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为什么】崛起的商业地产、青年文化、阿里动物园.....5 月营销圈都有哪些热门话题?

MENU

SocialBeta

个人主页>>
上一篇
【甲方乙方】京东在《深夜食堂》里点了份父爱;天猫搜索框成精了?

【营销为什么】崛起的商业地产、青年文化、阿里动物园.....5 月营销圈都有哪些热门话题?

SocialBeta | 2019-06-18 12:08

这是 5 月份「营销为什么」的盘点,我们会针对每周营销圈最热的事件进行讨论,收集专业消费者对营销事件的态度,与你共同探讨营销那些事。 

36% 的读者都认为商业地产中心的变化除了能够帮助互联网品牌做到线下场景渗透,还将成为一种趋势,引发更多传统商场效仿

五月初,大悦城以「浪出斜杠力」为主题展开全国性的品牌活动,并联合知乎、东七门、毕导、好奇心日报等共同打造了此次青年文化特展,共同解锁青年人的新潮力。SocialBeta 观察到,商业地产是近两年出现的新兴营销势力,目前大多数的商业中心已由原来的大卖场促销经营思维,升级到了平台化运营思维,其中大悦城便是引领这种潮流的例子。通过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各品牌方跨界合作、共享优质内容,逐步完成品牌 IP 的价值变现。

艾瑞咨询在购物中心发展六大趋势中也指出,商业地产将会持续深化,打造品牌的原创 IP,将原创 IP 进行人格化,构筑全方位的商业体验,打造差异化的 IP,与其他商业中心区分开。

其实除了大悦城之外,k11、太古里、万象城等商业中心,都在相继展开自身年轻化品牌形象的建设,邀请互联网品牌、新兴网红店入驻,展开一系列的品牌跨界活动,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针对这些变化,36% 的读者认为这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引发更多传统商场效仿,同时也能够帮助互联网品牌进行线下场景的渗透。

来看看我们读者的看法:

@Joyce:

当消费者的购物场景集中在线上时,商场需要给消费者一个光顾商场的理由。各种活动聚集了流量,但是否能转化为商城营业额是需要认真研讨的。

@与子缱绻:

商业地产一直有转型升级的趋势,从龙湖成立数字科技部,到客研一些新兴细分岗位的兴起来看。不同地产旗下的商业中心如果能够运用平台化运营的思维,为自有或者其他品牌提供流量曝光口、整体营销方案等,将会让商业中心充满活力与竞争力。

在众多品牌和青年文化相结合的案例中,读者关注最多的是农夫山泉冠名了《中国有嘻哈》

在当下,各行业都在「讨好」年轻人,只有掌握了和年轻人对话的秘诀,品牌才能保持不断的创造力,而青年文化则是与年轻人对话过程中炙手可热的一枚标签。

资深时装撰稿人唐霜在《青年文化将去向何方?》中这样解释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是社区文化和小团体文化。一小群人通过互相理解又与众不同的的穿搭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期实现身份的认同感。」如今的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品牌传递出来的文化、态度买单。

SocialBeta 观察到目前品牌与青年文化的结合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借助青年文化和年轻消费者沟通,比如百草味举办氧气音乐节、YSL 举办黑胶电音派对,借助多样的潮流文化形式去和消费者进行年轻化互动。第二类,品牌圈定某一文化,结合自身属性提出一种青年文化的概念,像太平年提出的「太平青年」、知乎的「新知青年」,为自己的用户群体创造专属标签。第三类则是最原生态的,品牌与青年文化基因融合在一起,品牌深耕专注某一文化,挖掘诠释出自己的精神内涵,像提到 Vans,我们就会联想起滑板以及那种个性张扬的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读者对这三种文化的看法:

@May:

