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新认识小红书了

MENU

Zidi

个人主页>>
上一篇
投票结果 | SocialBeta 案例一周排行榜(20211030-20211101)

是时候重新认识小红书了

Zidi | 2021-11-02 09:19

文 | Zidi、Natsumi

「生活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表面平静,其实暗流涌动。不安、挣扎、矛盾,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抵达不慌的路径曲折,或许也并无终点,寻找的过程却充满诱惑。」

以上这段话,来自许知远给一个正处在焦虑与困惑中的年轻人的回信。信中,他还自我调侃网红、作家、创业者这三重分裂的身份也会令他陷入慌乱,并给出了他与之对抗的方式:理解他人、理解另一个时代转而理解自我和当下。

这封回信中,呈现了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着的时代,疫情的不确定性、单一社会审美的束缚、社交媒体上他者光鲜生活的萦绕……无论是在当下的现实时空,还是手机里的虚拟世界,个体的「慌张」或许不可避免。「慌张」作为情绪又如同一道开放的人生考题,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解法,消解它或与之共处。

「自我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才能确立的吗?无处不在的比较是我们慌乱的源头吗?」许知远接连发问,将关于「慌张」的思考抛向了所有人,并诚挚邀请大家去小红书社区写信给他,聆听每个人真实的心声。

由「慌张」这个话题点出发,这场由许知远发起、小红书联合单向空间打造的「不慌信箱」系列活动中,无数人分享和探讨着人生的解法。而这场活动不仅是对「慌张」背后社会背景的解读,更呈现了个体寻找「不慌」的故事,帮助人们看到更多与「慌张」相处的可能性,从而摸索出自己的答案。

以通信的方式回复当代人生活中普遍的焦虑与不安,「不慌信箱」系列活动本身就像是对「慌张」时代的一种回应 —— 松弛下来,寻找「不慌之径」。

看见慌张,不必慌张

作家、创业者、访谈节目主持人,多重身份给予许知远对社会、时代多元的观察角度。秉持对他人和社会抱有的天然且强烈的好奇心,许知远持续关注着时代命运与脉搏的变动,呈现着他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

而 90、00 后这一代人,他们面对着过剩的信息,要非常挣扎地去找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与许知远交流「慌张」这一时代情绪,或许他们最有发言权。

不少人在小红书里发出了自己的慌张瞬间,寻求聆听、期待解答。演员黄觉、足球运动员冯潇霆、内容创作的 KOL、大学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困惑。

有人困惑中年还能否斜杠,有人困惑该如何面对年轻时迷茫的阶段性「低谷」,也有人困惑金钱数量的多少与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否挂钩。

这些提问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状态下各种类型的「慌张」,是社会的共性问题。许知远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读 —— 将「慌张」的情绪拨开,问题的内核便显露出来。

比如面对「穷是否就代表了一个人一无是处?」,许知远回答道:「我们对物质的巨大的饥渴,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们精神上的贫困。正因为内心的贫困,人才需要很多的物来填充贫困感和空洞感。」。 

再比如有人迷茫「在留不住的大城市和回不去的故乡间,该如何自处?」,许知远说道:「这说明真实的问题尚未到来。当真实的问题到来时,你自然会做出选择。」。

一问一答间,对话场自然形成,「慌张」被消解成了具体的生活问题,情绪也就「不慌」了。

「不慌信箱」就像是存在于小红书社区里的独特意象。在一切都要追求效率的时代,信的实际功能早已被即时通讯软件取代。而「不慌信箱」以信件、信箱等作为沟通符号,指向了一场场有来有回、深入的对话,也突出了小红书作为内容社区的天然属性。在这里,内容是流动着的,每个人的分享都能得到回应,每个人的困惑都会有解答。

许知远与小红书用户来回的对话正体现了小红书和单向空间共同想要传递的一种状态 —— 通过破除虚拟世界光鲜亮丽的样子,转而展现人们真实生活中的样子,鼓励大家以更平和的姿态面对生活。

