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做艺术,主打一个「生活感」
  Abby ·  2023-06-27
文|Abby、榴莲

如果你也是椅子爱好者,那前段时间的阿那亚应该会让你很快乐。

因为 6 月 15 至 6 月 25 日期间,当你在阿那亚园区里漫步时,很有可能会与许多千奇百怪的椅子不期而遇。

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实际上,这起「椅子开会」事件,是小红书与阿那亚戏剧节联手合作的公共项目——「小红书的艺术假日」中的一部分。而这些造型各异的椅子,不仅是供人歇息的公共设施,也是小红书邀请站内优质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装置。

如果你对艺术的印象还停留在美术馆里和教科书上,那不妨去阿那亚,度过这个悠闲自在的「艺术假日」吧,它会重新打开你对艺术的认知,并让你忍不住感慨:原来,街角那把有趣的椅子也可以是艺术品;原来,艺术可以不那么严肃,它也可以是轻松愉悦的;原来,艺术家除了是书本上那些遥不可及的人名,也可以就是在你近旁的朋友。



以戏剧之名,开启「艺术假日」
作为海边的艺术飞地和国内首个海边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经过三年的孵化,让戏剧艺术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邀请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在海天之间,体会多元、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成为备受年轻人欢迎的戏剧艺术现场。



正如孟京辉所言,「任何艺术形式都隐藏着戏剧的基因」,阿那亚戏剧节以戏剧连接他者,为每一位艺术爱好者构建出一个类似乌托邦的艺术场域。持续十一天的戏剧节期间,在海边、礼堂、书店、森林……观众可以随处偶遇「跨界艺术、生活艺术、公共艺术」带来的多维立体艺术实践与表达。



正是基于阿那亚戏剧节关于艺术自由的融合碰撞和审美的诗意想象,其「让戏剧走进生活」的艺术理念和独有的空间区位优势,为小红书的艺术假日找到了可供栖息的场所。

「艺术假日」顾名思义,就是在艺术里给自己放个假,彻底放松一下。在阿那亚,艺术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展品,也是可以在生活中出现的椅子、房子、插画、海报,小红书希望带用户体验一次被艺术占领的生活世界。而阿那亚戏剧节作为近年来关注度最高的艺术活动之一,其所能够提供的完整艺术体验,让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

当「艺术」遇上「假日」,小红书站内艺术家的装置、作品,可以在散点分布的松弛感和相互结合的碰撞中,给观众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体验,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与戏剧之旅。

小红书怎么做「艺术」?
当我们谈论起艺术时,我们似乎难免会想到晦涩难解的专业术语,被精心保护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和令人直呼「看不懂」的抽象概念。在很多人眼中,艺术好像总是保持着「高冷」姿态,距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遥远。

但艺术,真的有那么难以触摸,只能「挂在墙上」供人欣赏吗?

小红书不这么认为。这个「艺术假日」,它在阿那亚园区的原生环境里进行了一番改造,将艺术元素融入最日常的生活场景,目的便是告诉大家,艺术也能是有亲和力的。谁规定非得在特定的场域、特定的空间里才能感知艺术呢?它也可以潜藏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比如,当你去阿那亚的食堂吃饭时,你会看到 @萌萌孙 的插画装饰着整个美食空间,视觉与味觉一同享受。



「海边市集」小超市的货架,也变成了一场小型的插画展览,还有艺术小人立牌陪你一起购物。



园区的长椅缝里,和海边生锈的秋千架上,也开出了 @Dayday 是我 制作的毛毡蘑菇、毛毡花花。正所谓「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哪怕是不起眼的生活角落,也有艺术为其打上补丁。



呼应「艺术假日」的主题,小红书在阿那亚园区各处设置了 40+ 把特别有「度假感」的艺术椅子,例如酷似过山车的主装置、以游乐场为灵感的「一起来玩耍」椅、随时准备「离家出走」的「散步椅」等等。「不做艺术,也可以坐坐艺术」,正是小红书想要用这些椅子表达出的理念。



此外,阿那亚戏剧节还邀约 13 位大咖,从「一个梦」出发,打造了戏剧节的限定装置「戏剧房子」。而小红书则与「戏剧房子」独家合作进行线上内容呈现,用户可以在线上了解每个房子的介绍,查看主理人日志,阅读线下入住者的入住体验。当戏剧经由建筑走向公共,通过入驻站内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及其背后的故事,小红书帮助用户探索胶片摄影、唱片、陶瓷、羊毛纤维等各领域艺术家的广阔世界。



