参与的生活方式」,进而开创了体育营销的新局面。

◇ 从小众向大众,推动网球运动在本土加速生根

立足专业视角来看,随着网球兴趣人群及相关内容在站内不断增长,小红书今年进一步加码网球运动,通过与网球中国赛季多站进行合作,构建起了专业的赛事内容矩阵。

大批明星网球运动员、相关专业人士入驻小红书,也令网球热度不局限于单次赛事的爆发,而是在球员与用户的持续互动中实现长效留存,逐步沉淀为社区内活跃的内容生态,持续吸引更多泛大众体育爱好者入局。这一过程不仅让网球运动在本土加速生根,也让小红书成为推动其大众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 从专业入生活,以内容思维书写别样「网球文化」

若聚焦此次小红书在赛事权益激活与球星合作上的整体布局,不难发现,平台正持续拓宽内容边界,打造多元化的赛事衍生场景:从中网酒会红毯直播到线下专属见面会,从球员人生四格大片到「抽象」观赛周边,小红书将赛事高光从赛场延伸至日常生活,让网球文化自然融入年轻人的社交语境,激发起广泛讨论与自发传播。



此外,小红书还通过门票赠送福利、搭建专属活动页面等方式,持续在站内营造良好的赛事交流氛围,并敏锐捕捉到了用户对网球的多元兴趣点——观赛穿搭、同款打卡、玩梗创作等,延展出更加丰富且独特的「网球文化」内容。在用户的自发分享与创作下,体育运动真正回归到了大众生活场景,小红书兴趣社区属性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持续强化。



至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红书网球中国赛季的亮眼表现,是中国体育的「范本式」营销战役:它不只是一次深度赛事合作,更是一场成功的文化共创;既向大众持续传递专业赛事信息,也将体育传播升维为成了社群共鸣的情感叙事。

更为重要的是,当小红书让体育回归生活语境,让运动背后的情绪、故事与人物被看见,平台和用户便不再只是观赛者,而是深度参与到网球文化的构建之中,实现赛场内外的真实「在场」,共同推动着赛事走向成功。

与此同时,这种「社区+赛事」的创新模式,也为其他体育赛事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更让整个行业看到了「让用户在赛事中真正玩起来」的更多可能性。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