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坚持「无名的美」的杂货店,是如何开展民众美学教育的? | BRAND + 专访
  Zidi ·  2018-09-26

SocialBeta 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概念新奇、产品有趣的国产品牌,他们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有着自己与消费者沟通的独特方式。为此,SocialBeta 决定对这些品牌做一个系列专访,让更多读者了解他们。

案例一周 Vol.29 中,SocialBeta 曾报道过上海时装周旗下的发布推广平台 XCOMMONS 诸色会联合日用品集合商店旧好商店,于上海幸福里推出的 XCOMMONS JIUHAO STORE 品牌游击店。同时,SocialBeta 也去到了旧好商店的线下活动现场,并和旧好的联合创始人杨致远进行了一次对谈,聊了聊旧好品牌背后的故事。

诞生

大概在四年前,国内社会的大环境对于民艺复兴的热情恰好处在一个波峰,大家对民间工艺的恢复、保护等都极其关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旧好诞生于一场偶然的讨论。

在 2013 年的某一天,产品设计师杨致远和两位从事设计报道的记者朋友,也就是旧好的联合创始人张云亭和许意,在北三里屯南街的 Lugas(2017 年在整顿「拆墙打洞」的行动中结束了营业),讨论现代设计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介入民艺复兴之中,他们认为传统手工艺可以解决设计师创新的问题。彼时,「旧好」还只是讨论中的雏形,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JIUHAO Ecosystem 2014 年 9 月 13 日|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次年,因为杂志的撰稿邀约,杨致远第一次去到广西那坡,去调查当地少数民族黑衣壮的一种织染技术 —— 通过蓼蓝染出一种纯黑色的布料,那是他对于民间工艺探访的发端。后来,他又陆续去到浙江安吉调查竹编,去到西宁热贡调查唐卡,去到海南儋州调查制盐的工艺,而这一系列田野调查也就是旧好的发端。

在和荷兰建筑师 Neville Mars(何新城)的对话中,他们谈到了当时所做的田野调查。何新城觉得他们是在寻找一种过去的东西,一种其设计或者人文背景放到现代仍然成立的东西。所以当时他就说了一句「the old is good」,也基于这句英文,他们想到了「旧好」这个名词。

不过一直到前两年,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任何商业性的产出,旧好都没有,完全在凭创始人们的兴趣拿钱出来,去做各种各样的田野调查和设计报道。

柳宗悦父子

「旧好」的转折点出现在 2016 年。

16 年年初,杨致远受杂志委托,前往日本制作知名工业设计师柳宗理先生的特辑。相比柳宗理,杨致远更多抱着对其父亲柳宗悦一生的好奇,因为柳宗悦在日本近代设计史和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坐标。柳宗悦认为现代人失去了对美的观察能力,更相信标签(也就是现在的品牌)这件事,对于有形的物品,动不动就用概念去套,其实这是一种自我直观力的丧失。在生活中,有一些无名的产品或曾经有名但已被遗忘的产品,依然以一种绝对的美的姿态存在,可是人们毫无察觉。为了推广民艺,柳宗悦在日本建立了民艺馆,馆中只提供每一件展品的时间、名称、材质,抽掉了所有人文背景,他希望人们可以调动自己的直观力去观察每件展品,而不是从脑袋里提取信息来了解。因为柳宗悦的这些努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将部分日本人的审美重新拉回到了古典主义的直观审美。

14世纪前李 壺 白磁/1938年 伝教 木刻版画|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杨致远先后拜访了日本民艺馆仓敷民艺馆滨田庄司纪念益子参考馆等地,梳理了从柳宗理父亲柳宗悦开始,这个家庭在日本民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上所做出的努力,那次走访令他倍受启发,他发现设计师介入社会改造除了设计创造之外,似乎也有别的路子可循,「民众美学教育」这件事情在杨致远心里埋下了种子。

