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顿半的野心,藏在这家新店里
  Zidi ·  2024-11-15
从围挡阶段开始,就有人不断路透施工进展的三顿半新空间,终于在上个周末开启了试营业。



离开安福路搬来愚园路,三顿半想表达的东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如果你去过三顿半开在安福路的原力飞行,一定对它的「社区咖啡店感」印象深刻,现制咖啡业务是那里的主角,人们成群结队坐在向街边敞开的大门口闲聊,是常常能见到的画面。

而愚园路新店则把原力飞行收编为了这里的一部分,与品牌的其他业务相结合,为的是完整呈现「何为三顿半」这个大命题。因此,上下两层的开阔空间,加上店铺延伸出来的一个户外小花园,在原本的社区感之上,更是给到了品牌内容和业务场景充足的展示空间。



换句话说,这里更像是以三顿半品牌为主题的一本立体书,可以看,可以摸,还可以喝。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咖啡馆,三顿半似乎想要重做一遍自我介绍,在这间门店里搭建出品牌内容的脚手架,讲一个有关风味、循环和连接的完整故事。

风味又一程

选定「风味」作为这个门店的重要关键词之一,背后逻辑很好理解。

当人们讨论咖啡时,常常就会说到它的风味。广义上对「风味」的定义,既可以是酸甜苦咸鲜等基础味道,也涉及到食材的香气和口感的层次等。再进一步看,风味也涵盖了某些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于是它还能连接到人和环境、社会和自然的这一层关系,背后是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品牌来说,以此为基础来做相关探索,是有机会长期、可持续地讲故事的。

三顿半也早就开始围绕风味做文章,不论是持续推出新风味的小罐装超即溶咖啡,还是在原力飞行线下板块里持续探索在地风物与咖啡的融合可能,都印证了其社交媒体账号简介里写着的这句「探索星球风味」。



新空间开业,三顿半更是一口气推出了包含 26 种风味的新产品 —— 「:message」超即溶系列。以字母 A 到 Z 作为产品名,这一系列包括了浅、中、深、创新发酵等不同类型的产品,目前仅在愚园路空间有售。如此重磅的新产品,自然也占据了店里的黄金位置。推门入内,你第一眼就会看见这满墙印着字母的产品包装盒。

而走近产品陈列区,有一个装置应该能吸引到你的好奇。每个台面上,都延伸出了灰色的,造型类似直饮水机龙头的机器,上面还有这一区产品对应的字母按钮。没错,你应该猜到了,三顿半这次在线下空间里贴心地加入了试饮系统。



想试饮哪个风味就找店员给你来上一杯,大大减轻了选择困难症面对着众多选择时的无措,也让风味的呈现,不仅停留在产品说明卡片上,而是立体可感的。正如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在接受商业作家李翔采访时所说「客户喜欢酸的,结果你给他苦的,他喜欢苦的,你给他酸的,这就有问题。所以要精准地推荐给用户,这是未来我们要解决的。」线下门店试饮系统的出现,恰好是一种解决方案。

店铺另一边是从安福路迁移来的原力飞行,对整体菜单做了升级后,新菜单分为了两个系列 —— 探索在地风味的「into」系列和以日常为灵感的「moment」系列。点单台上的 iMac 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团队去各地采风时,拍摄的纪录影片。新店开业期,这里也推出了潮汕老药桔搭配龙眼而成的新品,并借用潮汕方言里爱用叠词的习惯,取名「膏膏桔」。



对咖啡风味的探索是三顿半的「拿手戏」,但这一次还有一点不一样,三顿半的「风味」图谱又扩大了。选用河南驻马店的西平小麦,贵州的青李子酵母,以及云南的香辛料和红糖,三顿半新推出 4 款零食新品。此前三顿半联合国内独立酿酒工作室,推出的六款自然酒,也在这里有了专属的展示位。



从咖啡拓展到酒和零食,三顿半看似是在拓宽品类,但换个视角看,也是在拓展品牌的文化价值。河南、贵州、潮汕......风味背后的「风土人情」,才是最值得一谈的。

循环的底色

门店的二层,留给了三顿半的另一个品牌关键词——「循环」。

从 2019 年开始,一年两次的三顿半「返航计划」在去年 11 月正式开启日常化运营,将每月 10 日定为返航日。而如今,三顿半空间里的「返航计划」区域,成为了新的返航根据地,更意味着 365 天的返航即将启程,将日常模式推上每日回收的新阶段。



承载日常返航任务的同时,三顿半五年来对「返航计划」的持续探索,也汇聚在这一方天地里。

「回收的小罐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参与过返航的用户最关心的这个问题,得到了直观的解答——你可以看到正在运行中的 3D 打印机,将回收的小罐一点一点重塑成可爱的 Fluso 手办。陈列的盘子、杯垫,可以把小罐变成装饰的连接件,甚至是一旁正在使用中的充电宝,都是依托于品牌建立的循环再生系统,咖啡空罐得以重获新生的模样。



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成为了这座门店的一部分。

在二楼另一侧,以「来来回回」为主题的开业特别企划中,三顿半详细介绍了构筑起整个空间的三大循环材料——咖啡空罐、咖啡渣与「退役」的老木船,都是如何以「回」收的方式而「来」。



和品牌长期实践再利用的小罐子与咖啡渣不同,老木船则是独属于这座空间的循环故事。与三顿半再度携手,负责此次建筑设计的裸筑更新,在筹备此次新空间的过程中,因缘巧合遇见了这艘来自珠海的老木船。船身通体的楸木,又经历了数十年的海水浸泡,形成了最适宜用作家具的稳定性。由此,在 30 多位拆船师傅的帮助下,老船跟随三顿半与裸筑更新,踏上了从珠海到上海的旅程,以新的样貌在空间内长久停靠,也给了「返航」一次更深入而生动的诠释。