而除了让艺术「潜入」生活现场,为大家打开感知艺术的新视角,小红书此次还提供了一种更深度的艺术参与方式——邀请普通人成为「艺术家」,以推动艺术进一步走向生活。

携阿那亚戏剧节生活艺术单元「候鸟 300」,小红书在站内发起了「海边做梦」特别单元,征集站内优质艺术家以及公共艺术创作的作品和设想。每个拥有优秀创作能力和愿望的人,都有机会在阿那亚的黄金海岸,进行一场自由艺术创作。

最终,小红书联合邀请包括周轶伦、刘焕章、王光乐等在内的十位艺术家,以海边做梦为主题,展开公共艺术实践,呈现周轶伦《休息长椅》、刘焕章《梦》、王光乐《磷体-在海滩》、郭鸿蔚《史前巴洛克》、刘展《向黑色的天空》、康好贤《自由 SPA》、吴笛《罗曼蒂克的语言》、吕松《1 + 1》、Niki 竹《猫是你的镜子》、大橘子《维纳斯的诞生》等十件作品。



同时,小红书还邀请了 20 位普通人,用 20 组 GoPro 镜头观察候鸟 300 每天的「正在发生」,而普通人视角的记录影像,也会在小红书与「候鸟 300」联合呈现的「晃神儿空间」里放映。



在小红书看来,艺术不是狭义的,也不该总是被束之高阁。当它流动于日常的生活场景,甚至「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它的生命力也会更加持久。

小红书,让艺术走入生活
小红书的「艺术假日」是对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义。通过一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小红书扩展艺术的固有概念与边界,让艺术成为全民共创的生活调剂品;更是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放大小红书艺术生态的冰山一角,系统化地呈现出小红书对艺术赛道的深度布局。

在「送你去阿那亚过假日」页面中,线上艺术家发布寻宝笔记,线下用户根据关键词找到宝藏咖啡厅,获得阿那亚酒店入住权益,即是对「艺术热岛」项目的另一种延续。这一整合线上线下艺术内容的长线 IP,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 的 35 间咖啡厅陆续开放,将小型插画展作为插画师艺术交流和售卖艺术周边的窗口,让小红书的艺术热度在「散点艺术市集」上流动起来。



实际上,小红书自去年美院毕业展以来,一直在拓展各种形式的线下艺术活动,陆续推出「On Boarding 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ON FLIGHT 青年艺术家特展」。从来自院校的艺术新人,到面向行业的青年新秀,小红书联合全国高校、上海西岸博览会等优质的艺术资源,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和艺术作品被看见。



如果从小红书艺术生态的全局视角来看,不难发现,小红书做艺术的差异化策略,呈现出「艺术性」「大众性」和「情感性」的显著趋势。

通过 @艺术薯 官方账号,小红书不断发起有格调、服务用户,又能输出观点、获得共鸣的艺术内容,引导线上用户参与创作并分享创作故事,让艺术在小红书站内生根发芽。倡导伟大的艺术在生活各处的 #搞的就是艺术;引领国内第一批 AI 艺术创作的 #我和 AI 有画说;挖掘艺术创作者普遍习惯的 #深夜艺术工作台 等话题,均吸引了大量泛艺术圈层用户的积极互动和参与。



从年度艺术盛事到背后的青年艺术创作者,小红书对艺术的深耕,始终聚焦作品背后的「人」作为底层架构的支点。

目前,小红书既有国外高点艺术家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Mr Doodle、@Daniel Arsham、@James Jean 简明、@高田唯 等入驻,用户不上外网也能看到国际前沿艺术内容;又能做到国内艺术家全覆盖,行业内的 @徐震、@胡小芳 HUXIAOFANG、@游雯迪 didi 等艺术家在站内积极输出艺术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谭阿梨、@Bolin、@陈粉丸 等都是在小红书的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创作者,作者 @废画三千 更是与爱马仕合作了 2023 年的 CNY 动画,获得了圈外的极大反响。



可见,小红书做艺术是从更加微观的视角出发,立足优质艺术内容和艺术家的个人成长,从扶持新锐艺术创作者,到让艺术走入日常生活,普通人在小红书获得「艺术平权」的可能性,在切身参与中打开更大的艺术视野。当艺术内容走出「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高大上的美术馆」的特定语境,变成一场「自下而上」的民间展示和创造,既丰富了站内艺术生态的多元性,又高亮出其独一无二的「生活感」艺术标签。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