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动的梧桐树影下,错落着别具风情的老洋房,来来往往的行人里既少不了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背着相机的游客,也有遛狗散步的居民,喝着咖啡闲聊的邻里,这就是属于上海武康路最平凡的风景。
而最近,这条街道上有了一处并不张扬的新变化。
诞生于格拉斯,成长于纽约的手工慢香水品牌 LE LABO 低调地走上武康路的街头,开启了品牌在上海这座城市的第四家门店——「集雅香氛实验室」。

在正式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三年,LE LABO 也在门店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既非商业综合体,也非历史地标,这一次,品牌在武康路这条老街上,以内地首家街边店的形式,做起了上海居民的生活邻里。
回到街边,再现品牌初心
早在开业前夕,通透的玻璃门窗如同天然的围挡,窗上的手绘复古 LOGO 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和原木窗框一起,成了令人驻足的打卡点。

推门而入,熟悉的「旧」面貌映入眼帘。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LE LABO 更相信时间的意义,愿意花费时间坚持手工调制,也坚持在门店内真实呈现自然衰变的侘寂之美。
斑驳的木地板一如过去,未曾修缮,沉淀着老洋房的百年历史。来自旧时代的中古家具转变为产品展台,有序陈列着品牌的经典香氛、家居香氛、全身护理等作品。而与其他门店稍有不同的是,这次的家具大都来自国内,中式的钱柜、刀牙板画案、隔扇门为这间实验室增添了东方韵味。


店内装饰不多,但细节不少。植物被装裱成画,透露着品牌的匠心;曾经的香水瓶、香薰罐里种上了绿植,带着可持续理念点缀着角落;墙上贴着数不清的拍立得,定格下最初到访的好友们和他们的爱犬,宠物友好的 LE LABO 也期待着继续贴上更多与武康路的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窗边还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适意」二字。LE LABO 提炼了这一上海话里的常用词,用最地道的表达点明了武康路的气质,与窗外街景相映成趣。

而若从门店后门出去,你会看到「适意」有了更生动立体的诠释。茂密的枝叶遮蔽了喧嚣,洒下一地光影,长长的木桌、板凳组成休憩的惬意。当你坐在中式庭院中望着属于春日的绿意盎然,可以想见此后将随四季流转的景致。
小小的院落连接着 LE LABO 与上海本土品牌集雅 Gathering 的咖啡馆,到访 LE LABO 的消费者在感受品牌之后,可以来到同样侘寂风的院子里,享受一杯咖啡的时间。品牌借此将探店转变成一场更完整的慢生活体验,又与集雅 Gathering 这位品牌好友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友邻关系。

事实上,这座老洋房的前身便是集雅 Gathering 的手作店,用于展示和出售手作器物。而 LE LABO 不仅保留了洋房的建筑原貌、木质结构,保留了器物售卖空间,还延续了「集雅」之名,让这座洋房以上海人最熟悉的状态,将品牌带入社区。
明明是刚刚开业的新店,但集雅香氛实验室似乎少了「新」意,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古朴沉静,仿佛已在武康路生活了很久,不愿打破这里日复一日的光景。
或许会有人对于 LE LABO 选择开这样一家街边店感到意外,但其实,LE LABO 最初就是在街头成长起来的品牌,从纽约伊丽莎白街上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开始,带着纽约下城区的生活方式一步一步前往其他国家。

对于 LE LABO 而言,街边店的形态承载着品牌的初心,能够让品牌以最真实、纯粹的一面,在大众生活中悄悄扎根。此前,LE LABO 也已在其他多个城市陆续开设街边店,尤其是香港中环的门店,楼上挂着居民晾晒的衣服,充满烟火气的模样在小红书上一度引起热议。

○ 图源小红书@lesiny
而作为中国大陆的首家街边店,LE LABO 选择武康路,一方面是与集雅 Gathering 之间蓄意已久而又时机恰好的「缘」,另一方面则是被武康路浓厚的生活感与人文氛围所吸引着。作为永不拓宽的历史保护道路之一,这里交融着上海的历史古韵与现代新生,将市井气息与文艺时尚调和得恰到好处,是上海生活的最佳写照。尊重着街道风貌的 LE LABO,也为上海老街增添了一段新的嗅觉记忆。
一城四店,读懂沪上生活
自 2023 年进入中国内地至今,包容多元文化又极具消费力的上海始终是 LE LABO 探索中国市场的重心。随着集雅香氛实验室的开业,LE LABO 在上海已有四家门店。可以发现,这四家门店既与全球其他门店一样,贯彻着品牌所崇尚的侘寂美学,但同时,它们又在讲述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作为国内首店,也是全球第二家品牌之家,坐落于新天地的「屋里厢」店如其名,将「家」的怀旧与温馨营造到极致。石库门特色的天井,古朴的乌漆木门,翻修的彩棠玻璃,一走入店内就能感受到,LE LABO 认真地留存好这座石库门建筑的原始形态。中古药剂柜上陈列着香氛产品,复古的独立式水槽让访客亲身体验身体护理系列,屋内每一处角落都遍布时光的痕迹。