你可以在店内的矮凳、长桌、吧台、洗手池等各处,触碰到被保留下来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木头纹理,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夹杂在其中色彩跳脱的小罐纹路。原已物尽其用的三种材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重新「回」到人们身边,与此同时,它们又为三顿半空间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或许去过安福路原力飞行的用户,会对如今的三顿半空间,与之前的工业风截然不同的木质风格感到些许意外。而「来来回回」企划已经给出回答,是长久的返航计划与不变的循环之心,在为三顿半空间上色。

在连接中生长

「返航」之于三顿半,是对可持续的探索,更是关于人的连接。

而开放式的二层,不单呈现了返航的轨迹如何将 78 座城市、563 个返航点、30 万位旅行者串联,也打开了更多连接的可能性。延续此前原力飞行的经验,三顿半留出这片灵活可变的空间,未来也将带来展览、live、分享会等形式多元的企划,让新朋友、老朋友们汇聚在这里创造新的回忆。



同时,可自由入座的二层,也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休息区域。通透的大面积窗户映入愚园路的风景,三顿半空间与愚园路街区之间的连接也悄悄映入眼帘。一直以来,三顿半都十分重视门店与街区的关系,曾经的原力飞行为安福路「让」出沿街的 50 平米,而现在的三顿半空间像是更充分地「融」入愚园路之中。



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愚园路有着高大茂密的绿化,舒适的行道,以及最重要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感与人情味。红砖、原木形成的温馨氛围,自然地契合了愚园路的气质。而门店旁搭建的户外小花园,留出了一份松弛,也加深了门店与街区的整体感。

在愚园路上,三顿半的邻居们包括但不限于:中式餐饮品牌元古云境、生活方式买手店 Element Oasis 以及香氛品牌闻献......这些各有特色的品牌商铺,也是让街区式商业保持活跃的必要条件。在开业活动上,三顿半也邀请了街区友邻来到店内,聊聊与街区的共同生长。

其中,Element 创始人 Benny Zhu 特别提到,三顿半工作人员在交流中给出了一种设想——或许可以将小罐、咖啡渣等回收材料做成衣架,用在 Element 的门店中。尽管还只是设想,但似乎能够从中看到,未来三顿半也会以不同形态在街区中「流动」,与愚园路上的伙伴交汇出更密切的连接。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线下门店都是品牌与消费者最直接、真实的连接。而显然,三顿半空间对于「连接」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与行动。风味商店的上海限定联名,集合了泡泡骚、啟程拓殖、Mizutoki、theMADHATcher 等气质相似的品牌好友;原力飞行里带来远方的风味,放映着产地的故事;小到连接小罐的新周边,大到品牌与人、与街区、与远方,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实践,都正在这里延伸出新的连接。



将「探索、连接、循环」作为品牌文化的三顿半,也如吴骏所说,「希望借由这个空间,连接更多的人一起去创造一个更大的场景,和更理想的风味和实验。」

2.0 版本的三顿半,要成为世界观品牌

新店的开业分享上,吴骏还用 8 分钟时间,快速谈了谈他对三顿半 2.0 版本的设想。

成为一个世界观品牌,是这个分享的核心内容。

「从 2015 年正式成立到现在快接近十年的时间里,三顿半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到底,这些问题无非就是两个词,一个是增长,一个是成长。增长是所有商业组织,面对有限的市场、有限的资源时都要回答的问题,成长则是在增长以外,一个品牌为什么存在,要往哪里去,是方向的问题。我希望三顿半能够成为一个世界观品牌,基于价值和意义,本我不断生长的品牌。



具体来说,这个世界观又被具象化成了「自然风味的本真和丰富,是值得和你一起探索的旅程」,而店内的三顿半、原力飞行、返航计划等板块都是基于此来展开的,未来三顿半也会围绕着这个世界观去继续发展多元的业务场景。

世界观品牌这一目标的提出,背后是三顿半更坚定了要做跨品类、跨场景的事情,而不是聚焦于做大单品规模,在单一品类市场里和竞争者贴身肉搏。这可能是吴骏长期思考后,得出的优解。



去年他也曾在个人即刻上表达过对企业规模化问题的思考,最后一句话就提到「不是只有规模化才是所谓的终局,特别是消费品,不是赢家通吃,这世界有多样的商业形态,也有不断自我迭代的商业公司,无论大而伟的 Apple,还是小而美的 D&DEPARTMENT,他们都不是资本和市场的做题家,首先是不断生长的本我。」

烧钱抢流量的逻辑在几年前的流量红利期,催生了一批新消费品牌的迅速膨胀。如今流量的潮水落下,却有不少品牌也随之一同消失。于是品牌又回归到了踏实做内容的路上,让自我成长得更为坚固,才能吸引到更多愿意长期信任品牌的消费者。慢慢来,才更快,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听过,但却少有人能执行下来的道理,如今又成了不少品牌必须要做的功课。

三顿半当然不属于上述的这类品牌,在大家忙着做「资本和市场的做题家」时,他们默默做了不少品牌的基础建设工作,也因此有了愚园路上这家内容称得上丰富的新空间。而以这家新空间为模版,2.0 版本的三顿半或许也可以去到更多地方,在线下消费、体验正热门的当下,向消费者更为立体地介绍自己。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