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在职场】当他们降薪跳槽时,他们在想什么
  clovey ·  2017-03-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作者:100offer。原载于作者个人公众号:【100offer】( im100offer )

跳槽涨薪在大多数人心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不论涨薪是跳槽的主要动力还是附加条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跳槽涨薪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然而,近期我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不少候选人在换工作时,不但没要求涨薪,反而选择了降薪。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不可思议,但任何一种频繁发生的现象背后必有其深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候选人放弃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好「钱途」,选择逆流而行呢?

降薪跳槽是为了弥补职业生涯中的欠缺

「他们中一人有着百度 T5 工程师的光鲜背景,也在创业公司经历过磨练;另一人是技术、产品双面手,手上握着众多 40K 以上的高薪 offer 。同样优秀的两人,却都在跳槽时选择了降薪加入初创公司。只为在自己的职业拼图上补上欠缺的那一块经历和技能...」

如果说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像极了打怪升级的话,硕士毕业后工作三年的刘俊杰的职业规划却像极了拼图集卡。

一年前,在百度工作了两年的 T5 工程师刘俊杰刚刚结束了一个技术项目。那时,工作一直比较顺畅的他觉得百度慢节奏的工作方式和过于长线的决策流程有些限制个人成长,经过两年的技术积累,自己也到了一个离开 BAT 的环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时机,就经朋友介绍去了一家当时正热的 O2O 行业的创业公司。

由于看好这家公司的产品和团队——突破千万用户的产品,由行业内明星人物组成的创业团队。再加上公司刚获千万美金的 A 轮融资,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自己加入后不仅可以和公司共同成长,还能在职业生涯中新添一份创业经历,所以即使是平薪,他也选择了加入这家公司。

和那些希望跳槽涨薪的候选人不同,刘俊杰的每一次跳槽都不是为了薪资。但由于入职后接受不了这家 O2O 企业过于官僚化的管理方式,入职不到一年的刘俊杰再次选择了跳槽。

在选择下份工作前,他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前两家公司的短板:之前做的都是产品内部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用户接触得比较少。所以下一份工作,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明确:去一家高流量的平台做面向用户的产品开发,弥补自己在用户产品经历上的欠缺。

因此,在当时有不少大公司的朋友用高薪和高职级向他抛出橄榄枝,100offer 平台上也收到很多诸如美团点评、58 同城等大公司的面试邀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决定降薪 25% 加入了现在这家 A 轮公司。

工作三年,跳槽两次,薪资不涨反降,这在大多数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当谈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时,刘俊杰的语气里却透露着洒脱与自然:「我在换工作时,除了看新公司的团队与自己是否契合外,最关注的还是自己这个阶段最需要什么,以及新公司能否满足我这一阶段的需求,薪资反而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他的职业规划就像拼图一样,每一次跳槽都是一次将自己的职业蓝图逐渐拼凑完整的机会。换工作应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是刘俊杰关于跳槽的观点。

如果说刘俊杰降薪 25% 让人感到诧异,那么从月薪 45K 降到 28K 的徐凡的选择就更加让人大跌眼镜。

一年前,在工作上被同事挤兑的徐凡决定离开他所在的那家公司。

原本,CTO 以换组和涨薪的条件挽留住了他,但经历过一番挣扎后,徐凡最终还是选择了离职,那时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是 45K 。

之后的几份 offer 里,有不少公司给他开出 40K 以上的月薪,他都没有动心,最后却去了一家月薪 28K 的天使轮公司。

究竟这家公司有什么特殊之处吸引了徐凡呢?一切要从徐凡对不同种类程序员的理解说起。

徐凡认为,程序员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全栈工程师知识面最广,他们工作的过程像盖楼,需要在很大的面积上往下挖大楼的根基;

第二类程序员是挖坑的,坑挖得比地基深,但是没有地基面积大。虽然在知识面上比全栈工程师小了点,但是深度更深。

而他自己则属于第三类程序员:挖井的。他目前在挖 iOS 和产品这两口井,彼此之间没太多交集,但每一口井都需要挖得很深。

而他选择降薪加入的这家做大数据的公司,做的都是非常底层的技术,公司不仅对技术深度要求非常高,做得东西也很有技术含量。这种机会是他当时面试的其他几家公司所不能提供的,而他本人也正好想将 iOS 这口井挖得更深一些,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纯技术领域的东西。所以几乎没怎么考虑,就选择了加入这家公司。

刘俊杰和徐凡跳槽时都遵从了从自身需求出发,既然他们可以为了工作经历和技术深度跳槽,其他候选人自然也可以为了涨薪跳槽,那么对于正处于缺钱阶段的候选人,比如要结婚买房、家庭困难等,自然可以为了更多的钱而加入一家公司。

但如果候选人不缺钱,即使降薪加入一家公司也不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降薪去的那家公司又正好有自己职业规划中需要弥补的那一块的话,那么降薪加入也不是太糟糕的选择。

