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热搜?网友:伊利你强得可怕!
  SocialBeta ·  2024-05-20
文|水母、cc

你心里的伊利品牌是什么样的?

无论这个答案是什么,在今年 5 月 10 日之前,伊利还不是具备热搜体质的。

在巴黎奥运会临近之时,新兴项目奥运资格赛在上海举办期间,伊利既没有发布大品牌口号,也没有精良制作的 TVC,却凭一组国风硬广,几条看起来像被盗号的短视频,把品牌送上热搜第一,自然 UGC 霸占全网。

伊利以营销悍匪之势,让即将参与今年 7 月巴黎奥运营销大战的品牌,来了个措手不及,还掀起了一轮「商战」小高潮。

今天的伊利,让昨天的伊利,多看一眼都害怕。

故事让我们一个个说。




国风大片 + 在线听劝,被伊利硬控了

这一切还要从奥运倒计时 100 天时说起。

作为奥运营销的老牌选手,伊利不仅签下了众多备受瞩目的运动员,还推出了限量款牛奶包装。

但没料到,在愈加热烈的奥运氛围下,该限量款一经上市,便引发了网友的疯抢,甚至出现了一箱难求的状况,「求补货」「求出新包装」「别搞饥饿营销了」等评论瞬间刷屏。



而伊利并没有忽视部分网友不满的声音,在第一时间开启了「伊利听劝」栏目,迅速给出回应,表示产品经理已被「教育」到了,并汇报牛奶生产情况,让网友们当了一回「云监工」。

随后,在 5 月 10 日,伊利释出了一组国家乒乓球队樊振东、孙颖莎、王楚钦拍摄的大片,为这波声量再添一把火。但和往常熟悉的那种竞技、热血的运动宣传照不一样,这次伊利直接拿捏国风精髓,让大家欣赏纯粹的「中国风范」。







一抹亮眼的中国红底色上,运动员们身着国风服饰,摆出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再加上一句「巴黎请多指教」,分分钟就把气势给立住了,自然流淌出中国运动员们那种谦逊、自信,又不畏挑战的态度,为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鼓足了士气。

之所以伊利要以国风形式切入,将中国文化叙事与体育内容表达结合起来,也是面对这样一个大背景:奥运不仅是竞技场,如今也更是国际交流的舞台。

独具韵味的东方特色,不仅为品牌带来了眼前一亮的登场,打破千篇一律的体育营销,也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大众的民族自信,聚焦对奥运的关注。

显然,这戳到网友们心坎里了,直呼「妆造配享太庙」,甚至主动转发、二创,说是体育圈提前「过年了」也不为过。伊利也凭这组奥运国风新硬照,把#伊利 莎头#的话题送上了热搜第一,「华流就是顶流」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几波热度下来,伊利继续保持迅速反应的姿态,接住这泼天的流量。品牌先是原地成立伊利巴黎定制产品专项小组,主打一个「听劝」,实时向用户反馈进度,把「听改做」变成三大职责。



不过,伊利的福气还在后头。接二连三的热搜,让伊利也养成了敏锐的洞察,牢牢把握住了流量密码。

5 月 11 日,乒乓球手王楚钦拿下 WTT 沙特大满贯三冠王这天,也是他的生日。伊利最先坐不住了,为品牌代言人把排面安排上。不是一句简单祝福,而是直接开来一辆大巴,庆祝其喜提生日大巴,来了一波土到极致特别潮的应援。



王楚钦本人也亲自回复:「车在哪里,回国去提!」



一时间,球迷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还疯狂 cue 伊利把大巴车准备好,把话题推向高潮。

率先出手的伊利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大家表示「就照这么整!我宣布你赢了」,一不小心就卷到了王楚钦合作的可口可乐、松下空调,连夜加班为王楚钦发物料表诚意,玩出一种很新的「体育商战」。



这还没完,在伊利整活之后,网友们立马追问王楚钦生日大巴在哪里上线。随着求偶遇、建议全国推广的呼声越来越高,伊利也是宠粉话不多,直接安排了个大惊喜。

伊利干脆集结了一场「伊利之队」巴士巡游,把场面越搞越大。而期待已久的网友们,早早就开始蹲住这波大巴巡游,甚至还有追大巴的「找搭子」贴,势必要合影成功。「懂事伊利」把大家的话放在心上了,直接公布路线、公布周边,放出更多惊喜。



