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的精神状态还是太领先了
  SocialBeta ·  2024-05-10
文 | 榴莲、江城子

每个霸总身边都会有一个医生朋友。

TA 们或是 20 岁哈佛医学院博士毕业的天才医生,或是一号难求的外科圣手,基本特征是医术顶尖但是随叫随到,主要职责是半夜赶到 X 家大宅给主角看病并顺手创造医学奇迹,常规台词是「这么点小事就不要叫我了」,附加任务是必要的时候起到一个陪葬的作用。

虽然设定上医术水平无上限,但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霸总故事往往是医疗常识错误的高发区,荒谬病症与荒谬治法层出不穷,相关讨论或吐槽也由来已久。不过,要彻底纠正错误扭转观念,果然还是得专业人士出手。

不久前,深圳卫健委就拍了这么一集短剧,穿越进那些抓马的霸总故事中当了一回「怨种」医生,直面癫公癫婆的冲击,坚强地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医学「扫盲」。



用短剧做科普,有那味了
为什么是短剧?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当下短剧盛行,各大品牌和自媒体都在勇闯短剧圈。尤其是穿越式短剧,穿成主角可以开启爽剧剧本,穿成配角自动启动吐槽模式,可谓收放自如。

其中霸总剧更是凭借其多年沉淀的狗血情节,集文盲法盲医盲于一身的炸裂口碑,为短剧提供了丰富的抓马素材,成为穿越的热门目的地。



在最近的短剧热潮中,从堪称癫公癫婆的男女主,到心机女配、深情男配,再到保姆、管家等标配工具人,都已经有了深入人心的花式演绎。



深圳卫健委这一波踩准热点的同时立足专业,主动认领霸总剧中的医生角色,官方下场玩梗,不仅展现出了十分前卫的精神状态,还把霸总短剧的知识含量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方面,不得不说,这个短剧确实拍出了霸总短剧的抓马精髓,简短的一集里呈现出的情节包括但不限于:女主患癌、心机女配装病、输血发现熊猫血、胃病拖成胃癌、病逝后替身文学、病愈后重生归来……



这种在生离和死别的夹缝中旁若无人谈恋爱的疯癫感过于熟悉,感觉已经看完几百章霸总小说和几千集狗血电视剧了。



而剧中的医生作为穿越者则始终保持着旁观的视角,虽然还是无法避免成为男女主 play 的一环,但她凭借生动的表情和精准的吐槽,完美演绎出了普通观众对这些离谱情节的自然反应。对此,网友的反馈是:「医生的表情就是我的表情」。



另一方面,作为兼具政务和医疗双重属性的官方号,深圳卫健委玩梗之外,拍摄这个短剧的真正目的更在于用吸引人的方式传播通俗有效的医学常识。

主角团发的每个癫背后,都有医生在边掐人中边追着讲解「及早治疗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白血病不能输血!」「恶性黑色素瘤不切会死的!」等各种常见医学错误。



向「癫公癫婆」尽医生职责的同时,也是在向观众反复强调这些基本常识。知识就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进入了观众的大脑。



剧中强调还不够,在视频的最后还有来自医生的「强行科普时间」进一步划重点,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做了更细致的说明。再配上评论区课代表的积极总结,这波科普主打一个到位。



总的来说,深圳卫健委的这个短剧,不仅要素齐全,集霸总情节之大成,给观众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霸总体验,而且还专业过硬,提供了非常靠谱的医学科普。借当下最热门的短剧形式进行医疗知识科普,既巧妙化解了科普视频常见的枯燥感,为专业内容吸引到广泛的关注,又用正规的科普扭转了短剧戏剧性情节造成的荒谬感,可以说是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完美结合。

深圳卫健委,一直都很会
事实上,这波《我在霸总短剧当医生》的爆火,已经不是深圳卫健委第一次出圈了。作为近几年最会玩梗整活的官方显眼包,它一直都很懂得如何将专业严肃的科普内容与当下网络热点相结合,让知识以一种无痛的方式钻进年轻人的脑子。

犹记得最初,深圳卫健委广受大家的关注,还是因为它在公众号上迷人的精神状态。当其他官媒还在苦心研究怎么放下身段和年轻人沟通时,深圳卫健委早就凭着热辣滚烫的表情包头图和令人浮想联翩的文案,领先它们至少三年了。



它最擅长释放的技能是,用最不正经的封面和标题骗你点进去,然后给你看最正经的科普知识大讲堂。猜深圳卫健委的推送在车速狂飙的表象之下,究竟暗藏着哪个健康知识点,就和猜 GQ 实验室的头条到底是谁家的广子一样,让大家乐此不疲。

因为推文中总会出现你在互联网上掘地三尺都找不到的神级梗图,深圳卫健委如今也被不少人当成了自己的表情包宝库。结果就是,许多人明明不是深圳人,甚至都没关注自己所在地的卫健委,但却默默地关注了它。

而在其他平台,深圳卫健委也是全面发展。「著名学习平台」 B 站上,它就是坐拥 70 万粉丝的大 up 主。纵观它的投稿作品,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封面标题劲爆得宛如打开了一本赛博故事会,后期剪辑总能从不知何处翻出一些非常抽象的片段插入视频,内容是从略微有些重口味的肛肠科日常,聊到「令人想要红着脸躲避」的两性话题, 车速之快、尺度之大,经常令评论区先惊呼「医生这是可以说的吗」,再感慨「好看,爱看,快更新」!



