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凭一己之力把美术馆变成「丑」术馆
  陈又橙orange ·  2025-08-02
文 | elena、陈又橙

如果最近你也在杭州,那么你可能会看到这样朴实无华的地铁小广告!



好了,徐立松同学,现在全杭州的人都知道你交友不慎了!不过别怕,陪你一起「尴尬」的,还有刘航岐,你俩的丑东西各有各的丑姿百态。


○ 图源小红书@哈喽屁姐

如果说这些小广告还只是害人莫名笑一下,那么这辆外面印满绿鱼头,里面塞满绿鱼头,内外都很邪修的痛车,实在丑得太直白,直接审丑积累了,不过广告效果也直接翻倍了——我倒要看看,这淘宝丑东西艺术展里,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丑玩意!


○ 图源小红书@希滋同学

SocialBeta 也真受邀来到现场, 不开玩笑,一开始真的有被丑到,但越逛越觉得还是丑得很有哲思性的,很高兴你也喜欢「丑东西」 ,let’s 抽象逛展!

序章:丑东西的来时路

一进门,便是一个巨大的时钟装置,时针指向「丑时」,也呼应上了「丑时已到」的主题,而十二时辰时区分别对应着十二生肖的玩偶——第五届丑东西大赛的获奖商品,十二生肖灵性摆件,丑中带着搞怪。



在表盘的一周,则写满了丑东西大赛这五届以来的发展历程——举办活动的初心、每届活动历程、社会反响等等。

第一篇章:适合与诡秘一块逛的试衣间

「诡秘,快看这不就是你的丑鞋子!」喜欢丑鞋子的朋友这趟不白来,在时钟的外围就有一圈脚印指引,你可以选择「翩翩起舞」,也可以选择驻足观鞋。



「丑鞋」作为每年淘宝丑东西大赛都会入围的商品,在这里就像是时间注脚,见证大赛 5 年的一路走来。从大脚丫棉拖鞋、草丛拖鞋、到闪闪发光水晶鞋,每一双丑鞋都挑战着消费主义下美的规训,「美确实很好,但我喜欢丑的」!





逛完鞋子,这不得逛逛衣服了!「试衣镜」是全场最出片的互动打卡地,姐妹们,平时那些绝对穿不出去的丑衣服,这里一次性让你试个够!

一比一南方蟑螂衣、双头连帽卫衣、闺蜜比心裙、印有课本的知性套装.....每一套都颠覆主流审美,在搭配哈哈镜的变形效果,有种另类的滑稽,美照精修图拍够了,是时候来点松弛随意的「丑照」了。





而在这个区域,我们最喜欢的陈列展示就是「标本柜」,里面存放了上百件由普通用户亲手制作的羊毛毡「买家秀」,堪称《丑毛毡选秀 101》,一眼望过去竟是丑得如此的百花齐放,一时分不清谁更丑。



线条小狗变怨气小狗,只感觉它们命很苦的样子。



Loopy 好像受到了核辐射,变异成了粉巨人,脑子看上去也不大灵光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终于在 21 世纪疯了,头发都给气炸了。

高情商艺术包装:这是一种源于日常生活的、野生的、未被专业主义驯化的创造力。

低情商直戳真相:双手还未灵活开发,技法生涩而导致毛毡遭遇变异,脱离原本样貌——丑得过于潦草了。

羊毛毡材料包是淘宝上热销多年的商品,羊毛毡的买家秀要么是成功得让人啧啧称赞,感慨一比一还原本尊了,要么是失败得毁天灭地,像是经过核爆创造出了新物种。

失败乃是丑东西之母,正是有了那么多手残者的手艺才造就了这群独一无二的奇怪物种供我们欣赏,让我们一起谢谢他们的创造力!

第二篇章:尖叫吧!MEME 要统治地球

全场最具有泥石流般视觉冲击的装置出现了!



这个远看是不明生物缠绕,近看是狸花猫流动的装置属实是惊到我们了,看得出这个装置在用戏谑方式回应网络文化中「猫是液体」的迷题,而它又恰巧选择了网上征集来的狸花猫形象印成了无边抱枕,大大放大了这种液体感。



就像是薛定谔的猫,没看到之前,你都不知道它是丑得抽象,还是丑得吓人。但是近看之后也是丑得可爱,丑得眉清目秀。全场最佳丑东西,我们决定颁给它!