#第一类,借助青年文化和年轻消费者沟通 优势:可以时刻把握最新的青年文化,容易追热点跟年轻消费者互动 劣势:无法塑造专属于品牌的文化,流于形式,每一次的营销活动可能针对了不同的年轻消费者,容易形成冲突,不断更新品牌形象也会造成给消费者的印象不够独特深刻。 第二类,品牌圈定某一文化,结合自身属性提出一种青年文化的概念 优点:非常有创新和革新意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劣势:每一个新概念推出都必须经过 “教育、熟悉、偏好、归属” 四大阶段,品牌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去传递这个新文化的含义,让消费者熟悉,吸引属于这一文化的群体,或者给适合的消费者上标签;同时,新文化由于底蕴不够、没有前期积淀,可能还面临着很快被遗忘和抛弃的风险。 # 第三类,品牌与青年文化基因融合在一起,品牌深耕专注某一文化,挖掘诠释出自己的精神内涵 这一类是我最看好的,这一类避免了前两类的缺点,专注于某一文化,深挖品牌针对的消费群体,同时又跟已有的潮流文化关联,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无需花太多的精力去教育消费者。但是这一类要求品牌必须思考清楚自己未来的品牌走向和品牌定位,找到匹配度高、不过时的青年文化,才能形成长远的原生态融合。

@PUMP:

个人认为现在的品牌年轻化真的需要想清楚品牌与年轻人的沟通点。有些品牌本身就适合做青年文化。例如 Vans。有些品牌能找到比较好的契合点。比如一些品牌走国潮路线。另外有些品牌,花大精力时间在一些青年文化上,例如赞助一些选秀综艺节目。看似是和年轻人做沟通。但实际上却是很硬的与品牌的结合。 无法帮到品牌实际上触动到年轻的圈层文化。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实际上也无法让人记忆深刻。更无法带来销量。所以。品牌年轻化。还是要想清楚怎么去做。做多久等问题。

37% 的读者认为目前阿里动物的推广力度还不是很够,认知度较低

5 月虾米音乐正式官宣吉祥物「虾仔」出道,加入阿里动物园,SocialBeta 观察到今年以来,阿里动物也是频频有新成员入驻,去年 12 月宣布钉钉吉祥物「钉三多」,之后 1 月优酷吉祥物尾随加入,5 月初聚划算也有了「章鱼小聚」的形象,只是还没正式官宣。

随着阿里动物园的日渐壮大,阿里旗下的联动宣传也是日渐增多,像之前电影《皮卡丘大侦探》的热映,阿里鱼携手旗下授权 IP 皮卡丘发起「皮卡丘冒险季」主题活动,联动上阿里动物园的各位成员,集体长毛和皮卡丘一起变「绒化」,为淘宝皮卡丘周边专场宣传助力。

在 SocialBeta 看来,阿里不断的推出动物形象,除了是给将品牌拟人化外,更多的是想借助这些吉祥物,对外打造更加完整的阿里经济体形象,对于阿里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建设,但其中也有不足如 IP 形象太多,过于分散、IP 形象没有明确的性格等等。

来看看我们读者对阿里动物园的一些建议:

@May:

阿里动物园对于阿里的品牌建设如何: 1. 将品牌形象立体化,以易于传颂的卡通形象和昵称进行宣传,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2. 以统一风格的动物系列人格化集团品牌,进一步加强子品牌的交流互通; 阿里动物园存在哪些问题: 1. 形象太多,需要花费长时间、多精力逐一打造,让消费者熟知 2. 有圈地自嗨的风险,难以跟集团外的品牌进行交流 3. 容易流于形式,而忽视打造动物 IP 是否符合品牌定位 动物们可以怎么玩: 1. 以动物之间的故事带出品牌之间的合作 2. 推出文创产品,加强用户粘性

@陈又橙:

最近京东 joy 动作也多,发现京东 IP 形象塑造会采用电影 IP 合作,借着这些 IP 知名度拍大片,赚流量关注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而阿里则喜欢自己造 IP,然后自家搞联动,其中存在问题就是 IP 太多,推出来之后就没动作了,目前阿里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天猫、飞猪这些,其实挺期待阿里动物园合体拍个动画片大电影的,讲述阿里的那些故事~还有一点就是希望能把每个 IP 形象的人格化做的细致些,要可以体现不同性格的。

共有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暂时木有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