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淘宝购物的时候,是否有注意过那些店铺的名字?
「媛媛妈妈的香水店」「柏翰妈妈的许家油纸伞」「垚碧妈妈的扎染店铺」......「某某妈妈的店」似乎已经成为一类淘宝店铺的取名范式。
而留心观察这类店铺,它们还有一个共性——很多都是运营十几年且几乎全是好评的老店,但往往粉丝数却不多。
今年母亲节,淘宝看向这些店铺背后的妈妈群体,上线了一个颇具巧思的策划——请店名里妈妈的宝贝们来给妈妈的「宝贝」打 call,高亮这些妈妈宝藏店铺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作为妈妈的女性可以在淘宝上开启事业的无限可能。
一家家妈妈的店,也是一个个鲜活的女性样本
在大多数妈妈的心中,「宝贝」一词指代的都是自己的小孩。
但对在淘宝创业的妈妈们而言,「宝贝」还是自己店铺里一件件精心挑选、打磨的货品,以及她们对事业的理想与追求。
小拾掇在采访中就认为「妈妈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妈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店铺。

小拾掇的妈妈尹珊珊在大学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尝试创业,后来海淘之风兴起,她开始频繁前往日、韩两国,逐渐将赛道转变为美妆个护海淘,并将店铺一步步做至了 5 金冠。
在每个产品页中,尹珊珊都会向消费者介绍自己开店的初心,并将小拾掇的照片放置其中,称她为「给我力量的『公主』」。如今「公主」已从照片上的小宝宝成长为现在的模样,尽管觉得店铺抢走了与妈妈相处的时间,但小拾掇知道,店铺中妈妈倾注的是对事业的热情,而店铺名则是妈妈对她的爱。

如果说尹珊珊的故事,代表了淘宝上的女性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调整业务方向,拥有越来越多元的赛道选择,那媛媛妈妈邢军的故事,则是平台千万小商家的缩影。
19 岁的媛媛在镜头前阳光、大方,但其实她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 1 斤 8 两。离婚后,邢军独自带着媛媛赚钱谋生,最艰难时她曾想到自杀,但求生的意志让她选择直面生活带来的挑战。好在命运开始眷顾她,在多份兼职间挣扎时,她了解到了阿里巴巴的帮扶项目,并在逐渐掌握运营技巧后,拥有了一家香水店铺。
过去的十几年中,邢军用香水店守护着媛媛,将她抚养长大。现在,媛媛想要将位置进行调换,由她来守护妈妈和店铺。这对她们而言,不仅是一份爱的传承,也是女儿对妈妈辛苦养育的报答。

开店这件事,有的妈妈是为生活所迫,有的妈妈则是想靠自己的「天才技能」,成就一番事业。轩妈食品旗舰店的店主廖晋平,以「妈妈给孩子做好吃的食品」为创业初心,将这份爱注入到产品当中,让「轩妈蛋黄酥」从小家走向千万家庭。
「非遗热」的背景下,不少女性非遗传承人也来到淘宝开店,例如「垚碧妈妈的扎染店铺」的店主何茂晴、「柏翰妈妈的许家油纸伞」的店主许玲。在平台的重点扶持下,她们制作的非遗手工艺产品被大众所熟知、喜爱,同时店铺的连带效应也让更多乡村妈妈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将「我在大山挺好的」变为现实。

事实上,妈妈们对事业的热情也会在不经意间感染到孩子。轩宝会模仿妈妈直播「全宇宙最好吃的蛋黄酥,信我、买它!」;垚碧看到妈妈帮助自己同学的妈妈们学习扎染,会觉得「我妈妈超级厉害」;柏翰作为许家油纸伞第八代传承人正在努力学习网边、晒骨架,希望「让妈妈不这么辛苦」。



通过短片中孩子们的童趣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在淘宝上生长的店铺故事,也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生样本。
这些用宝贝名字为店铺取名的妈妈们,将孩子推去台前,自己隐至幕后,含蓄的爱都藏进了店铺中。但这一次,淘宝选择让妈妈一同站上舞台,用「宝贝」串联起两层洞察,一语双关——既借孩子们柔软的视角,展现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连接,更从事业这一角度出发,看见妈妈们作为女性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肯定她们的才华与技能。
她们有的将自身的爱好做成了一份事业,有的靠店铺抚养孩子,有的则用店铺为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女性赋能......淘宝店铺就像一个个载体,承载着女性们的无限可能,还有她们成为母亲后对孩子的守护和爱。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淘宝也积极为妈妈们提供助力,不仅以专项扶持托举起中小商家和乡村手艺人,还为宝妈群体点亮多元赛道,并陪伴优质店铺运营长跑,真正将自身打造成了「妈妈友好、女性友好」平台,也让商业更有温度。
落地公益行动,看见更多「天才妈妈」
不止是短片里出现的这些店铺,淘宝上还活跃着大量女性创业者。「某某妈妈的店」也不局限于传统的女装、女鞋、母婴等类目,妈妈们的事业遍布 3C 数码、珠宝首饰、白酒等各个领域,还涉足疗愈经济、健康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兴赛道。
以母亲节为契机,淘宝在站内联动这些妈妈们的店铺,打造专属公益会场,切实支持她们的事业。不仅如此,淘宝还将这些店铺首页的推荐位改为了孩子们的推荐海报,让温暖在妈妈与宝贝之间流动。

