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LABO 做了一场「阿那亚实验」
  水母 ·  2024-05-24
文 | Natsumi、水母

矗立在海边的孤独图书馆,最近迎来了一位「新邻居」。

一辆复古风的卡车悄悄驶入阿那亚,停靠在图书馆南侧,为这片海岸添了一道新风景。



黄金海岸、白色礼堂、图书馆、集装箱、露天电影院、香氛实验室……在这个初夏,阿那亚似乎将一切美好的意象融合其中,让人心生向往。而一场关于香气的探索之旅,也随着海风悄悄飘散开来。


当 LE LABO 遇见阿那亚,我看到了理想中的慢生活

来自 LE LABO 的这辆集装箱式卡车,将整座门店打包装载,将在阿那亚的沙滩上停留至 6 月 10 日。但它并不显得「光鲜亮丽」,却满是岁月的痕迹。



铁皮车身上印有 LE LABO 的徽标,美式复古的外观呼应着品牌自纽约而来的身份。当踏上阶梯走入其中,呈现在眼前的室内空间,仿佛将时间定格在了遥远的过去。

斑驳的墙面覆盖了整个集装箱内部,古朴的木质地板,做旧的洗手池,还有药剂柜、邮件收发柜等中古家具化作货架,陈列着香水、香氛等产品,既将香氛实验室还原了出来,又充满沉浸式的年代感,贯彻了品牌追求的侘寂美学。



面向大海的大片车窗,则将室内室外「打通」,碧海蓝天、浪花翻涌的景色映入静谧质朴的实验室中,而转换一下视角,深色卡车又成为了浅色沙滩上唯一的墨点,古典与现代、内敛与奔放,碰撞出别样的氛围感,令游人为之驻足。



虽然此次限时快闪中,LE LABO 未能带来现场手工调香的服务,但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得到品牌特有的定制标签,印上阿那亚与购买日期,让这一天的体验化作标签上的时间地点,长久铭记。此外,现场还可购买到同样有做旧感的涂蜡帆布包等品牌周边。

从空间设计到产品细节,LE LABO 这辆停靠海边的卡车,似乎有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流露出一种慢慢去感受的生活理念。

作为 LE LABO 的线下快闪企划,其实自几年前起,LE LABO ON WHEELS 便已开始了开车旅行,陆续驶入过全球各地不少城市。





沙漠旁的绿洲城市美国棕榈泉,新奥尔良的杂志街,旧工厂改造的釜山 F1963 文化复合空间……从过往的停留地点中可以察觉,LE LABO 更倾向于选择身处自然怀抱或有着人文积淀的地方。

而兼具自然与人文的阿那亚,作为中国内地首站再合适不过。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的阿那亚,拥有绝美的海岸线,它不仅仅是一片连接人与人的社区,如今也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始终致力于挖掘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阿那亚正逐渐成为文化艺术发生地,不断举行着展览、演出、戏剧节、音乐节等各类活动,丰富着社区的文化生活,积累了更加深厚的精神价值。这也让阿那亚受到越来越多品牌的青睐。



对于 LE LABO 来说,阿那亚不仅是在文化与调性上与品牌相契合,也能够帮助品牌更好地去传达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远离喧嚣、自由浪漫的阿那亚,勾勒出人们向往的生活。不少造访的游客,往往是想逃离忙碌获得片刻的喘息,在这里放慢脚步,找回被忽视的生活的美好。

品牌全球总裁及创意总监 Deborah Royer 在采访中提到,「『慢』是 LE LABO 一直以来所遵循的节奏,『人』始终是 LE LABO 关注的核心。」



在此次快闪活动中, LE LABO 还在卡车旁架起了幕布,摆好了座椅,等夜幕降临,便成了一座海边的露天电影院,放映起英国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的纪录片《河流与潮汐》,将艺术家与自然的对话缓缓道来,为到访者再添一份慢生活的体验。


走进 LE LABO,细嗅 LE LABO

随着近几年大众对身心体验愈发重视,小众香氛因其味道独特、品牌理念又独树一帜,迎来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爱好者。