比如《有痣医生》,就是深圳卫健委在 B 站大本营建号以来最受欢迎的科普专栏之一。在这档节目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于林冲化身台柱,定期以读评论、现身说法、参演情景喜剧等形式,向大家科普平时甚少出现在大家日常聊天中,但又确实非常重要的肛肠科专业类知识。



曾经,这档栏目有期被万人转发的单集视频《菊花超市》,让深圳卫健委在 B 站科普区一战成名。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有痣医生向大家展示了各种医生会从病人肛门里取出的异物,从日用百货到水果熟食,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菊花超市」供应不了的。



因为贴切的标题起名,令人眼界大开的猎奇内容,神乎其技的特效后期,以及极具警醒作用的科普价值,这期内容最终取得了 「经典咏流传」的终身成就。

除了关心大家的「菊部地区健康」,对于那些人们羞于启齿的病症的讨论,也常年在深圳卫健委的首页里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的另一台柱口口医生(也是参演此次短剧的出镜医生),主攻的科普方向是《性病专科》《皮肤专科》《泌尿专科》,光听这些名字你就能知道 ,深圳卫健委是打算给一生保守的中国人来点小小的医学震撼。



话题是怎么尖锐怎么选的,总之位列电线杆广告 C 位的那些疾病一个不落下,全部都要拉出来遛一遍。此外,口口医生还会在讲解中延展到性知识的思考、性教育的科普,并邀请专家来开茶话会答疑解惑,排除常见误区,和观众一起探讨良好的性沟通方法。

平时,你很少会见到哪个官方如此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些话题,但是看完深圳卫健委的科普视频,感觉学习健康卫生知识就像呼吸一样的简单。

在不断完善科普宇宙之余,深圳卫健委有时候也会将镜头对准医生群体,比如它在 B 站起号之初,就上线了《规培医生 Alex 的 VLOG》,用 「菜鸟医生上岗记」来吸引大家关注,让更多人体会到一个成熟医生的养成有多不容易。

最近推出的《疑难门诊》系列, 则会通过复现一些门诊医生的荒谬接诊场景,来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值班医生的内心 OS,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医护人员上班一天的精神状态。



有时候,口口医生、有痣医生、丹丹医生三大台柱还会身先士卒,沉浸式体验医院里的热门项目,比如洗牙、正骨、采耳,还有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有没有用的超声炮、瘦脸针等医美项目。第一视角为科普献身的 vlog 形式,不仅十分契合 B 站用户的观看喜好,也能直观地为大家起到种草或排雷项目的作用。



关于医疗卫生、身体健康的知识,虽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又不如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等领域那般有趣味性,所以这方面的科普很容易就会讲得枯燥无味,且充满说教气息。但是深圳卫健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讲解和演绎,给「科」和「普」之间搭建了一座娱乐化桥梁,降低了这些信息的理解门槛,让原本干巴的知识点也能令人听得进去。

同时,大胆开放的选题方向,深入浅出的内容风格,更是放大了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对一些敏感的话题和疾病「去羞耻化」,引导内敛的国人平常心看待问题。而唯有正视和大方谈论,「讳疾忌医」的错误观念才会得到更好地修正。

这几年,除了深圳卫健委,还有许多行政机关的社交媒体,沟通风格都积极在往年轻化方向靠拢,用花式整活来改变官方那种死板、严肃的刻板印象。

前段时间我们也写过,「00 后接管官号」用猫 Meme 视频来一夜起号,如今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互联网运营显学。不过当雷同的流行梗、相似的桥段甚至一样的文案,像复制黏贴那样被各种官方账号借用时,观众也难免开始产生倦怠的情绪,KOL @祝佳音 就曾表达过,「如果我要看猫,为什么要在潍坊公安看,更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我看潍坊公安,那我想看的是什么?」对内容热点的硬蹭,逐渐让现在的政务号,从一种标准化,跳入了另一种标准化。

或许,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品牌,在借势热点追求涨粉 kpi 的同时,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性思考上,即如何在讨好年轻人,与传递干货信息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并将新媒体内容与自身的业务更有机地融合起来。

「言之有趣」只能是一种手段,最终,「言之有物」才是正经事。在这个方向上,深圳卫健委的科普,无疑给出了一个良好的参考范本。

▶ 延伸阅读:
00 后:运营品牌官号,易如反掌!
又一次沙雕出圈?揭开福建文旅「整活」幕后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