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诸位咖啡爱好者是否都有一个入坑的契机,对我来说,就是三四年前一杯 15 元的 MANNER。
作为诞生于 2015 年的上海本土咖啡品牌,MANNER 起初只有一个仅仅两平米的沿街门面。称之为迷你店都不那么合适,更接近于一个随买随走的咖啡窗口。但就依靠着这 2㎡ 的起点,如今它已拥有百余家门店。并且就在上月,MANNER 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再度上升,约为 13 亿美元。
所以这个小小的咖啡品牌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上海脱颖而出?
不变的性价比之王
要说 MANNER 的优点,所有光顾过的咖啡客大概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性价比!」在一杯精品咖啡少不了三四十的上海,MANNER 只需 15 就能喝上一杯美式或拿铁,如此亲民的价格着实少见。但咖啡的味道与口感没有因价廉而逊色,超高品质令人惊喜。在精品咖啡中够平价,在平价中又够优质,MANNER 就此凭着 2㎡ 站稳脚跟,在沪上咖啡圈中建立起口碑。
如此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是基于「让咖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一以贯之的品牌理念。MANNER 认为咖啡应是一种亲民的所有人消费得起的健康饮品,希望将好咖啡带到每一位顾客手上。因而在获得融资后,近几年 MANNER 加速拓店,目前已开设 100 多家直营店,其中近九成门店位于上海。就像首店落地于充满烟火气的南阳路,在门店选址上,MANNER 也秉持着品牌理念,将咖啡带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切面。紧挨菜场的铜仁路店并不显得违和,在最有市井气息的场景中喝杯咖啡,别有一番情调;而与美琪大戏院的合作,则是将曾经的售票厅变身为咖啡店,复古风格的装潢与戏院保持着一致的格调,等待演出开始的时间正适合一杯咖啡。
集装箱、巴士店、独栋店……从早期的小店模式到多元化的形态,MANNER 在空间营造保持相近风格的基础上,将灵活的店面融入不同生活画卷,以输出品牌的咖啡文化。与此同时,咖啡的品控也没有下滑,还衍生出同样平价高质的面包、轻餐等新产品线,愈加丰富了线下场景的综合性——就在今年年初,首家集咖啡、烘焙、轻食于一体的 MANNER 成功登陆环球金融中心。
5 块钱的环保初心
或许你觉得 15 元的精品咖啡已经很便宜,但 MANNER 告诉你还能更便宜。为了倡导消费者自带非一次性纸杯以减少资源浪费,MANNER 将口头的倡议化作实际的让利——自带杯即可减 5 元。无论是最初的 2㎡ 窗口还是现在不断涌现的新店,这一点没有丝毫改变。MANNER 用切实的行动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带动顾客养成良好习惯。自带杯去 MANNER 打咖啡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门店忙碌时还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极简风的操作台上摆满了一排斑斓缤纷的随行杯。每一个杯子背后,都是 MANNER 对于环保真挚的热诚。
在不动摇的让利之外,MANNER 也积极加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年夏天,MANNER 先后与欧莱雅中国公益展、《嘉人 NOW》首刊携手发声,都以提供限量联名外带杯套的形式,向习惯使用外带杯的顾客传达环保理念,也希望借助有设计感的杯套周边让环保深入到年轻潮流的生活方式之中。
向着年轻的「Manner」
与联名、活动层出不穷的其他饮品品牌相比,MANNER 并未随着拓店的加速而变得急躁,仍专注于产品本身的钻研,逐步探索与品牌相契合的内容,加深与以年轻一代为主的核心受众的链接。今年年初,素来精益求精的 MANNER 选择了同样上海起家的百年品牌光明乳业,使用光明的「奢侈品」致优娟姗鲜牛奶推出了一款上海拿铁。对于上海年轻人来说,光明牛奶代表着一份儿时陪伴,MANNER 抓住这一情感触点,一句「不知从何时起会习惯性在牛奶中多加一份浓缩」挑起长大带来的复杂心绪,为这份城市限定附加了地域性的情结,得到热烈反响。而相对价格较高的限定联名产品,既没有影响品牌本身「精品平民化」的宗旨,又适当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尝新的喜好。
另一方面,深知如今的年轻咖啡爱好者喝的不止是咖啡,更是背后的文化与调性,MANNER 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文化建设,不仅以咖啡课程、拉花比赛等丰富自身咖啡文化,还深入至其他文化圈层之中。MANNER 曾现身加州飞虹 Vans 文化体验展,以定制饮品共同彰显创意化的自我表达;去年年底,MANNER 则与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剧《白夜行》联手开设快闪主题店,主演刘令飞更是空降现场亲手制作咖啡。
年轻的 MANNER 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步调和态度,让咖啡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的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