而在另一边又出现了全场最具艺术表达的作品——《迷因画》,淘宝丑商品也是好起来了,趁着时代的东风闯入了世界名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戴起了癞蛤蟆咬耳耳夹,终于叛逆了一回;《撑阳伞的女人》打起了招桃花太阳伞,今年桃花一定旺;《杜普教授的解剖课》里,学生们都带脑子来认真听课......当丑东西以「戏仿」的形式出现在画作上,为作品带来了荒诞的叙事和玩味空间。







《考古台》的灵感则来自网友的评论「一想到一千年后的人类考古会挖到这些东西,我就想笑」,现场也征集了丑东西中具有日常性的物品,如打开就像登基的雨伞、只要一屁股坐上就感觉自己像林妹妹那般清冷易碎的马桶盖、浮夸但能给情绪价值的太阳花扫把套装,而且都整了些做旧出土感。

给足了千年后的人们一些「惊喜」,原来千年前老祖宗们都在用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精神状态可谓遥遥领先。







而丑东西也终于迎来了诗歌的春天,《串联诗》把那些丑萌、无用的小挂件都用线绳串联起来,而在对面的镜子上则有为它们写的小诗,看得人哈特软软,那些不被主流审美认可的「丑」,在诗歌里发现了它们的独特之美。





第三篇章:丑门集合!是时候讨论和丑相关的一切了!

丑物也值得被保护,于是就有了这位《丑门神》,淘宝把中国传统门神形象进行抽象演绎,丑门集合,一起来参拜祖师爷!



拜完直接就可以参会了,《丑峰会》完全模仿联合国理事场景,打造了一个另类剧场,来自淘宝的各种丑头套前来参会,有点荒诞,但真的搞笑。各类奇异生物齐聚一堂,它们身体虽缺席,但脑子都到了,可以随时开始进行 battle 了,请大声说出你们的观点!







当你要离开会场,会经过一片《弹幕帘》,据淘宝介绍,这些文案都收集自历届《淘宝丑东西大赛颁奖典礼》的网友弹幕与评论。找到了一条很符合我们看完展的心声「看完这些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的最后,你要问如何给这个展来个完美的收尾,那我们建议去《小强堆》看看,作为展览的隐藏彩蛋,很容易会被忽略,但你若是忽略,将是白来!在这里我们就不剧透了,欢迎大家自行打卡,感受亿点点震撼!



逛完我们只想说,「美的东西确实是欣赏够了,这丑东西还真是丑得各有灵魂啊!淘宝丑东西还是太有包容性了,普通丑、可爱丑、极致丑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简直就是丑东西的流动盛宴。

从「淘宝丑东西大赛」到「淘宝丑东西艺术展」,淘宝用了 5 年的时间,在挑战主流审美标准,倡导审美多元与社会包容的同时,也激发中小商家的创新活力、构建更丰富多元商业生态的长期目标:

1、从「美术馆」到「丑术馆」,一场审美的反叛实验

当代年轻人对于审丑的态度,如下「一般丑的毫无兴趣,特别丑的高看两眼,无敌丑的越想越爱」,所以当淘宝丑东西大赛在 2020 年横空出世之际,简直就是在年轻人的兴趣点上蹦迪。

数百万网友热情投稿,把压箱底的丑宝贝通通晒了出来,也顺带找到了和自己「丑」味相投的有缘人。五年来,大赛不断发酵、扩容,并逐步从小众亚文化走向了大众视野。



五年的大赛也积累了众多丑得千奇百怪的宝贝,但「线上独丑丑,不如线下众丑丑」,于是今年淘宝携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给丑东西们开了一家「丑术馆」。展览将大赛举办以来入围的超过百款丑东西汇聚一堂,通过艺术化的陈列与设置,让公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丑东西的「魅力」。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院长刘益红在谈及本次策展时说到:「丑东西受欢迎的背后,其实是公众审美的变化和创造力的革新。丑,它并不是一种审美对立,而是一种激发公众共情与创造的动因。

毕竟,雨果早就说过:「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在淘宝看来,「丑东西」并不特指某类风格或形态,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载体,它承认不完美,也接纳非标准。

这次展览也延续着反潮流、反精致的审美趣味:观众可以看到一场模拟联合国安理会的「头套大会」,也能与薛定谔的猫讨论「美与丑是否存在确定解」,还可在世界名画与丑东西的拼贴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些设置游走于戏谑与思辨之间,构成了一种既轻盈又不失锋利的叙述方式。