况且降薪只是暂时,如果团队和领导靠谱,自己在这家公司也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还是有相当大的机会将降下去的薪资重新涨回去,甚至超过之前的薪资的。与此同时,自己还收获了欠缺的那部分工作经历和技能。这些都是让自己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更有竞争力的「潜在财富」和「长期收益」。

就像徐凡说的「降薪跳槽就像买彩票,买之前要权衡好中奖几率的大小。」

他降薪跳槽后的经历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当时我降薪去的那家公司公司正处在天使轮阶段,进去以后可以拿到一定期权,同时做的事情和团队都很不错,从长远角度看算是一种投资,同时也满足了我对技术的一些渴望。」徐凡这里所说的投资并不局限在股票期权这些物质上的投资,更多的是个人技能和经历上的投资。

「如果某些技术是高薪加入一家公司几年时间也学不来,降薪去一家公司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学到的话,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挺划算的。」徐凡说,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当时被降掉的那部分薪资,等于给自己在新公司的成长和学习交了学费。

现在,当时在许多人不解目光下降薪加入现在这家公司的徐凡,不仅在一年内连涨三次薪水,从 28K 涨到了 42K ,还收获了当初加入这家公司时想获得的「长远回报」:在技术上深挖的机会。

说到底,一个人的职场价值从来都不是靠头衔、薪资、所处的公司大小这些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你的头脑、能力和阅历。

采访结束后,刘俊杰的招聘体验师告诉我,他现在入职的那家公司的部门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赞不绝口。

徐凡所在的那家公司也在一年时间内,就从徐凡刚加入时的 10 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 70 多个人。公司的成长速度超出了徐凡的预期,他坦言,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比在前几家公司工作两三年加起来的成长速度都快。

「还是蛮划算的。」徐凡笑着说。

好的求职体验往往就是这样:候选人和企业双方各取所需,共同成长。

降薪跳槽是为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两年一线互联网公司+一年创业公司经历+ 2 个月的美国求职之旅,回国后的许平不仅手握微软、腾讯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offer ,还有多家初创企业开出高出同龄人许多倍的薪资邀请他做技术管理,诸多诱惑之下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技术这条路,哪怕降薪也在所不惜...」

大公司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两三年前,正是某一线互联网企业靠着饥饿营销蓬勃发展,在国产手机届大红大紫的时期,而当时正在里面做开发工程师的周会勇却并不开心。

「那家公司的老员工普遍年龄比较大,平均在 30 岁以上,思想比较保守,问题经常讨论不到一起去,也听不进下面员工的意见。在里面做了两年后,觉得自己的天花板到了,就想出去看看。」

当时的吴会勇就有去美国工作的想法,并且在国内成功通过了某国际一线互联网企业的三轮面试,最后由于 headcount 的原因与之失之交臂。但这次经历坚定了吴会勇出国工作的想法,这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一想就是两年。

虽然他后来又去了一家云服务相关的创业公司当技术经理,但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相比费心费力的管理工作,他还是更喜欢纯技术领域东西。目前阶段,他对许多新技术都充满了好奇,而管理工作分散了他太多精力,使他不能专精在自己热爱的技术上。这也为他后来跳槽时拒绝了好几家技术管理岗位埋下了伏笔。

离开创业公司后的吴会勇重拾美国梦,为这,他已准备了两年之久。今年 4 月,成功申请到美国签证的许平踏上了那个他心心念念的硅谷,在投递简历和朋友内推的方式下面试了几家当地互联网公司,如 Airbnb 、亚马逊等。但由于签证、语言和沟通等多方面原因,这次赴美求职之旅并不顺利。

「最大的困难来自英语。主要还是怪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在面试时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工作经历。」很多时候,他能听懂面试官的问题,却不能用英语做出完美的回答,大部分面试都败在了英语的石榴裙下。

两个月后,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公司 offer 的吴会勇决定回国。「当时感到非常失望。」吴会勇说,这种失望主要来自于自身准备的不足。

回国后的吴会勇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开始看国内的工作机会,他没有放弃美国梦,却深知自己需要更多磨炼。很快,他手上就有大大小小近十几家公司的工作机会。这时,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摆在了他面前:一边是去上海做技术管理的高薪职位,那边有腾讯和几家创业公司的 offer 在等着他;另一边是留在北京做纯技术相关的工作,但是薪水方面会低很多。

在两座城市几经辗转后,最终,北京一家做大数据的初创公司抓住了他的心。当 100offer 问及他为何没有选择上海的大公司时,吴会勇是这样回答的:「我如果去上海的大公司当技术经理,一定又回到了两年前在小米时的工作状态,做着螺丝钉的角色,一切以老板的想法为中心,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看上去很忙,却忙无所获。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倒退,我不想这样。」