中国香水市场的扩张态势之下,2006 年成立的 LE LABO 于去年正式进入内地,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了品牌首店「屋里厢」,这也是 LE LABO 继纽约威廉斯堡店之后的第二家全球品牌之家。



「LE LABO」出自法语,直译为「实验室」,从命名中就能感受到它的极简风格。即便在一众各有故事的香氛品牌中,LE LABO 依然风格独显。

根据品牌官方介绍,LE LABO 用了 15 个「We believe(我们相信)……」来表达什么是 LE LABO,最后却以「We believe that explanation kills art. Therefore, forget about all of this!(我们相信,解释会扼杀艺术。因此,忘掉所有的一切吧)」作为结尾,足以彰显品牌的克制与理性——这的的确确是一间实验室,关于香氛的实验室。



这种底色,也体现在了 LE LABO 的产品命名上。以品牌的经典香氛檀木 33(SANTAL 33)为例,其主要香原料便是檀木,一共使用了 33 种不同的香原料调配而成。同理,玫瑰 31(ROSE 31)是由玫瑰为主的 31 种原料调配的,佛手柑 22(BERGAMOTE 22)则来自佛手柑为主的 22 种香原料。





在普遍追求以 nickname 制胜的香氛市场,一款香水的名字考验的是其背后的品牌文化功底以及能否由此调动消费者的想象力,而 LE LABO 的命名方式可谓删繁就简,既不指向任何氛围、场景,也与各种文化意象全然不相干。这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通过第一眼效应吸引消费者。

但这就是 LE LABO 对品牌、对香水的全部理解。在品牌自述中,LE LABO 提及的关键词 Wabi-Sabi(侘寂)似乎能够解释一切的品牌行为。这一诞生于日本的美学理念,探寻的是一种质朴、自然的智慧,相较于理解什么、获得什么,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深层次的体验。

恰巧,LE LABO 也是如此在做的。它尽可能在减少因品牌表达而产生的消费倾向,保持中立的姿态,让消费者基于自身体验来理解 LE LABO。

同驶入阿那亚的那辆卡车一样,随机走进一家 LE LABO 的品牌门店,店内总有着剥落的墙面、斑驳的水槽……它与精致华丽无关,更谈不上复古时髦,却会让人不由得感到安心。倘若有机会来到上海「屋里厢」,相信这种体验感会变得更加强烈。

在沪语中,「屋里厢」指的是「家」。位于石库门的这座老宅,在 20 世纪 20 年代曾是某户人家的栖身之所,时移世易,后来改为展现上海建筑文化的屋里厢博物馆,如今,LE LABO 在此安居,并在二楼开设了全球第二家 LE LABO Café。



LE LABO 保留了时间在老宅留下的痕迹,对「家」的模样几乎没有多做什么改动。试香之外,你可以在这里喝咖啡、聊天、阅读,甚至是发呆。

毫无疑问,「家」是一个极具私密性的场景,而在本质上,香水也拥有强烈的私人属性。LE LABO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两种体验对接起来,诠释品牌的侘寂美学,更进一步放大个体的体验。

尽管后续在中国内地开张的上海太古里店、北京太古里店、深圳万象天地店均属于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但 LE LABO 都有意在门店装修上保留侘寂风格,以期给到消费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细细感受 LE LABO 的「慢」。

在上海太古里店,LE LABO 还提供现场调配香水的服务,消费者可以亲眼看到一款香水是如何从调香师手中诞生的。同时,印制着购买时间、地点和寄语的瓶身标签,也开放了个性定制选项。这些独一无二的体验,都与 LE LABO 对香水的理解丝丝相扣。



香水不仅是标榜个性、彰显审美的产品,抽象来说,香水是时间的艺术。调香、试香、闻香,无一不重在过程和体验。LE LABO 对个体感受的重视,始终呼应品牌倡导的慢生活。

从纽约到上海,从上海到阿那亚,LE LABO 想要传达的,不过 4 个字:

细嗅生活。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