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需求和行为日益多元的今天,数字洪流让消费者的决策链路变得不再单一,认知与情感被不断重塑,改写着品牌建设路径。
特别是刚需消费的食品饮料行业,走在了消费浪潮变革的前面。作为最直观反映时下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行业之一,食品饮料向来保持着高速的创新迭代,新品类、新品牌不断涌现,以新鲜的姿态出现在货架之上,悄然改变着人们每日的生活:
香菜牛奶、榴莲辣条......即使不曾尝试过,也很难不注意到这些「跨界选手」;伴随着文旅热的回归,地方风味的「味蕾之旅」也成了区域文化的延伸,「云贵川折耳根」「兰州拉面」「广西螺蛳粉」......人虽未至,但这些当地风味早已成为购物车里的熟客。
当然,「卷」的不止是新奇体验,把目光第一时间看向配料表,已经成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新惯性。在大健康时代的宏观背景之下,曾经的「快乐水」碳酸饮料,默默变成了无糖茶;羽衣甘蓝领衔的超级食物,代替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天然植物的「万能水」抢占 C 位,继中式养生水、椰子水之后,桦树汁又成了新的「顶流」......
以上的种种变化,都在前不久举办的 FBIF 2025 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 FBIF 食品创新展上,得到了新鲜及时的演绎和印证。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众多品牌的集中分享中,了解到一些从业者视角下,食品饮料行业创新的机遇。
本文,我们就选取了部分代表性品牌,从品牌行动中,总结出风味、健康、包装 3 重维度的趋势风向,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以「风味」作为创新解法
作为食品饮料领域最为基础,同时最能直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要素,在今年的论坛中,不少品牌都将关键词锁定在「风味」二字上。
纵观过去几年,伴随着社交媒体不断打破信息差,在食饮领域,消费者除了对新鲜、营养的追求逐步升级,也开始对常规口味「脱敏」,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微创新,转而期待更深层次的感官刺激和文化体验,驱使着新奇风味成为食饮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猎奇」风味占据了话题中心。
作为成立于 1957 年的老字号品牌,海河乳品的风味创新之路,就显得极具颠覆性和冲击感,而事实证明,这也成功助力企业通过差异化突围。随着一款诞生于 1999 年的可可风味牛奶在社交媒体重新翻红,海河乳品瞄准了这一市场信号,不断创新口味,到 2022 年逐步搭建起花色奶「宇宙」,在年轻人中迅速速破圈,也进而从地域性品牌,迈向了更广阔的全国市场。

而更近的一个成功例子是,海河乳品在去年推出了一款「香菜牛油果牛奶」,成为品牌全年在新口味中销量最好的产品,并且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去年全国风味奶新产品销量中跻身前 10 名。除了捕捉到「香菜+牛奶」这样新奇的组合,在产品研发之初,团队内部也对口味本身进行了深度的考量,通过加入牛油果的复合口味,让产品有接受度,更好喝。在照顾到口味的同时,还将「健康」的心智引入,成功唤醒了社媒时代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打通了牛奶从「好喝」到「好玩」的路径。
在明确了这样的品牌调性后,海河乳品便在后续的口味研发里,围绕「情绪价值」展开布局,最能反映「哏都」特色的煎饼果子和天津炸糕风味牛奶,应运而生。在文旅行业发展向好的今天,地域性的乳品也由此与城市文化相连结,在存量竞争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这也关联到我们看到的另一个突出的趋势:特色的地域风味正在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鉴于地方风味正成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许多品牌通过将其引入新产品,进而扩大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进入饮料行业,「地域风味」解法则更多聚焦在保留原产地的「新鲜」,让地域风味完成大众化跃迁。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鲜食饮品市场这几年迎来高速增长。魔镜洞察的数据显示,2024 年,在天猫平台,鲜食饮品增长超过 50%。而这背后,要得益于 HPP 超高压冷杀菌技术,重塑了行业游戏规则。其中,如果果汁为盒马 ODM 定制的「红心苹果汁」一度因为「断货王」而火爆社交平台,也让这项技术和品牌走到台前。

「HPP 它的特点是不加热,采摘加工到压榨过程到灭菌,都不是通过温度去杀灭。」如果果汁首席营销官林军在分享中指出。正是因此,对于天生怕热的水果,HPP 技术对于营养物质乃至风味的保留,成就了它的优势,让鲜饮果汁品类实现了品质升级。
而在领先技术的另一面,「用水果来体现产地的特色」也在品牌分享中被重点讲述。以「扎根产地」为品牌基因,如果果汁一直以来不断扩充地方特色水果 SKU,「漳浦荔枝,肇州雪梨、山东烟台富士苹果......每一个果汁其实背后就有一个很特点的产地,所以我们在构想 2025 年通过 HPP 的方式能够让一些已经受到欢迎的产品再一次升级」。
更进一步理解,原本「没有故事」的产品,因为技术放大了风味特色,成为家乡文化的载体。我们也由此看到,技术背后更加原始、忠于口味、尊重本土的创新逻辑,或许才是品牌回应风味命题的核心要义。