在真实的生活里,寻找新的创造力

虽然不少人还陷在慌张的情绪里,但也有人已经找到自己对抗慌张的方式。小红书和单向空间找来三位摸索出了与「慌张」相处之道的青年,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走向「不慌」之路。

小红书 @陈婧霏:唱作人 / 导演  / 前金融从业者

小红书 @BottleDream阿菜:BottleDream 创始人 / 成都铁牛村新村民

小红书 @张煜东:短视频创作者 /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

虽然陈婧霏、阿菜、张煜东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三人身上有着一个明显的共性 —— 选择了看似更加冒险的生活之路,却离「不慌之岛」更近了。

小红书还与单向空间一起将他们的故事以装置、互动、微展览的方式落地杭州单向空间书店内,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他们抵达「不慌之岛」的过程。

在单向空间书店一楼的「不慌客厅」,许知远与三位青年一起聊了聊天。他们从各自视角出发,提供了对「慌张」这一话题的观察和观点,并以自己为样本讨论如何与之共处。

谈话中,大家都提到了创造力对自己的重要性,面对生活中大量袭来的信息,静下来,打开感官,努力创造些或大或小的事物是对抗「慌乱」的最佳解法。许知远还认为当代人普遍面对意义的荒原,日常中微小的创造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意义来源。

除去这些在各自领域内已经作出一定成绩的人,小红书社区内还有大量认真生活、参差鲜活的用户在分享自己的故事。以酒瓶为载体,小红书联合单向空间举办了不慌生活酒瓶展,将这些用户真实有趣的生活现场印制成酒标的样子,就像是对「人们该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不慌之岛?」这个问题的集体回应。

「不慌信箱」与「不慌之岛」串联在一起,在线上与线下形成呼应,像是在表达:无论在任何一个时空,小红书与单向空间都愿意去呈现更丰富的内容,让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时代与个人的关联。

人类的肉体需要一个栖息地,精神也同样需要。小红书和单向空间分别像是青年在线上、线下的精神栖息地,人们在此分享困惑、互相参照,休憩、调整、补充能量再继续前进。

发现小红书的另一面

信息时代下,焦虑蔓延大大加速。当焦虑成为一种常态,「不慌信箱」是小红书给出的一系列生活方式提案,帮助当代年轻人摸索与自我相处、与「慌张」和解的路径。

慌张与松弛相对。信箱附着着旧时代的情感温度,酒馆里通常有舒适的谈话氛围,展览常代表着高度浓缩的高质量信息。无论是信箱还是酒馆、展览,「不慌信箱」系列活动选取的意象都是反快速的,和快速信息时代相对抗,在形式上先让人松弛下来。

通过「不慌信箱」的一系列活动,小红书将目光投向了处在时代压力之下的青年们,不仅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清晰描述了当代青年的「慌张」,还为之给出了更落地、更切实的解决方案,帮助纾解他们的情绪与焦虑。

而这群青年作为小红书社区里的「居民」们,同样通过「不慌信箱」,发现了小红书的另一面。每一封回信,即代表着一个故事,小红书在呈现社区内容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之上,亦通过这场与用户间的对话,帮助每个用户找到契合自己的精神角落。

事实上,今年以来,小红书加大了对人文领域内容创作者的扶持,并积极引入已经积累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界名人入驻社区。此前,小红书就和看理想联合出品系列节目《角落的夜晚》 —— 邀请姜思达、黄执中等人一起探讨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强化平台的内容价值。

此外,小红书还在社区内发起了 RED 全民戏剧节,邀请用户分享自己与戏剧相关的体验或知识,增加人文领域的内容供给,积极贴合年轻人的喜好 —— 不仅生活好物值得分享,精神世界的慰藉也不可少,传递出小红书社区带有人文关怀的一面。

不论是关注常处在「慌乱」中的年轻人,还是更积极地运营平台内的人文内容,小红书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形象都正在变得更立体、更丰富,它在对外更鲜明地展示自己对青年文化的热情和支持。

未来,或许我们还能发现小红书的更多面向。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案例  小红书  许知远  不慌信箱     

共有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暂时木有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