吴会勇在加入一家公司时,最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即开发管理流程是否高效、技术学习氛围是否积极上进、团队成员的水平和眼光是否一致等。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应该不受环境的限制,以最大的自由度去完成工作,这是工作三年后的吴会勇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工作模式。

他现在所加入的这家公司正是满足了他对环境的这些要求,才让他心甘情愿地在众多高薪 offer 中选择了降薪加入。

目前这家公司做的是完全开源的项目,可以直接对接全球码农,环境十分开放。公司里除了人事和销售之外,其他人全部都要写代码,像硅谷的那些创业公司一样,技术大牛比比皆是,程序员文化浓厚。谈起这些时,吴会勇的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满足。

一个在技术上有追求的人,很多时候是把金钱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置身事外的。聊天过程中,吴会勇不止一次强调自己换工作时根本就不在意薪资,其实他根本不缺高薪工作,他缺的是一个能够让他最大程度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和一群牛人一起做一件很牛的事情。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候选人可以考虑降薪加入一家公司呢?吴会勇给出的答案是:如果那家公司能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那就值得降薪加入。

采访最后, 100offer 和吴会勇聊到现在社会上比较浮躁的创业风气。很多创业公司在招人时没有一套规范的薪资体系,导致出现了许多公司高出常规薪资很多倍去招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某些尝到甜头的「幸运儿」领着一份与自己能力并不匹配的高薪,也让他们身边的许多候选人在找工作时要出不切实际的期望薪资。

一旦市场冷静下来,这些泡沫薪资就会被无情戳破。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些曾经领着丰厚薪资的候选人短期内无法接受降薪跳槽,而恢复理智的企业又不愿开出高薪去招一个与职位能力并不匹配的候选人,这个时候悲剧就发生了。

降薪跳槽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从线下传统企业到互联网创业公司,杨凯为华丽转身付出了降薪的代价,但是和更优秀的人一起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他却收获了更多高薪所无法提供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大概可以分以下几种: 

1.感兴趣但钱不多

2.不感兴趣但钱很多 

3.既不感兴趣钱也不多 

4.既感兴趣钱也够多

4 大概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工作,但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更多人在找工作时,会在兴趣和钱之间做选择。

两年前,刚刚毕业的杨凯加入了一家线下培训的传统企业,随着互联网创业的热潮愈演愈热,公司领导也开始考虑转型互联网,做些线上的工作。

但由于传统企业领导有着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既不舍得在线上推广和技术维护上花钱,也完全没把心思放在互联网上,理念的不合和对线上的忽视让核心工程师们选择集体出走。工作两年,如今已成为技术主管的杨凯就是其中一员。

受限于传统企业的工作经历,杨凯在 100offer 上只收到了三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邀请,但是杨凯非常重视这些机会,在面试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去了解每一家公司的情况。有了上家公司的经历后,相比薪资待遇,他更在意所做的事情自己是否感兴趣,以及有多大成长空间。

幸运的是,他在第一次面试时就遇到了自己满意的公司。他不仅认可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在面试过程中被 CTO 的人格魅力征服,所以即使是降薪,也选择了欣然接受。

实际上,杨凯也并不缺乏涨薪的机会。当他告诉老板要离职时,老板以涨薪和提供股票期权的方式对他进行了挽留,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对那家公司所做的事情实在不感兴趣,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也并不看好,所以即使是加薪我也不想再干了。」杨凯说。

目前杨凯入职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已有快一个月时间,他在工作中也见到了许多和上一家公司不同的现象。比如同样是遇到了一个 bug ,上家公司的同事之间会相互推诿责任,这家公司的同事们却是二话不说先把 bug 改好,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同样是线上推广,这家公司的老板深知花钱必不可少,上家公司的老板却处处打压不愿把钱花在线上。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不同。

降薪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往往需要勇气。许多传统企业的候选人一方面迫切地想转型加入互联网公司、紧跟时代潮流,一方面又对互联网公司的不稳定性和快节奏充满了恐惧。而互联网虽然是一个高薪行业,面对无相关经验的候选人时还是会理性对待,是否愿意降薪加入互联网公司,就成了大多数没有经验的传统候选人跨不过去的那道坎。

而凡事想要回报就必须先有所牺牲付出,太过贪婪又不愿牺牲的后果往往就是一无所获。杨凯正是因为清楚地明白这点,才能做到在薪水和兴趣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兴趣。

■ ■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降薪跳槽?从上述几位候选人的亲身经历可以发现,当你对个人成长、兴趣和经验等这些「软性价值」更在意时,会对薪资待遇这些身外之物视而不见。

在个人职业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就像我们永远无法赞同在大城市打拼就比在小城市努力更有成就感一样,大城市有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小城市也有兢兢业业讨生活的「拼命三郎」。

只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喜欢走那些少有人走的路。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他们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你呢?是正在低头看着满地的「六便士」,还是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

(注: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