作为设计师的他开始思考对中国人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美学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他认为不是展览,而是购物,一个听起来有些物欲和俗气但却普遍的事实,因为他觉得这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要发生且自愿发生、甚至主动想要发生的一个行为。同时他发现「消费好的产品是有地域限制的,多多益善办不到,硬要多只能囫囵吞枣」,很多时候优质的产品只存在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而无法被更多人发现和使用。

也因此,他决定在全球各地寻找出具有跨越时代美感的日用品,创造一个消费者在其中不仅可以购买好的产品还可以获得美学上的教育或思想上的启发的购物场所。

这就是旧好商店开始的契机。

旧好商店

旧好商店的产品|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在聊到「旧好商店」如何选品时,杨致远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选品标准。在旧好的商品结构中,有一个隐含的最特别的地方是他们坚持每个品类只有一件产品,当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就会替换掉之前的那件产品。同时,旧好在选择商品时,既关注它的设计和材料,也十分看重产品的耐用性、使用功能、批量化、性价比以及是否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需求。此外,在产品的颜色、制造过程是手工还是机械、过去的产品还是近代的作品、名设计师背景的产品还是一些无名的用具、天然材料还是工业材料,这些对旧好商店来讲都不是限制。只要它是好的设计,能在日常使用中创造出好的气氛,就是旧好商店愿意销售的产品。

出西窑茶壶、茶杯|图片来源:柳工业设计研究所

以出西窑茶壶为例,我们可以瞥见旧好商店在选品上的这份用心。

茶壶表面被黑色铁釉覆盖,边缘处透出铁锈红。在日本,当地人称它为「黑土瓶」——土瓶即陶制的壶。

据杨致远介绍,出西窑茶壶底部宽阔、陶面裸露无釉,矮胖的壶身透着拙朴;壶嘴和壶面侧身的线条刚劲有力,有着朗香教堂般的雕塑感;提把由藤条制成、后缠绕上白藤固定,曲线后低前高,近身端较低,当你拿起它的时候,用小拇指勾住提把作为支点、略微倾斜手腕,茶水便轻松流出,至于水量多少,则用提把前端的拇指和食指把控,倒水的时候不会因为整体重心的前倾而失去控制。这只茶壶的体量比一般要大,但即便只是倒一小杯水,也可以轻松完成。

茶壶产自出云的民窑出西窑,每个茶壶从制胚、上釉到润色都是由当地技术娴熟的工匠独立完成,最后送进登窑烧制。窑厂每年烧 3 到 4 次登窑,每次烧要花上一昼夜的时间,两人交替,烧一次会用掉 400 捆当地的松木柴,历时整整两天。

昭和 37 年(1962 年),柳宗理带着茶壶的石膏模型和图纸初次造访出西窑;平成 16 年(2004 年),该系列正式发售;平成 23 年(2011 年),柳宗理因肺炎病逝东京。

这款茶壶是柳宗理将民间工艺转化为适合现代人使用物品的见证,它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融入了一种更为普遍的现代性,旧好商店将它视为对工业时代由衷的敬意。

白塔寺策展

Anonymous Beauty, 1907-2017 展览海报|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2017 年 9 月,旧好受到北京设计周的邀请为北京文化遗产白塔寺策划了一个以「无名的美」为主题的展览,当时作为策展人的杨致远选择了从 1907 年到 2017 年这一百一十年间无名工匠和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在现场展出。

凑巧的是,他们在展览期间被上海时装周发现了。

Anonymous Beauty, 1907-2017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上海时装周的发布平台 XCOMMONS 认为旧好商店所着力刻画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合作的服装设计师张达的新组别「日用系列」有着某种相似性。因为这个发现,旧好被 XCOMMONS 邀请来到上海外滩,和张达的品牌「没边」一起开设了一间临时商店,并设计了三个橱窗,完成了旧好商店的第一次线下亮相。

日用旧好商店橱窗设计|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基于那次合作,旧好商店和 XCOMMONS 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2018 年 8 月,旧好商店落地上海幸福里,在线下和大众有了更多直面的沟通。

临时性

幸福里游击店|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未来,旧好商店将去往邻近的更多城市。杨致远笑称这是一场「商店巡礼」。

