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观察|五大营销话题,15 个非显性趋势观察
  SocialBeta ·  2023-01-19
从年初瑞幸与椰树联名出圈爆红,内外以「NO BODY IS NOBODY」收官之作夯实价值表达,再到品牌在城市在地化沟通中多面开花,以及大大小小节点中蜂拥的品牌身影,这一年,联名营销、女性营销、节日营销等主流营销话题,依然成为品牌面向消费者展现创意、生发表达的主阵地。

2022 年末,SocialBeta 推出年终盘点项目「SocialBeta 100」,基于「品牌营销快讯」和「案例一周」栏目,呈现 100 个品牌与消费者的最佳沟通实践和年度「做自己」品牌 Top20,同时,基于行业大盘观察,我们根据联名营销、女性营销、公益营销、城市营销、节日营销五大热门营销话题,尝试以更生动的视角来呈现「SocialBeta 100」中的最佳品牌沟通实践。

品牌营销从来都不是一个竞逐场,因而在表彰之外,我们也基于五大主流营销话题,挖掘出一些非显性趋势,希望能为更多从业者带来灵感和启迪,丰盈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之道。





2022 年的品牌营销话题之中,联名无疑是最热门的一个,基于入选「SocialBeta 100」中 10 个联名营销案例,我们也观察到品牌联名在联名产品、联名对象与传播方式三方面所呈现的一些变化。

1.常态化联名风潮之下, 品牌愈加重视强化联名的产品力

越来越多的品牌形成了「月月有联名」的新常态,希望借此不断为消费者制造新鲜感。而随着联名的竞争加剧,单纯地植入 IP 形象显然难以展现联名价值,品牌开始深入洞察圈层爱好者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对联名产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与打磨。

好利来便擅长对 IP 细节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产品的外观、口味、包装等多个维度细致还原 IP 特色,从而带来了频频出圈的反响。瑞幸与椰树联名推出的椰云拿铁,也历经测试与调整,即使在联名效应退却后,也成为了深受粉丝欢迎的爆款单品。对每一次的联名产品注入精心定制的真心,不仅能放大 IP 的圈层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买单,也能凸显品牌的产品力,赢得大众的好感。

2.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寻求联名跨界的碰撞与融合

瑞幸与悲伤蛙,五芳斋与五菱,QQ 飞车与蓝翔……2022 年,众多意想不到的联名跨界层出不穷,往往一经公布便迅速成为社交话题的热点。可以看出,品牌在选择联名对象时,不仅更加看重双方所能碰撞出的化学反应,创造联名的话题性,也有意识地在反差与契合之间把握一个「度」,不盲目追求收割一时的流量,而让联名能真正为传达品牌信息而服务。

例如瑞幸与椰树紧扣生椰拿铁一周年节点,巩固了生椰的标志性品牌印象,又以联名新品创新口感;而喜茶则在借势《梦华录》热播的同时,以新旧茶文化的碰撞将两者自然地融合联结起来,亦是对品牌文化一次充实与丰富。从品牌自身发出,选择一个合适的联名伙伴,将差异化作创意,将共性深度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借到彼此的势能。

3. 从趣味设计到线下活动,撬动二次传播的可能性

回顾过去一年,不少品牌联名制造了刷屏式的破圈传播效应。尤其是儿童节肯德基的可达鸭联名周边,凭借魔性的动作与洗脑的旋律,激发了广大网友的二创热情,也让此次联名的话题度高居不下。抓住年轻人的造梗欲与分享欲,从联名产品本身到相关活动延伸,品牌们通过融入趣味性的互动设计,以触动自发性的二次传播。跟随联名同步焕新包装视觉的瑞幸,也主动下场整活,给出包装二次 DIY 指南;宝骏汽车则将与草莓熊联名的新车款放置在上海安福路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行人驻足拍摄并上传。

在用户参与的一次次互动中,品牌联名的声量也得以不断向外扩大,延长其影响力。对于品牌而言,如今,联名不单意味着上新,更是一次与年轻消费者拉近距离、玩在一起的机会。





「SocialBeta 100」中入选女性营销案例 12 个,基于入选案例表现,SocialBeta 观察到在议题深度、群像广度以及表现形式创新等方面,品牌在女性议题营销上的创新。

1.长线 IP,书写先锋女性表达

许多长线 IP 项目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更进一步,挖掘出新的价值表达。比如,内外开启「NO BODY IS NOBODY」收官之作「身心之路,见微知著」,以 30 位女性真实的身体细节,传达女性的力量和勇气;珀莱雅再谈「性别不是边界线 偏见才是」,一支《醒狮少女》短片,映照出更多关于冲破性别偏见的故事。全棉时代通过《她改变的》系列公益片,持续挖掘时代女性的真实故事,展现创造「改变」的女性力量,以此鼓舞更多女性。

