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到上海,卡地亚收藏了千百棵「树」 | 片厂今日荐
  juicy_cc ·  2021-07-14

环保仍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关键词,在品牌的领域,关于可持续、生物多样性、重返自然的话题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着,不是一两句响亮的口号,而是潜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知道甘蔗可以做鞋吗?Timberland 今年推出了一款甘蔗鞋,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把甘蔗穿在脚下。

你知道回收利用有多少种姿势吗?麦当劳开始「收废品」了,废旧塑料产品重获新生再次被需要;百威把酿造过程中产生的谷物废料等,改造成巨型游戏手柄、迷你名画夜灯等生活艺术品。

麦当劳「重塑好物」系列之懵懵小象

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召唤下,我们见证了「物」的千变万化,也再次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卡地亚就用它擅长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观察窗口,「树,树」的展览如期而来。当我们的视线回到「树」的身上,这个自然界的主角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展览在多个领域展开,描绘了属于树的那一篇章。

多视角

「树,树」最有亮点的地方在于展览采用了多视角,卡地亚用科学知识、审美沉思、生态挑战三条线索串联了整个展览,汇集了植物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建筑师等群体的感悟与思考,通过他们的观察创作,观看的人便可以构建与树的亲密联系,游荡在艺术创造的自然界中。

不仅仅从艺术领域体会树的美,更有科学的知识显示客观存在的、最原始奇妙的自然生命。用笔勾勒树的姿态是作品,播撒一片种子,长成风景后便也成了作品。

看见作品,也要走进作品背后的故事。卡地亚专门拍了系列纪录片,开启了这场视听之旅,以便观众理解这些创作者们如何把自然变成自己的作品。

植物学家朗西斯·阿雷为展览呈现的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他旅行写生,探索植物的神秘面貌,而这一切令他心潮澎湃。喜欢树,因为它们低调自在地活着;花几个小时画一棵树,只为向人们传达生物多样性的未知。

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就是那个洒下一片种子种出风景的人,他展览的装置作品《风景传记》是这片植物的记录,藏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自然,传达着不断更新的可能。

阿丰索·托斯特是一个很会摆弄木材的人,他在收集工具并在它们的木柄上进行雕刻,让木材找到了新的意义,他说「唤醒木材,让木材的记忆回归树木」,在雕刻过程中,他思考人、树和自然的融合,使作品获得一种开放向外的理解。

举例到这里,「树,树」的多视角已经有所显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故事就不一一展示,欢迎自行探索。

主题呈现

不只是在倡议环境保护,让我们关注到生物与生态,卡地亚以树作为出发点,探索的是树在自然的存在,定义树的角色。同时,在各位创作者的理解阐释中,展览也进一步诠释人要如何将树视为同伴,与树共生,引起观众的思考。

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一个展览中会有这么多种呈现方式,有这么多身份不一的创作者们加入,无论从多少维度展开,最终都落实到同一个主题之下,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自然与人强烈的关联。

拓展与探索

这个主题展览原本 2019 年在法国巴黎的进行了首展,曾大受好评。这一次,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开联合策展,中外策展人为此呈现了一个新的版本,加入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为本土的观众搭建更有共通意义的理解空间,把距离拉近。

胡柳用铅笔描摹了植物轮廓,画出了流动的意境:

张恩利作品中的树像是老人的肖像,缓缓讲述着过往的岁月:

作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推出的展览之一,「树,树」完全彰显了基金会促进世界各地艺术、科学、音乐等各类领域杰出人物对话碰撞的宗旨,成立于 1984 年的基金会成为了品牌进行艺术营销、提升品牌调性的代表之一,发掘过多为艺术家,为他们的展览赞助,比如当下热门艺术家蔡国强在多年前就与基金会建立了联系。

基金会不仅藏品丰富,其策划过的展览就遍布多个国家,在品牌艺术领域找到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从「树,树」再次认识卡地亚,惊喜远不止于此。

    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