而在站外,淘宝则携手斓曦、阿朵、张晓龙、时尚奶奶团等明星发声,借助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助力更多「妈妈的宝贝」被看见。

成千上万家「某某妈妈的店」在淘宝扎根、生长,为更多妈妈照亮前行的人生道路,而在这背后,也反映出了淘宝上丰富多元的女性创业生态。
一个经常被大众忽略的事实是,电商创业其实对女性群体更加友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 70 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中指出,妇女成为「双创」重要力量,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 55%。相较于实体经济,电商创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工作地点与就业时间安排也相对灵活,让诸多受限于地域因素或是家庭状况的妈妈们能够重新出发,探寻职业新发展。
淘宝销售额前 100 的头部店铺中,女老板贡献额占比达 54%;淘宝直播、云客服女性占比超过 8 成,云客服中宝妈占比 33.6%……一个个直观的数据证明了,女性无论是创业还是发展事业,都能够在电商平台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并为她们自身赢得可观的回报,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头部电商平台,淘宝一直在积极行动,致力于降低女性创业门槛,提升女性创业效率,从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到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给予女性群体有效的扶持。
比如,创新淘宝直播店的发展模式,让拥有淘宝账号的创业者能够快速开店,并为创业者提供多项流量扶持政策和技能提升课程。淘宝直播目前至少已带动近 10 万创业就业,其中主播大多为女性;
又比如,2023 年淘天 DIGITAL 生态实验室联合公益组织、生态伙伴发布「Her Digital Future 女性数字未来」项目,为甘肃、云南和贵州等边远山区的女性提供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母亲节活动中,淘宝还特别联动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共同为妈妈们的创业就业助力。只要在站内下单购买公益宝贝,或者通过「1 元捐赠」的方式,即可将善款捐至「天才妈妈」公益行动,支持乡村妈妈群体创业就业,帮助妈妈们焕发事业新生。

同时,淘宝还在活动的传播海报中嵌入了不同的业务心智,例如购物车、客服、直播、问大家、收藏等等,在内容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闭环,展现出淘宝对女性创业和就业的帮扶,落地在每一个细节里、每一件小事中,真正助力「她力量」。

不变的「宝贝」,万能的淘宝
如果对淘宝近几年的动作有所了解,会发现「妈妈的宝贝为妈妈的宝贝打 call」也是淘宝又一次对「宝贝」这个概念进行的诠释。
2023 年重阳节,淘宝用「老宝贝上新」计划传递老年人的智慧与经验;转眼来到大雪,淘宝又把流浪动物们变为「特殊的推荐宝贝」,呼吁更多人关注它们的过冬问题;2024 春节假期行至尾声,淘宝又洞察到游子返程与家人牵挂的心绪,以「家乡宝贝请上车」承载浓浓的乡亲;2024 年世界残疾人日,淘宝发起了一场「见宝行动」,助力十万残障商家被大众看见……

近两年,淘宝的关注视野几乎遍及了各大类型的社会议题,也由此延伸出了一系列公益行动,不断拓展「宝贝」的内涵与外延。
「宝贝」可以指代老年人、残障商家、流浪动物、老年宠物,也可以是归家游子、家乡特产,还可以是非遗文化、匠心瑰宝,淘宝让宝贝不只是商品的代名词,而是融入了平台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为「宝贝」注入更加温暖且打动人心的底色。
以人文视角解构「宝贝」的意涵,淘宝一方面立足深刻的社会洞察,赋予它一语多关的深刻意味,以此唤醒人们对社会议题与公益行动的切身关注,并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其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淘宝也在通过长期的品牌实践,将自身的品牌心智与「宝贝」紧密关联在一起,让「宝贝」成为淘宝的心智记忆符号和内容输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持续沉淀品牌资产,彰显自身的品牌可见度与情感浓度。
从某种角度来说,淘宝聚焦「宝贝」这一品牌资产展开的演绎,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巧妙的呼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所珍视的「宝贝」,它也许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件物品,一切皆有可能。一句「宝贝」、一件「宝贝」,其中或许就潜藏着人生无限的可能性。
可以说,淘宝正在为大众呈现一个联结着人与物的「万能」世界,也正是这些,构成了如今「万能的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