而在二楼,LE LABO 还原了调香师工作台,陈列着真实的原料、设计稿,将实验室概念实体化,也让手工制香的理念更为可感。另一侧,品牌还将纽约的 LE LABO 咖啡店带到了屋里厢,并精心挑选手工艺、美学类、生活方式类书籍组成图书区,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完整而又中西交融的生活体验。


独立的品牌店之后,同年开业的第二家店则选址于上海的新商业地标前滩太古里,交错着商业中心的时尚前卫与店内的复古斑驳,而这也是内地唯一一家提供现场手工调香和续装服务的门店。
由于内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香水生产与销售需要分离,现场调香难以在门店内实现。LE LABO 关注到上海药监局在推进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项目,主动争取到了落地浦东门店的这一机会。你可以在这里亲眼见证香水的诞生,再定制属于自己的标签与寄语,在购入产品的同时,也收获一段萦绕着香气的回忆。


而在去年,LE LABO 入驻外滩黄浦江畔的和平饭店,与上海迈入更深一层的联结。这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城市名片,面朝繁华的南京东路,又藏着老上海的生活记忆,还因《繁花》再掀一波热度。
穿过标志性的旋转门厅,感受着和平饭店的摩登风情,再步入沉静的香氛实验室。LE LABO 同样遵循建筑原貌,店内也保留了原始建筑的天花板,让传承百年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与品牌的美学理念交相辉映。深入城市文化的同时,紧邻着酒店门头的 LE LABO,也成为这片经典景致的一部分,定格在旅客们的镜头中。


从石库门的海派生活,到太古里的新潮先锋,再到外滩边的历史地标,可以看出,LE LABO 的上海门店不仅仅是给到消费者细嗅品牌的体验,也象征上海不同的生活图景,如同一场漫游上海的旅程。而现在,集雅香氛实验室带着梧桐小院的适意,让 LE LABO 进一步渗透在更有温度、贴近日常的场景里,补全了品牌的上海生活图景。
品牌在地化,不妨再自然一点
作为最直接触达消费者的空间,「门店」始终是品牌走入城市,进行在地化实践的重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标准化思路,如今,越来越多品牌倾向于以「一店一设计」的策略塑造在地化门店,因地制宜地挖掘地域元素、街区特色,从中汲取灵感,将城市文化深度嵌入门店设计之中。
但显然,LE LABO 有所不同,既非讲求「千店千面」,又非复制粘贴的标准化。店内是相对统一的品牌视觉,满是岁月的纹路,而门店本身的形态则遵从着所在街区建筑的原貌而变化,在品牌美学与在地文化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 LE LABO 打造在地化门店的思路,在我们看来,是「尊重」。
一是尊重时光留痕,这一层「尊重」根植于手工慢香水的本心。LE LABO 细致地留下墙面、地板、家具物件上被时间雕琢出的美,与此同时,也让建筑的历史与品牌的新章交汇成独一无二的门店叙事。
二是尊重城市当地的生活风貌。从不堆砌在地文化元素,LE LABO 更希望润物无声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场景,慢一点也没关系,它愿意等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契机。
如初入内地时那一句「久闻,不如见面」,并不急于拓展电商渠道的 LE LABO,更重视线下体验的无可替代。每当到访一座新的城市,门店带来的亲手触摸、亲自嗅闻,与店员面对面沟通对话的体验,不只是促成消费转化,更是能帮助品牌与理念相合的当地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链接。
不止于门店,LE LABO 的在地化探索也未曾脱离产品。在上海的四家门店中,你都有机会感受一番上海城市限定·末药 55 的独特味道。特别是在和平饭店香氛实验室中,LE LABO 还为末药 55 设置了专门的展台,铺开所使用的的原材料,让这份属于上海的定制也能被清晰地看到。

LE LABO 的城市限定系列由来已久,是品牌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风情,为城市量身打造的专属香氛,截至目前共有 18 款,代表着品牌对 18 座城市的热爱与致敬。而城市限定系列的设计也需要时间打磨,LE LABO 往往先在城市内找到一处落脚点,再细细体会当地的人文底蕴,将捕捉到灵感慢慢转化为作品,末药 55 也是如此。在屋里厢香氛实验室落地一段时间之后,LE LABO 选中比黄金更珍贵的末药,以其焚香气息为基调,融合茉莉花和广藿香,以低调优雅又富于创意的气息,诠释着上海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意蕴。

尽管城市限定系列仅在所属城市发售,但每年 9 月,LE LABO 会开启巡游企划,让这些带着城市特色的作品流动起来,在全球各地香氛实验室中触发新的联结。
无论门店还是产品,LE LABO 的在地化之路走得不疾不徐,不刻意迎合,也不强行介入,只是自然地潜入城市的生活脉络,与当地消费者「相见如故」。以上海为起点,LE LABO 已陆续在内地七座城市开设了门店,而品牌也将继续保持自己的「慢」节奏,在国内更多城市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