以「植物」回应健康需求
前几年风头一时无两的无糖茶饮料赛道,竞争格局已渐趋稳定。但健康依旧是是当下食饮行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由表及里,食饮行业纷纷将研发重心转投于茶的本源 —— 植物,以期寻找到新的健康灵感。中国植物饮料市场,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4 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预测,未来五年该赛道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88%,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8 年突破百亿元。
FBIF 更是发布一份《FBIF 中国植物地图》,把每个省份的特色植物都拉了出来,涵盖野菜、中草药及特殊本草,为行业内配方研发、风味探索与健康表达提供系统化的灵感来源。

而在一众植物基饮料中,白桦树汁显然是今年 FBIF 展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轻上、嘉桦白桦树汁、白桦小镇等品牌都搭建起了自己的展位。这还要从白桦树汁去年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爆火说起:据抖音电商数据,2024 年 3-6 月,白桦树汁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达到 9607 万元,同比增长 834.8%。

「天然健康」、「缓解疲劳」、「热量低」等关键词,成了商家口中常用的宣传亮点。要从白桦树上直接开口取树汁,采集不便、产能有限等「缺点」,并没有挡住白桦树汁在短视频平台上快速起量,反而成了产品「稀缺性」的佐证。
当然,白桦树汁这一品类,同样存在自己的问题 —— 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这价值究竟值几何,还没有定论。对于白桦树汁品牌而言,如何规范品类价值,为自己找到长期可持续的故事,才是让这个品类长期、健康、正向发展的最重要任务。
在中医养生概念正流行的当下,「药食同源」—— 中医名言,指某些植物即是食物也是中药材 —— 同样成了新的营销热点。
食品领域里,就有同仁堂这样主打这一概念的品牌前来分享。抓住遍地都是的亚健康职场人,同仁堂正在持续从中医药的经典搭配中寻找研发灵感,将其重塑成为食品类膏方,用可即食的滋补品,带来便捷的养生体验。

无独有偶,靠做芝麻丸起家的老金磨方同样也出现在了论坛中,品牌 CMO 江侃岌提到中式养生作为抽象概念,会被普遍认为是经验主义主导,只有增加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才能支撑起中式原料在健康场景上的价值。在配方上,老金磨方也会强调低 GI、0 糖、轻脂,用更符合时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回应中式养生潮。

「我们芝麻丸的爆火和大的情绪环境变化是同步的,刚好 2019 年是一个焦虑开始严重的时候,大家关心睡眠、压力、脱发等问题,而芝麻丸这个品恰好能满足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部分需求,所以它火了。」由此,江侃岌也强调,未来的健康食品的立身之本,一定是在功效上有支撑,同时能在情绪和场景上不断创新,回应和满足消费者。
显然,无论是各种植物基饮料还是中式养生风潮下的「药食同源」概念,消费者的热情毋庸置疑,中式养生之魂熊熊燃烧,对相关产品的接受度也在变得越来越高。但无论是食品还是饮料领域,当品牌在强调大健康这一概念时,始终要在产品上找到切实有依据的承接点。
以「包装」重塑消费行为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包装这一块向来是卷中卷。
它决定了消费者在货架上看到产品时产生的第一印象,更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给品牌一个机会。好的包装,比拼的不是在美学上有多高的站位,而在于能否传递出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核心卖点。
在 FBIF 的论坛现场,我们就看到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品牌佳沛,从功能价值出发,将水果包装做成药盒,给出了自己在包装上的创新思路与解法。

「90% 的新加坡人都说了他们想要吃更多水果,但能够做到的只有 40%。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忘了。」
基于消费者有意识要增加水果的摄入量,同时又很难培养起相关习惯这一痛点,佳沛想到了药盒这一「低科技解决方案」,让自己化身消费者的吃水果闹钟。
参考行为设计学的概念,佳沛将奇异果包装按周一到周日标注好,消费者在看到包装时,会想起自己今日份的水果份额还未吃掉,从而逐渐养成每天吃一个的习惯。在传播上,佳沛则围绕有小孩的家庭这一目标受众,拍摄小朋友以及爸爸通过佳沛包装建立起水果食用习惯的广告短片,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

根据官方调研,81% 的消费者认为这有助于帮助他们记得每天要吃一个奇异果,77% 的消费者认为这会让佳沛树立起有别于其他品牌的形象。最终这一包装创新也助力佳沛在新西兰市场,实现了 25% 的销售增长。
所以,包装创新的核心恐怕不在于狭义的「设计」,而在于借助包装品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到底是什么?是要适配货架场景,获得更高的可见度,还是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或功能价值,只有定义了一个好问题,找准背后的消费者洞察,才是包装创新成功的第一步。
最后,包装、风味、健康只是我们从这场大会中抽象提炼出的三个关键词与趋势展望,他们反应了时下市场的变化,以及创新的潜在可能。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是食饮行业永恒不变的命题。没有品牌能不做什么,就永远占据市场的视线焦点。而这也是这场游戏有意思的地方 —— 只要你跑起来,总有机会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