围绕核心主线,品牌在对主题的反复诠释和层层递进中,用细腻的情感表达,触动当下社会情绪,让品牌理念随之被释放。

2.「反女性营销」:更多女性参与,更多身份展现

女性议题能见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女性营销也在走入另一种刻板印象中,即以典型化的形象和场景定义女性。2022 年我们则看到品牌也在尝试反刻板女性营销,邀请多个年龄段的女性群体参与表达,同时也撕开附在其身上的传统认知标签,看见真实的女性。比如,Songmont 为公司中担纲产品维护工作的「姥姥团队」拍摄时尚大片,让姥姥们成为主角,为品牌「代言」;likeuu 关注到青春期女生的困扰,为女孩们带去勇气;18 号精酿啤酒在瓶身上印刻武汉街头以女性为主体的人文摄影作品,聚焦每个女性独一无二的「色彩」。不拘一格女性形象,也让关于女性议题的探讨更加多元、生动。

3.更细腻的洞察,更创新的表达

女性营销并不一定需要宏大叙事,轻巧却不失洞察的创意一样能打动人,美团外卖在母亲节推出的「妈妈爱花,我们爱她」就是抓住了中国妈妈爱花的共同点后进行的真实演绎,让母亲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有共鸣的同时,更巧妙关联了业务。王饱饱则是以微纪录片形式,讲述身材焦虑背后的女性生活困境,呼吁女性放下焦虑,take eat easy。





入选「SocialBeta 100」中公益营销案例有 13 个,较高的占比不难看出,过去一年,在公益项目的可持续性、可落地性以及创新性上,品牌都不断探索和突破着。

1.更落地的项目,更切实的效果

品牌公益项目不再止于口号,而是有了更落地的行动。比如,B 站官方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合作,就不仅邀请了专业人士进行科普宣传,同时还开放「心理加油站」栏目为用户提供线上心理咨询窗口;「墨茉点心局·无声计划」亦旨在为无声伙伴提供公平就业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手语并有意识主动温暖身边的无声伙伴;每日黑巧联合睿行公益发起的「弄堂里的艺术家」campaign 也以贩售「艺术家」作品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被看见的机会。

为社会提供实际价值,助力项目目标受众改善生活,这样的品牌公益行动能使得公益项目的效用被更大化,真正助力社会发展。

2.丰富的表达形式,让公益也可以「有趣」

故事性短片、诗歌、纪录片、户外装置展......公益项目的表达形式其实可以是丰富多元、不受拘束的。同时,也只有在更开放的框架下,品牌才能有机会做出有趣好玩、有感染力的品牌公益内容。比如非营利组织蔻德罕见病中心发布的公益影片《罕见群演》就是一支颇具代表性的创新公益影片,不同的罕见病患者因为「试镜」而出现在镜头前,并提出不是要当主演而是要当群众演员的想法,出人意料却又让人会心一笑。

此外,手机气囊支架泡泡骚 PopSockets 携手公益组织「是光诗歌」把孩子的诗歌,做成了实体产品;快手在青岛海边,举办了一场《没有一头鲸想这样告别》的世界地球日环保展,用 48 小时「直播」了一头鲸鱼的「死亡」。这些形式各不相同的公益项目,也让品牌对公益议题的探讨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关注。

3.「环保可持续」依旧是热门话题

随着近年来「环保可持续」呼声的高涨,品牌公益项目中相关话题的讨论占比也明显较高。除去快手《没有一头鲸想这样告别》在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外,可口可乐 rPET 回家了计划基于可回收的饮料瓶为流浪猫制作了领养用品套装,伊利则以「向地球作答」装置展号召大众践行低碳生活,为地球的明天贡献个人力量。在新的一年,「环保可持续」大话题也必定将持续其热度,吸引大众关注。对于关注该话题的品牌来说,如何做出符合品牌自身特色的可持续项目,将是突围的关键。





饿了么、ubras、福建文旅局携案例入选「SocialBeta 100」年度城市营销案例 Top3。后疫情时代,品牌重新审视「附近」的意义,开始走向与城市深度结合的在地化,2022 年城市营销的多面开花,即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1. 重质更重量,占领在地文化高地

在广度上,辐射范围进一步铺开,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品牌通过联合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和社群,快速打入各个城市内部核心圈层。其中以咖啡饮品赛道最为突出,好望水仅一个夏天就联动近 200 家咖啡店,以一店一款的专属「山楂气泡水特调」创新与城市青年的互动,打造城市玩乐新体验。而更加精品化的路径是,品牌以深耕本土文化的方式生产城市内容系列,如李宁的 BADFIVE 城市限定系列即致力于从说唱、街篮等街头爱好出发,锁定国风国潮人群,唤醒大众文化认同;而观夏的「中国甜」系列则是从味觉延伸到嗅觉,深入儿时记忆中的味道,辅以对城市故事演绎的内容打磨,充分释放受众对于香氛品牌的感官认知。

