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下一个品牌沟通场
  岳野兔 ·  2021-08-26

FIRST 或许没想到,在完成有关独立电影的种种企盼的同时,这个影展还成为了很多品牌聚在一起的「融洽之地」。

撰文:岳野兔 / Rosy

在今年的第十五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SocialBeta 的编辑们也前往西宁拥有了最直接的体验。翻开相册划到 7 月末跨到 8 月初的时段,还是有很多的感受值得分享——

比如我们到达后观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来自王晓丰导演的《老郑飞到天上去了》,这部影片前面两天放映后在豆瓣上收获了很多尖锐的短评,FIRST 的运营总监高一天在现场打趣说,导演被打击到睡不着觉哐哐喝酒……不过这一场王晓丰导演还是转身面向观众表示,他们永远有资格发出任何评价;

除了电影院场地,FIRST 还设置了露天放映。还未立秋的西宁已经拥有了秋日傍晚,每天电影放映前影展方邀请了不同的乐队前来激情演奏,我们被回春丹燥到无心写稿,也站在人群边缘好好听了一场野孩子。

这里的确像一个乌托邦,但形态又没那么刻意和虚幻。没有沙漠海浪,影展就建立在一个旁边有快捷酒店、夜市小吃、高楼商场的地方,FIRST 把一些作品带过来,就像捎来一份来自电影世界的特产那样。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这个场景「自由得恰好」的气氛,让所有来这里逛一圈的品牌都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

也是在和 FIRST 青年电影展开幕差不多的时间,SocialBeta 发布了《2021 上半年圈住年轻人的十大热门场景》榜单,里面提及的音乐节、市集、影展等上半年被很多品牌运用的场景,在 FIRST 里都可以找寻到,我们刚好可以以此为例,看看品牌在一个圈层特征明显的场景里,怎么玩得自洽而出色。

借影像本体更上一层

对于 FIRST 来说,与品牌牵手并不是陌生动作,近年有包括互联网品牌、车企等不同品类都选择和 FIRST 合作过,不过模式大多置于「制作影像」上,或是推出电影制作级别的品牌片,或是打造影片征集环节,频次多起来后似乎难以找到独特性,往往合作形式大于品牌表达。

从今年的 FIRST 青年电影展的品牌合作项目来看,大家更倾向于根据自身调性,着手打造相契合的内容形式。

最值得举例的是之前登上 SocialBeta 案例一周栏目的项目:香奈儿携手 FIRST 青年电影展共同开启了官方特别策展「FIRST FRAME 第一帧」。标榜独立自由的 FIRST 影展与香奈儿的品牌调性频率一致,双方将策展视角扩展至关注女性表达或由女性电影人创作的影像作品中,鼓励多元创作,不浮于表面,而是更切实地支持女性发声,彰显品牌理念。

此前为了预热这一特别策展,FIRST 梳理了 6 至 14 届影展的片目,从 70 多部电影中剪出女性群像。两分半的短片在香奈儿品牌大使周迅的念白下缓缓展开,短片中她掷地有声地发问和大地、家园、码头等深刻的意象符号让观众对此次联袂充满期待。

在现场,这一策展单元的短片和影片都可以自由预约观看,被囊括里面的影片都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有生命力的、多元的女性形象。

对于香奈儿来说,这样的「品牌发声」似乎显得低调,却是实在最大化了影像本体的力量,利用电影的思维、视角,来对话,发散出对各类议题的深度思考,给品牌带来更深远的价值。

长的、方的、横的、竖的

真正的长片还是有一定门槛,以电影延伸出的各种短片探索在今年成为品牌们积极尝试的热门项——

雀巢旗下品牌 Nespresso 浓遇咖啡的 Nespresso Talents 2021 国际短片大赛在 FIRST 青年电影展上举办了中国赛区的颁奖典礼,这一赛事自 2016 年发起,品牌坚持突破传统电影制式,鼓励创作者们通过 9:16 的格式进行新意创作。

今年经过以「行动至上」为主题的创作征集,Nespresso 在影展上公布了前三名作品。在现场看过这些极易集中精神的三分钟短小影片,同时听到导演们或更自由冲动、或囿于这个竖框的心得,我们又再一次感受到优秀的竖屏故事,带来的无限魅力和可能。

这边「老玩家」vivo 也再次出现在短片场景里。去年 vivo 首次联合 FIRST 青年电影展开启「超短片单元」征集,杨庆导演用 vivo 拍摄的开幕片《当我们决定放弃的夜晚》收获了编辑部的一致喜欢。经过去年的尝试,今年 vivo 带来了更多意犹未尽的五分钟。

