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多个品牌组成了 19 首拼贴诗 | 片厂今日荐

MENU

juicy_cc

个人主页>>
上一篇
【甲方乙方】小红书把安福路「搬」到线上;魔方严选招聘帖出圈

200 多个品牌组成了 19 首拼贴诗 | 片厂今日荐

juicy_cc | 2022-03-04 16:15

有些时候,我愿称上海为宇宙的中心。比如随便刷到一个打卡指南,目的地少不了出现「上海」二字。就拿最近社交平台上被聊得火热的蓝瓶咖啡来说,风靡多国后,内地首家门店最终也选择落地上海。

然而,对于上海,除了能令人轻易犯上潮流恐惧症的印象之外,市井生活的那一面也常常诱惑着人立刻买张车票前去。就像饿了么送给上海的告白诗里写得那样,「魔都再洋气,也不会弄丢弄堂里的烟火气」。

用上海的生活作为蓝本,饿了么在人民广场地铁站放上了 19 句拼贴诗,路过的人随之成为诗的一部分,因为其中的故事也许正在他们身上发生着。

虽然地铁站装置是地域限定,但这支一同而来的小短片则让更多人看到上海生活的小角落。加之上海话念出来的旁白,文字里勾画出来的生活想象终于有了样本。

「拼」出上海的烟火气

「拼贴」的魔力在于,人人都能成为散落民间的当代艺术家,有人拿来写诗,有人用来作画,看似是小纸片的随意组合,却冒出一种正在生长的诗意,盛满想象力。

在拼贴世界里,素材可以是闲置的杂志、过期的新闻报纸,或者微信里的聊天记录,万物皆可拼贴,而每个人都可以「变废为宝」,踩着伟大作品诞生的前奏。

来自编辑部大诗人@陈又橙

一如这次饿了么创作的拼贴诗,当中的字词全都来源于平台上两百多个品牌的 logo,这里取一个字,那边拿一个词,最后共同描写出属于上海的小段落——

「老爷叔的浪漫,是买菜的时候顺便买束花」

「小区里的流浪猫,总有人把 TA 照顾得很好」

「楼下的便利店,比我都能熬夜」

……

每一句里都留下了上海生活的痕迹,有情调的上海大叔、照看流浪猫的陌生人们、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观众透过影片呈现的视角走进这座城市,让脑海里沉寂已久的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待过的人,才懂的「暗号」

如果没在上海生活过,拼贴诗里的有些词也许一眼难以领会出真正意思,以至于得四处查一查,才摸着了北。仿佛是品牌和这座城市的人打着暗号,说些自己人才会懂的梗。不过好在还有短片,把这些暗号给简单翻译了出来。

「叫醒上海的可以是 Brunch,也可以是四大金刚」

 这「四大金刚」指的是上海早点界的大饼、油条、粢饭、豆浆,是一种上海味道的代名词。

「长乐路的酒局,站在马路边也能喝」

长乐路上门店狭窄的小酒馆里,甚至没几张固定座位,顾客拿着酒三三两两站在马路边,夜生活就这样自由开始了。

「上海有 6913 家咖啡馆,属于我的有 21 家」

据说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连锁的、独立的咖啡店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顾客。就算咖啡店的数量世界第一,但总能有你偏好的那几家。

饿了么找到这座城市的人独属的感受,不用解释一大堆,三言两语就把距离拉近,留白里都是双方的默契。

城市生活的集合

《城市意象》提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只有真正进入这个城市的场域,才能说明白这里的气息是不是和你相近,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只不过现代生活里,感知城市的时间似乎也可以缩短。品牌变为城市情怀的放大镜,而城市也释放出品牌的温度,彼此相辅相成。

饿了么让品牌们在这里成为一个浪漫的集合,这些店铺就散在街头小巷里,也许是下楼走两步路就能到达的距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座 24 小时都有回应的城市」,变成真实生活的写照,这座城市带来的安全感全在不言中。

关于城市的命题不再新鲜,但要还原出真正的风采还得依赖这座城市提供的「素材」,既指城市文化长久养成的韵味,也指来来往往的人带来的新故事。

早些时候,Nike 也做过不同的城市项目,把城市的精气神融入到短片以及产品设计里,而 vivo 则是请出三位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讲述真实体验,层层叠出城市面貌。有这些例子在前,不难发现当品牌走进一座城市,既是用当地的语言融入其中,同时也能产生城市的新语言,和这里的人形成一种共同体,折射出生活的光影。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共有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暂时木有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