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edMarket 可以逛到什么?
非遗文化有了新表达:彝族银饰、来自措池牧民的手工编织产品、闽南元素的摆件等民俗好物让人眼花缭乱;

沉浸式的手工体验:可以亲手 diy 一个果壳风铃,也能做一幅拼布画,把专属创意带回家;

地方风味之旅:云南的应季菌子、来自呼和浩特的精酿……吃货们也真香了;

不基础的时尚好物:只做孤品的配饰摊位、为攀岩和冲浪爱好者设计的个性穿搭,好看又好逛……

除了超多好逛的摊位,小红书还超贴心地邀请了不同领域的博主,以直播的方式带大家一键 get 所有亮点,打通线上线下,引发更多话题讨论。另外,小红书也在现场安排了四大主题的限时互动,乐队表演、大家时装周、白日梦workshop、快充运动场,带来全方位的体验。

这场热闹的线下市集,也是小红书社区商业化加速的信号:不久前,小红书 APP 迎来更新,「市集」出现在底部 Tab 栏中,成为小红书社区电商的集中入口。
当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变得越发圈层化,五花八门的线下市集成了年轻人为兴趣投票,为情绪与体验买单的重要场所。而小红书依托平台各类兴趣圈层演化出的社区电商,同样是要靠「逛」寻找好物,和当下的市集有着天然的相似性。用「市集」而不是「购物」或「商城」为这个入口命名,则显得十分有小红书特色。

同时,市集的灵魂,往往在于商家以及他们的选品。小红书社区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商家和品牌,亦早已是普遍共识。它们或许还尚属小众,但却代表着某种消费的新品类、新趋势和新可能。把市集放上首页 Tab 栏,小红书在让社区特色供给得到更多曝光的同时,也强化了消费者的相关认知。
总之,小红书围绕「市集」这一关键词展开的一系列动作,不仅为自己定位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货架电商的差异化之路,也为商家们找到了稳定生意的新可能。这背后,是社区氛围、情绪共鸣和商业价值的紧密结合。从好内容、好货到好生意,小红书想让消费者对「美好」生活方式的想象持续在社区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