游击店 —— Guerrilla Store,出现,随后消失,在下一个未知的地方再次出现,这是杨致远提到游击店时所用的表述。而为了平衡这种「临时性」所带来的材料上的剧烈消耗,杨致远也颇花了一番心思。他委托建筑师好友 —— 建筑大王为旧好商店设计了一个可以重复拆组的半永久临时建筑。

逛店的市民|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为了让顾客和商品之间产生人与物品在日常语境下的连结,我们将个体人类在每日生活中与物品互动的环境以宽度和高度的方式提取出来,得到名为 『seicento』(意大利语 600)的家具,这次的游击店由 18 个 seicento 组成。」 建筑师 yoko 表示,「塑造柔和的光线是为了还原清晨和黄昏时段的光环境,那是家庭生活最密集的时段,由 10 片隔栅板组成的屋顶将会承担这一任务。建筑主体包含商店和露天影院两部分,从西面挑檐降下来的银幕为室外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观影空间。」

公共的观影空间|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总的来说,这个建筑既满足临时商店所需要的灵活性,又尽可能地避免了临时搭建产生的材料废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但由于预算限制,八月在上海的游击店采用的是一次性地板,活动结束后会被完全扒掉,这对杨致远来说是个意料之内的遗憾。他希望在下次活动中,地板可以用重复拆组的预制砖材替代。

在杨致远的预期中,旧好商店将在游击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无论是氛围、租赁成本还是其依托的城市文化、消费习惯上都相对合适的城市。游击的过程也许会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既可以让更广阔地域上的人们了解到「旧好商店」的存在,也可以让「旧好商店」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产品结构的完善、建筑的升级以及与公众交流方式的优化。

发酵

「F E  R   V    E     R      E」海报|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随着影像、短视频乃至包括快手等流媒体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商业品牌会将大把现金掷给短片摄制者,仿佛谁能聚集最多的视频内容并建立起流媒体库,谁就获得了这场竞争的胜利。趋势难以抗逆,但真的以多为好吗?在杨致远看来,只有广告的纵深值得追求,出于对电影的喜爱和对导演黄松的欣赏,他决定为旧好商店推出 UNITÉ 系列广告片。对此,他说道:「以家为单位作为该系列广告的线索,展现家庭结构的多元,关注当下在地球上吃喝拉撒睡和工作的个体,注意到给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投下阴影的环境问题,以及对平凡的存在物与美的一致性进行肯定,这是我和黄松就剧本创作达成的共识」。

为了追求自然的拍摄状态,避免反季节拍摄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耗费,旧好商店的 UNITÉ 系列广告片以季节为另一条线索不断推出新的短片,每个季节围绕一个多元家庭的日常生活展开。目前 2018 夏季短片《发酵》已经制作完成并放出预告片,全片将于下个季节推出。

  

「F E  R   V    E     R      E」 预告片|短片来源: XCOMMONS JIUHAO提供

《发酵》讲述了一个梅雨迟到的夏天,成年的女儿和单身父亲的一天,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矛盾僵持在这对父女之间,如同变幻莫测的雨水,因误解而抗拒,因理解而靠近。

仅仅从预告片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支广告片绝非为了强调产品露出增强消费者记忆而拍。杨致远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视觉化传播谁都可以做,却如同在跑马场表层打转而无法超越。他更愿意投入精力与导演推敲剧本的结构和剧情画面的细节,创造出与观众更深层的交流。所以面对在视觉表层打转还是深入到信息传播的深度这个问题上,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F E  R   V    E     R      E」点映现场|图片来源:旧好工作室提供

至于为什么选择关注「多元家庭」这个载体,杨致远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旧好商店作为一家日用品商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今天中国的年轻人面对高昂的房价居无定所或者由于工作强度等原因使得日常生活频频缺席的状态下,家庭生活正在离中国年轻人越来越远。杨致远认为除了职业成就,日常生活的实质也是幸福感的关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抵御住房的焦虑、婚姻的焦虑以及环境问题所导致的高昂生活成本的焦虑,这是「家庭」与旧好商店在产品结构上的一个连结。

