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枫中心,为什么要办场「不方便」的市集?
  elenajiang ·  2025-11-28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无障碍」往往是一个隐形的概念。或许是地砖上几条凸起的纹路,电梯里一个较低的按钮,台阶旁一段不起眼的斜坡......它们似乎一直在那里,却从未被真正「看见」——直到某次意外突然降临。

不久前,景枫中心的一位同事因意外受伤,使他不得不暂时告别「健步如飞」的日子,转而依赖拐杖和轮椅出行。当身份发生转换,那些习以为常的动线,瞬间变得充满挑战。这段内部经历,恰好与前段时间郑智化微博引发的「无障碍出行」热议形成了某种同频共振。



当城市里越来越多「隐秘的角落」被看见,作为公共生活一部分的商业中心,又该如何回应?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景枫中心决定打造一场不一样的「无障碍实验」。

起初,团队尝试从「有障人士」视角出发,拍摄了一支「无障碍观察 Vlog」。镜头不再聚焦于光鲜亮丽的橱窗,而是对准了商场周边的阻车石间距、斜坡的倾斜角度、盲道的连贯性以及无障碍卫生间按钮的高度。这支视频并非单纯的内容产出,更像是一次对商业空间友好度的「压力测试」。



视频发出后,不仅收获了大量共鸣,也得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的「找茬」,景秘书也在评论区第一时间积极回应,立行立改。



为了让观察不只停留在内部视角,景枫还向公众发起招募,邀请曾经历「有障状态」或愿意为城市友好贡献力量的小伙伴,一起走访街区,绘制「轮椅友好地图」,为未来友好设施的改造与调整提供一手依据。



在这过程中,团队也逐渐意识到,「有障」不是一种身份或者一个标签,而是每个人在某个时期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比如推着婴儿车的家长、拖着大件行李的游客、或是像同事这样因为意外而受伤的人......在某个瞬间,我们都是「有障群体」。甚至有时候「障碍」并不是因为身体状态,而是来自环境的种种「拒绝」。

基于这份理解,11 月 28 日-30 日感恩季期间,景枫中心发起南京首场「无障碍互动市集」特别企划,期望通过构建一个「感官置换」的场域,用更温和、更有趣的方式,拆掉观念上的那堵墙。让「无障碍」不只是停留在规章与标识,而是回到生活本身。



为了让体验不流于形式,景枫联合无障碍玩乐品牌——「HiddenPart 隐藏的部分」,将市集变成「共情」的入口。在「人生下一秒 你是什么角色?」的主题下,[b]参与者可以体验蒙眼穿越盲道,用手语表达长难句,凭借震动触感辨识歌曲,甚至挑战复刻版的「25cm 登机台阶」......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障碍场景,大家能够无缝切换至「有障」视角,在「寸步难行」中感受「无障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市集的另一侧,景枫引入了专门帮助弱势手工艺人的可持续平台「岩羊 Bluesheep」。他们带来了由偏远山区与有障群体手工匠人制作的「限量款」产品,让礼物背后承载的劳动价值链被更多人看见。在这里,消费取代了同情与施舍,每一次购买,都在为平等和尊重「发声」。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场实验不止于三天的体验,景枫还联合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呈现与志愿者共创的「景枫城市轮椅友好地图」,邀请大家一起修补城市漏洞,让这份美好沉淀为能够改变城市空间的实践指南。

同时,活动现场还准备了面向有障人群的招聘小会与手工坊,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价值的「主动创造者」,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事实上,如果我们回溯景枫中心的行动轨迹,会发现这场市集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其长期价值观的自然延伸。

早在几年前,在业界千篇一律提出「宠物友好」商场概念时,景枫率先打破常规,提出「双向宠物友好商场」,用他们极致细腻的运营能力和对宠物友好理念的深度践行,完成了「宠物更友好商场」的全面升级,构建出一套人、宠、商户三方利益共赢的「友好生态」。



而面对女性朋友长期呼吁却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景枫的行动同样细致入微。今年妇女节,商场正式升级为「女性更友好商场」,通过增设女性卫生间、加装地下停车场角落的昏暗灯光、持续补充监控覆盖面积等措施,回应女性那些微小又切实的需求。



除此之外,母亲节期间,景枫还将传统的「母婴室」更名为更具包容性的「育婴室」,以打破「育儿即母职」的刻板印象。



从关注「毛孩子」,到解决女性的真实痛点,再到回应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尊重他们的自我主体性,景枫用行动持续拓宽商业空间的友好半径。

当一座商业体愿意俯下身来,去关注轮椅通过的那几厘米,思考轻松上坡的倾斜角度,倾听视障者的需求时,它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建筑。对景枫来说,做「正确」的事情远比做「漂亮」的事情更加重要。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