淘宝希望通过这场对「丑」的集体凝视,让大众重新思考审美的边界,跳出美与丑的二元讨论,并在一个更开放的公共场域中,展现商品背后所蕴含的未被「规训」的创造力。它所呈现的,不只是商品造型上的抽象与笨拙,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精神情绪的多元接纳。

2、从吐槽到共创,一场关于「丑」的集体运动

然而,丑东西大赛的出圈,靠得不只是淘宝日拱一卒的精密策划,更是无数网友持续「玩」出来的结果。从 2020 年第一届启动以来,淘宝始终秉持着「真实、敢于冒犯、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每年为网友甄选出一批「辣眼睛」的丑东西,持续将这场审美反叛推向更高的热度。

一届又一届,网友不仅在线催更,还乐此不疲地分享自己存了一整年的丑宝贝,期待它们有朝一日登上大「丑」之堂。从最初晒出购物车的压箱底「怪货」,到后来的花式打投、弹幕刷屏、神评论二创......

这场丑得令人上头的狂欢,早已从一时的舆论热点,演变为一场去中心化的内容共创,并逐渐衍生出独属于「丑学」的圈层文化。在第一届丑东西大赛举办之时,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还只有 10 万人,如今组员已近 25 万人。



经过五年的历练,网友们的「审丑」能力一路水涨船高。在此次「丑术馆」里,也处处藏着用户的奇思妙想。比如那一群神像形不像,形像神不像的羊毛毡买家秀,便是淘宝征集来的近 150 个用户作品。它们被统一封装进透明玻璃罐,组成了一个名为「标本柜」的装置展览。



200 多位铲屎官的「液体猫」抱枕拼出一棵巨大的「猫树」,暗合「猫是液体做的」名梗;「考古台」干脆把热评「想迷惑未来的考古学家」搬进现实,让丑东西看起来像刚出土的文物;「弹幕帘」则是将网友的弹幕编织成了一道虚实之间的结界,成为观众离开「丑术馆」的最后一道温馨提示......







这次展览,不仅是淘宝对于过去五年活动的一次全景式回顾,更是一场和用户的双向奔赴。在这场共创里,淘宝把空间的创作权和表达权交还给用户,共同完成属于一群人的集体表达。

3、流量之外,丑东西的「生意经」

而在狂欢之外,「丑东西」的商业价值也在慢慢凸显。那些曾经被调侃「丑得犯规」的宝贝,不仅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更给中小商家铺出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丑」,原来真的能当饭吃。

2023 年,获得「拔得头丑奖」的「碧绿青蛙勺子」,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减肥神勺」、「每一口都感觉在跟青蛙舌吻」。靠着这柄勺子的流量,其创作者陈二沟从连吃饭都困难的「景漂」一跃成为月入十万的「淘宝品牌主理人」。



同样被「丑」改写命运的还有吕师傅。他深耕 sofubi 原创玩具多年,去年由他设计的「十二生肖灵性摆件」入围第五届「丑东西五强」后,其店铺日均访问量暴涨 306%,连二手交易价格都一路狂飙。





除了流量,丑东西还为淘宝打开了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市场视角。通过重新定义美的标准,丑东西激活了与年轻一代审美偏好之间的共鸣,也带动了「丑萌」这一消费趋势的持续扩张。2025 年,淘宝也凭借「丑东西大赛」获得了2025 亚洲零售大奖(Retail Asia Awards 2025)中国区「年度最具创新营销项目」的奖项。

在这场持续五年的内容实验里,淘宝并不直接主导消费趋势,而是通过「丑东西」这个钩子,将平台注意力重新导向那些具备「表达力」的商品。

这种「内容先行」的逻辑,不仅是对算法推荐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同质化消费体验的打破。

更重要的是,它为淘宝构建了一个更具生命力与延展性的品牌内容资产——既回应年轻人的情绪表达,也反哺中小商家的生意机会,在共创与共感之间,搭建起品牌、用户与平台的长期沟通机制。

而这一切的起点,其实都源于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才称得上是「美」?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宣言里说到那样:「美是规训,丑是自由;美是标准答案,丑是参差多态;美是公约数,丑是我喜欢」。当工业流水线复刻着千篇一律的「美」时,那么「丑」何尝不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呢?

淘宝所做的只是让商业回归到最本真的逻辑,不是制造完美,而是连接真实。或许在这个 AI 时代,这些丑东西才代表了我们作为人类独有的幽默与热诚,以及无法被预测的想象力。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