5 月 15 日,伊利之队国风大巴正式登陆上海。作为此次品牌奥运营销的核心物料之一,伊利进一步发挥这组国风系列硬照的价值,首选人流量集中的一线城市开出一个车队,在传统大项代言人的基础上,为攀岩队、霹雳舞代言人也安排上「大巴排面」,一路经过东方明珠、外滩、武康路等地方,打造一场流动快闪,成为街头的视觉焦点。



如果现在在社交平台搜索#伊利 大巴#的关键词,你将收获一众打卡返图以及一堆不重样的好评。

巡游之后,伊利也看见大家追大巴太过辛苦,为了让更多人都能打卡成功,5 月 18 日,伊利宣布暂停巡游,将大巴车停在上海大宁久光中心,安安静静等大家来。这个小小的举措,又让品牌收获一波好感。



与此同时,伊利也在线上用#我在 XX 等伊利#的话题,进一步引爆讨论,把主动权交给用户们,扩大大巴巡游版图,可以说,伊利已经把「听劝」刻入 DNA 里了,变成了自己鲜明的标签。

目前这组国风硬照已经闪现了呼和浩特、北京等地,或许你所在的城市也有机会打卡同款大巴。现在,伊利的每一条动态都牵动着大众的心,等品牌官宣下一个城市。

一个听劝栏目、一组国风海报、一次庆生整活,再到线下的广告牌打卡、巴士巡游,伊利一步步紧跟网友需求,最大化了这波体育营销的声量,打造出全民参与的盛况。


会听劝的品牌先出圈

那么,在奥运日渐临近,品牌营销愈加白热化的现在,为什么是伊利率先迎来了泼天富贵,交出了一份让网友好评如潮的「答卷」?

其实,伊利的传播策略很「纯粹」,一句话概括就是:将听劝进行到底。

对现在的品牌来说,「听劝」就是最应该发扬光大的良好美德。当品牌放低身姿,融入人群,真正走到消费者之中,用心倾听和回应他们的声音,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收获「民心」。那些与品牌深深链接在一起的用户们,便成为了撬动传播的自来水。

当回看伊利的听劝式营销可以发现,伊利则是更进一步抓住了听劝的本质——一切从用户出发的态度。但要做到并不容易,而伊利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传统、刻板的体育营销模式下,在内容和传播两端都真正做到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上去思考。

一方面,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风大片,不仅仅从同质化的运动员海报中脱颖而出,也戳中了奥运临近时广大中国人的民族情绪。



另一方面,从催促补库存,到呼唤巡游巴士来自己的城市,伊利真正做到了万事有回应,在各大官方账号上保持勤更,对网友的呼声在第一时间给出回复,从而激发更多用户自发性的积极互动,推动相关话题不断发酵。



而不止于「听」,伊利更是让「听劝」与「宠粉」保持一致,即听取意见后能够迅速落到实际行动上,给到品牌的目标受众真实的感知。这也将每一次品牌与网友的互动,转变成一场在线联动的共创活动,而参与其中的用户们,也自然而然地为伊利带来了大量 UGC。

通过塑造起认真听劝的亲切形象,伊利真正做到了与网友们玩在一起,不仅是掀起传播声量的爆发,更重要的是,也在潜移默化间收获了更多忠实的消费者。


体育营销,伊利以人为先

可以看出,相比其他浮于表面的口号式营销,或单纯倚靠代言人流量效应的动作,伊利则更愿意静下心来,将运动员与消费者放在首位:

既积极尝试以更多形式去挖掘和展现运动员的闪光之处,又密切关注着消费者的动向,抓住运动员与消费者之间共通的触点,并落实到品牌行动上,从而引发大众的共鸣,让伊利一次又一次登上热搜。

实际上,自 2005 年正式签约北京奥组委以来,伊利一直将以人为先放在心上,数十年如一日地陪伴在中国奥运健儿身侧,为他们提供营养支持。在体育营销的领域,伊利既是走在行业前列的先行者,亦是长线坚持的深耕者,在对体育事业的长期陪伴与支持中,已然将体育精神融入了品牌基因。

作为中国的国民品牌,还在持续刷新体育营销的伊利,正在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特有的体育精神与那份不变的「热爱」。
© 本文系 SocialBeta 作者原创,著作权归 SocialBeta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