另外一点则是杨致远所主张的社会的多元性。他认为多元意味着丰富、差异、活跃、热情以及和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们更愿意青睐一种所谓「完整」的家庭,而对于单亲、丁克、重组以及一些非常态类的家庭结构,人们其实不单是不包容,甚至怀有敌意。他觉得这种根植于群体文化的单一其实就是一种不和平,也是不幸福。

借着「旧好商店」UNITÉ 系列广告片,杨致远希望可以激起人们对「多元家庭」的讨论,主动地去思考「家庭」这个概念的边界和其存在于当今时代的意义。

改造

在采访中,杨致远多次提起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设计师,他对改造社会有强烈的欲望。在他的观察中,国内绝大多数的设计媒体并没有主动承担起它们应负的教育责任。传统媒体所代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理想主义与批判性在 21 世纪的今天更大程度上被资本左右,即在个别品牌持续地对市场输出的需求下,读者被动接受了许多杂志所捏造的潮流,被局限在「glossy lifestyle magazine」所倡导的设计世界中,「设计」使物品变得特别,人们从而觉得「特别」的才叫设计,普通不是设计,「and who wants normal if they can have special?」。

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限制了读者对设计的理解,更局限了设计师创作的自由。杨致远认为在 21 世纪的今天,设计沦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色彩、造型和如何出奇制胜的资本竞逐,为了让产品看上去与众不同,设计师投入大量精力,而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设计等价于特别这一认知被固化,人们用一致的心态寻求着各自的不同,杨致远觉得这不仅是美学的邪恶,也是社会和政治的邪恶。

与此同时,杨致远发现在中国,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让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扁平而视觉化,人们对于身边那些超越常态的东西失去了敏感。但恰恰是那些随时间流逝和人们理解的深入逐渐融入日常生活的产品才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关注见过但不知道的日常似乎是我们更应该做的。视觉刺激本应该作为调剂,现在却被视为生活的主体,他觉得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在中国义务教育中美学教育缺失、设计媒体教育失责这样的大环境下,杨致远仍希望自己受到的好的设计教育可以被大众共享。旧好商店的诞生就基于杨致远希望它可以主动承担起设计媒体教育失职的社会责任,同时通过好的设计重新激起人们对「好的生活」的思考。

未来

在采访的最后,杨致远还和我们聊了聊他对手工艺现状及未来的观察,并谈了他对旧好商店的期许。

他观察到这两年,手工艺在中国大致有三种状态:消失、非遗和奢侈品化

对他来讲,他的感兴趣之处更多在于如何从过去手工艺的制作方式中开创出现代生产的新方式,以及将那种长久生活中创造出如出西窑茶壶般优美产品的精神传承到这个时代。他认为手工艺的判定方式不应该以单纯的人力参与性程度来衡量,人们更多应该讨论的是在制造性活动中,人的思考即人文性是否有介入。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制造性活动仍属于「工具」的范畴,机器背后是人为的算法,单靠数据介入的制造性活动,他认为那并不是手工艺。

因为只有思考可以使生产者有所拿捏和调整,而不是算法批量化的复制,所以能思考在他看来是讨论手工艺的前提。

而在未来强人工智能乃至超人工智能时代,机械可以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等操作的时候,杨致远认为手工艺的界定将会更加模糊。

总体来说,杨致远更追求一种好的极致,他认为手工艺应该是我们讨论的起点,而这场讨论不应该仅停留在对过去的追问和缅怀,应该通往对什么是好的设计乃至什么是好的生活的思考。

在与杨致远交流的过程中, SocialBeta 感觉到他身上具有一种坚定而柔和的力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旧好商店现在的能力范围,以及未来可取的路线。作为一个刚起步两年不到的商店品牌,杨致远希望未来旧好商店可以在各地繁殖,但同时坚持这应该是一个渐进的成长过程,他坚决地反对催生,不希望把旧好变成一个有悖初衷的庞然大物。

    4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