2. 从产品到情感,深度结合地域特色

城市营销的形式不再固定和单一,品牌开始弱化城市的站位,更多的将其作为背景板,去多方跨界联动生产内容,并将产品的核心卖点转译为情感价值。如饿了么就从地域特色饮食习惯入手,上海的咖啡文化、厦门的夜宵文化、成都的耍水文化,将食物与城市的情感记忆相关联,横跨了拼贴诗、公交站台、情书、RAP、动画 IP 等呈现形式,更新用户的在地消费体验。无独有偶,ubras 以温暖为主线,打造「温暖肌底地图」,上海的骑行和手套、大理的徒步和诗集、北京的站台和公益,产品的特性进一步化作品牌的人文关怀,从身体和心灵双向给予消费者温暖的感受。

3. 官方身份反转,品牌开始「不务正业」

从品牌到城市自身,另一个显著趋势是,不管是官方机构下场还是明星变素人,城市营销的应用范围变得越发宽广和不拘一格。前有福建文旅局为沙县小吃带货,玩梗且不乏温情、紧凑又风格各异的四个篇章,打破官方一本正经的说教刻板印象,在轻松魔性的反差感中为观众制造惊喜。紧随其后,杭州西站开启「枢纽文化更新计划」第一篇章,首办活力浙江青年文化联展,成为链接和输出浙江各地县市在地文化与青年文化的纽带。哈啰电动车深谙事件营销,利用自带话题的摊爸 Tangoz 骑粉车漫游杭州,引发网友的自然讨论发酵,以近乎原生的视角带来超额的品牌声量。不破不立,在城市的符号认知趋于同质化的当下,城市不仅是营销的介质,更是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在场」,品牌们正通过各自的创意脑洞,打开城市营销的新叙事和新想象。






节日营销向来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头戏。在「SocialBeta 100」中,节日营销案例数量高达 24 个。其中,京东、凯迪拉克、美团外卖、宝马、bilibili 的案例成为「SocialBeta 100」年度节日营销案例 Top 5。基于上述入选案例,以及 SocialBeta 对节日营销的长线观察,我们着眼于节日营销的新诉求、新选择、新表达等,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品牌们正在经历的变化。

1. 借势大众节日,嵌入品牌业务

回顾 2022 年度品牌节日营销,母亲节、520、中秋节等大众节日,依旧是大部分品牌的首选,能够让品牌发声触达最为广泛的大众人群。但我们注意到,相较于过去的借势思路,不少品牌尝试将旗下产品、服务等,与大众节日进行心智关联,把节日声量转为品牌流量。

美团外卖在母亲节上线短片,讴歌母亲之余,一并宣传了平台送花业务;喜茶十周年正值 520,围绕「囍」字和婚庆场景推出的一系列活动,让品牌「喜」文化深入人心;瑞幸携手 PEPE 悲伤蛙在七夕上新,「不咕呱」的谐音梗治愈了单身人士,也推动联名新品快速出圈。

通过大众节日的文化感召力,品牌不仅能够与消费者实现沟通同频,更能以业务承接大众情绪,进一步建立自身与消费者的价值共识,赢得品效合一。

2. 开垦小众节点,彰显品牌个性

随着品牌扎堆节日营销,热门节日愈发拥挤,一部分品牌开始转换视角,寻找营销洼地——小众节点。国际博物馆日、全民健身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等,在过去一年中均成为品牌表达的新窗口。

由于小众节点往往聚焦一个特定议题或是一波定向人群,品牌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展开精细化沟通。例如在世界读书日,京东图书邀请作家余华、余秀华,向读者反向「买书」;凯迪拉克在国际猫咪日推出短片,以谐音梗「CAT LIKE」直击众多铲屎官们。

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也提供了另一种时间维度,让品牌表达与国民的集体文化记忆绑定起来,呈现品牌的独特性。饿了么在春分上线《春味八鲜》广告片、OPPO 在谷雨推出「城市雨景盲盒」……品牌以此传递别样的意境之美,凸显自身调性。

3. 引入多元议题,构建差异化表达

品牌做节日营销,难以避免「在节言节」的惯性,而在我们的观察中,越来越多品牌试图在节日营销的表达创新上发力,以引入多元议题的方式,焕新大众固有认知,打破节日营销日渐同质化的状况。

蚂蚁森林在虎年到来之际,跳脱开红火的新春气氛,提出了「绿色春节」的新概念,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走亲访友的新年场景中;中秋佳节,B 站没有选择去讲月圆人团圆的传统故事,反倒是抓住了今年中秋节和教师节「喜相逢」这一洞察,邀请入驻站内的宝藏老师们出镜送祝福。

立足不同节日的基调,品牌关联多元议题,能够突破刻板的节日叙事范式,构建自身的差异化表达。而借由不同议题,品牌也展现出其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进程,具备人文关怀的温暖属性,让自身在情感层面更贴近消费者。
    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