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家都在砸礼品,他们却把情人节打造成了「I Do Day」

MENU

clovey

个人主页>>
上一篇
【案例】Vans 用了12 支视频,去解释一句 slogan

【案例】大家都在砸礼品,他们却把情人节打造成了「I Do Day」

clovey | 2017-03-01 10:45

这一天,只有 I Do,没有 I Don't!

今年的 214 情人节,在各品牌铺天盖地的产品广告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新鲜的词——「I Do Day」。其实这是珠宝品牌 I Do 发起的节日。你会发现,当其他品牌都在宣传自己的礼品活动时, 他们却在暖心号召恋人们认真地为对方做一件事。

其实早在情人节到来之前,I Do 就在年轻受众聚集的社交战场上发起了「214,来真的」的话题讨论,希望恋人们能够在情人节当天为自己的另一半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改变。一幅幅创意海报的文案更是戳中了大家的痛点——「情人节是去吃米其林大餐,还是希望他亲手为你做顿饭;是想要一辆车还是希望他风雨无阻接你下班?」

随后在 214 当天,I Do 又紧跟网络热度推出了一条温情短片。「当鲜花、烛光晚餐已经无法打动她,这个情人节送什么才是最浪漫的礼物?」短片中的 4 组小故事,讲述了 4 对主角与往常不同的情人节。今年的情人节,他们都没有买玫瑰,也没有吃大餐,但他们的爱情却升温了……视频一推出便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在同类品牌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Tiffany、Cartier 等国际品牌在保持自己调性的基础上主打礼品概念;而一些港资和国内珠宝品牌也在节日期间推出了专属的活动。那么为何 I Do 选择了走不同的路?

据了解,创立于 2006 年的 I Do,其品牌定位于情感表达,紧跟时代变化经营品牌,有第三方调研结果显示 I Do 深受 90 后年轻消费者欢迎。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 Do 品牌创始人李厚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主要营销战阵有『娱乐营销,情感营销,艺术营销』几个大的板块,娱乐营销是从 I Do 品牌成立时开始的,至今我们参与了数十部影视剧植入和合作。为什么要进行娱乐营销?我们认为娱乐营销从时尚性、情感性、艺术性三个层面,跟珠宝品类属性高度一致。正因为我们抓住了这三个一致性,所以跟时代、跟年轻人走得最近,更容易被她们接受和理解。」

其实在当下时代,娱乐营销、情感营销已越发彰显出其特殊影响力,而且以 80、90 后为代表的「Y一代」也已逐渐成为核心消费力量。根据阿里研究院和 BCG 联合报告显示,预计 2020 年,这一占全球人口总量 29.5% 的群体消费占比有望达 53%。这些年轻的消费者成长于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年代,有较强的超前消费意识;对新兴事物接受程度较高;追新逐热是他们的特质。

因此,I Do 也一直在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对象,为吸引Y一代做了许多努力。例如,2016 年 I Do 与陈奕迅合作了时代爱情金曲「I Do」,为情侣定制了专属爱情的「I Do 致•爱演唱会」,既是品牌重要的内容资产,也是品牌挖掘自身 IP,塑造品牌娱乐生态的重要一环。另外还聚焦年轻一代过度使用手机的社会痛点,在感恩节策划为爱关机七小时,呼吁情侣间放下手机给爱更多陪伴。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大部分的珠宝品牌都聚焦在节日礼物上时,I Do 更多的强调情感建设,提出这一天只有 I Do,没有I Don’t ,Happy I Do Day!,用心为对方做件事。

陈奕迅 2016 暖心情歌《I Do》

#为爱关机 7 小时# 情侣互动

I Do 希望未来每一个消费者即使没有买 I Do 的产品,也能感受到品牌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与情怀;听到 I Do、想到这个词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温暖和美好,这也是 I Do 的品牌大理想。正是基于 I Do 的品牌大理想以及品牌初心,多年来,I Do 品牌营销战略一直都在挖掘「我愿意 I Do」本身的情感 DNA,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其中包括品牌同名电影《我愿意 I Do》、《将爱情进行到底》、《我的早更女友》、《咱们结婚吧》等 50 余部优秀影视作品,以情感制胜。

面对新的消费时代,消费者偏好向个性化、体验式转变为核心,移动化环境下品牌信息传播加速,营销模式趋于多元化。对一个已经取得市场认可的品牌来说,最关键的是以时代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I Do 正是以敏锐的市场感受力、超强的营销能力以及产品设计能力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案例  I Do  情人节 

共有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暂时木有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