其实不论是雀巢 Nespresso 还是 vivo,在今年以短片为主要形式的联合创作中,我们发现品牌们都在革新,贡献出很多突破常规的东西。

比如创作形式的多元——在 Nespresso 获奖作品中,创作者通过聚焦车窗、门等场景去突出竖屏格式的优势与美感;而 vivo 则涌现出了更多打破常规、千奇百怪的作品,甚至监控器、行车记录仪都能成为媒介,拍出观看的新体验。

其次,可以发现两个品牌中的优胜作品都是大视野、大格局,Nespresso 的第一名《五一》由西班牙导演拍出劳动人民的质朴与坚持,vivo 的年度超短片《如果可以》则聚焦快递小哥,拍出了岁月浮沉里个体的唏嘘。

不论是什么格式、什么制式,短片在形式上的探索带来视觉体验上的新奇,也把产品顺畅地融入到创意中,同时作品中通过一件小事、一小段情绪传递出的那种全民感、时代精神,也成为品牌在影展场景里抒发理念的好窗口。

平等交流和思想碰撞

对于大多数电影爱好者而言,7、8 月的西宁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电影之城。区别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在每年 7 月份就会涌入一大批来自天南地北的电影从业者、媒体、影迷等人,人们一同在电影院里感受起伏的情绪,在某个餐馆讨论创作背景,甚至走在人群中也能与几个明星、导演偶遇。

FIRST 影展具有非常显著的「文化磁力」,聚集了一群有着相同审美偏好的人,打破身份界限,构筑成一个平等交流的现实乌托邦。

作为第 15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官方合作伙伴,五谷道场就在西宁推出了一家深夜限定五谷道场面馆,并邀请到五位青年导演亲临深夜食堂,在小小的空间中,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齐聚在此以「故事换面」,分享各自的梦想和故事。

在五谷道场面馆营造了一个更加沉浸式的私享空间,一张小小的饭桌加上几碗面,相似的人在这里相遇,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也一同思索充满期待的未来。

除此之外,作为第 15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的深度音频合作媒体,深夜谈谈播客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内容传播策划,来自未来世界的 blueray 挖掘出了三颗「声音胶囊」,回溯 2021 年发生在西宁的这场关于「电影院 vs 流媒体」、「商业电影 vs 艺术电影」和「电影是否会消失」的话题探讨。区别于之前的播客内容策划,此次深夜谈谈则是用声音剧、嘉宾对谈、声音采风、音乐、真人采访等不同的内容形式,建构了更加宏观的剧情设定。

跳出影像包裹,创造表达主场

对比近年品牌与 FIRST 影展的合作,可以发现品牌玩法正向着多元化行进。最初,品牌大多将重心置于影像本身,或是推出电影制作级别的品牌片,或是打造影片征集和展映环节,延续光影的故事。但如今在影像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将影展变为自己的表达主场,把视线落到如何更深入地对话大众化的消费者上。

例如,多抓鱼就在今年 FIRST 青年电影展期间,将「回到未来」二手市集带到了西宁街头。「可持续」是今年 FIRST 影展中被反复提及和讨论的热词,作为公共平台及文化品牌, FIRST 影展也希望能够通过文化探讨呼应时代命题,与具有共同理念的合作伙伴协同,在「可持续」的语境中不断创造新的诠释。

显然,此次「回到未来」二手市集便是一种全新语境下的成功诠释,在这里不论是一条旧裙子一本老书,还是二手唱片一封旧信,它们都是感情的流动与延伸。

在官方的活动介绍中有着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电影创作环境,还是当下的整体生活消费环境都给我们这样一个新的思考:如何看待和面对过去,才能走到更好的未来?或许你可以来到多抓鱼市集寻找答案。」这或许就是这场脱离影像载体的品牌合作,所承载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后记

15 年来,FIRST 影展为品牌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场域。年轻人们每年都在夏天如约赶赴西宁,除了探索热闹氛围里的未知,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圈子里找到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在 SocialBeta 看来,在内容成为第三种产物的背景下,品牌跨界办展览、办比赛、出杂志,做不同角度的文化内容去获取隐形的营销附加值,都是在用某一种确定的文化锁定确定的一群人。

与往几年不同的是,除了延续影像这一载体的影响力价值外,如今的 FIRST 影展正在和品牌们积极探索影像之外内容表达,实现从银幕里的共情,到银荧幕外的认同。在这个以影展为核心构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内容的多元化表达,见证全新的品牌沟通。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