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在职场】工作初始三年要做的一件事
  clovey ·  2017-03-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作者 奥美副总裁:古里奥,公众微信号古里奥ID:coolioyang

上学的时候总有一种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老是说自己并没有努力,也没熬夜,什么都没做,但一考试就满分。偷偷学的学生,让我们都陷入了既然大家都没有好好努力,那我跟大家一样就安全的思维模式。结果到最后,发现自己跟别人差别特别大。

工作也是一样,所有人每天一起来一起走。聊到工作的烦恼,好像每个人说的都一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跟大家都一样,没什么好特别注意的。结果到升职的时候,却总有人比自己快,老板的赏识也好像总是倾向于这些人。

在职场的发展道路上,不排除有很多客观的因素。比如老板跟自己是否聊得来,是否碰到不错的项目,所做的工作是否在上升趋势,但还是不能小视主观因素所创造的不同。就算再困难的工作,有准备的人也总是表现的更出色。到底是什么让一部分人的工作更出色的呢?

我个人的经验是「无时不刻的主动学习」

脱离学校环境之后,突然再没有人告诉你应该看什么书,做什么功课,背诵什么段落,慢慢大家也就放下了学习的能动性。习惯了被动的学习,突然没了强制,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又没有养成,很多人在工作的初始几年就完全摒弃了学习。一直到工作了五年八年后,才又意识到新知识的重要性,但自己的职业晋升已经比别人慢了。

怎么主动学习

以我个人经验来看,所谓的学习,并不是一定要端着书去阅读。那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任何可以获取自己并不了解和熟悉的信息与科学的过程都是学习。要获取这些东西,可以通过人,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书本,甚至是思考。

向人学习:向前辈询问,主动邀约前辈吃饭喝茶咨询,跟其他岗位行业的人闲聊讨论,看知名人物的采访和观点等,都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方式。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向别人学习可以是有计划的刻意行为,也可是偶发但在当下迅速整理和记录的过程。

我们做广告的经常苦于不太了解市场和消费者。偶尔跟不同的人闲聊,就可以作为契机去了解他们眼里的品牌,市场和消费决策。比如过年回家跟亲戚聊天。这些沟通不需要刻意,但在沟通时要注意一边倾听一边在脑子里面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规律。

如果碰上了工作的困扰或专业的难题,就要主动去邀约可能有帮助的人士沟通。比如我们不懂做网站的流程和基本逻辑,可以约搞编程的同事一起吃个饭,听听他们的知识。但这种沟通切忌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一定要切实工作的情况具体求教。比如,与其问 「现在你们网站建设都是什么流程?」还不如问 「请问您觉得现在做网站跟别的部门合作,最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寻找知识:不管是通过网络,杂志还是书籍寻找自己想获取的知识,都要注意要从小点入手,不要想的太大太高。

比如,与其想「要读哪本书才可以提升自己的广告知识」还不如想「为什么杜蕾斯的社交推广做的这么好」。 如果从这个思路出发,要做的肯定是先去看看杜蕾斯的微博微信,看看都发了什么,然后再去百度或知乎上搜寻一下相关的答案,看看有没人说这个问题。

在搜索的过程中,会读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如金鹏远。那就再去搜一下这个人,看看他出过的文章或者购买一些他的书。在他的知识里面,你又会看到新的品牌,案例,人名,那就可以再往外去寻找。这样一层一层的拓展知识,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当然知识面也被扩宽了。

注意到我说的通过思考去学习吗?前面讲到了,不管是问人还是读文章,不断的归纳,总结,寻找规律,在脑子里试图罗列自己的观点。比如,通过研究杜蕾斯,你认为「它的成功是因为追热点」。

这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但这个观点成立吗?可以再通过问人读文章去论证,最后可能会形成新的观点。这样循环复始,很快思想的深度也就有了。

学什么

每次我说到面试或者找工作的话题,都一定会说「软技能」及「硬技能」的缺一不可。软,说的是可以在任何工作中适用的技能,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电脑使用技能等。硬,说的是跟你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比如,广告视觉制作,策略撰写等等。

建议平时主动学习尽量多倾向于硬技能。并不是软技能不重要,而是那些技能会在你主动学习硬技能的过程中被学会,不需要专门去学。通过学习广告如何能做好,别的品牌是怎么做的,你肯定有了学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你在跟别人沟通时,自然言之有物,而且会让人信服,也容易成为专家。因此,你的专业沟通表达能力就会间接的提升,说话的时候你会更自信,跟别人交流时也很容易马上有反馈,而不是一问三不知。

但如果过度去寻找软技能的解决方案,比如去问人或者读书研究如何做好演讲,如何提升英文,不但你会发现收效甚微,有时候还会被人觉得你并不是一个踏实想学习的人。

区别不会马上显现

主动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它绝对不会马上即刻给你好的反馈,让你成为人上人。当学习累计到一个爆发点,你的才能会被认可。这个爆发点虽然没有科学性的时间规律,但我倾向认为是三年。

一般工作前三年,都是在为某个专业打基础,摸索学习自己,学会适应一个行业。这个适应期如果通过平时主动学习加以辅佐,不止适应的更快,而且从「小白」到「专家」的过程会更顺利,也能减少自己的痛苦和彷徨。

领导们意识到某个员工特别内行且善于学习需要一点时间,可能是你工作的半年,一年之后。意识到之后就会被安排一些特殊的项目或者职位,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这个员工的真实水平,并且给予锻炼。在新的职位上再次证明自己,可能又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等领导确认该员工是「尖子生」之后,就会开始予以重任,开始有更核心的事情可以做。接下去职业的发展也会相对更快更顺利。

因此,在意识到自己比同辈发展的更顺利,更有才能之前,三年大概是一个常见的区间。这个期间坚持不懈的自我督促,无时不刻的自我主动学习非常重要。

以上,同行见笑。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