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酱油广告竟能拍出点反讽的荒诞感?| 片厂今日荐
  陈又橙orange ·  2020-11-19

提及酱油广告可能会被无聊的卖点成分劝退,隐约还记得李立群老师坐着直升机里卖力地和你说「就在这里晒,晒足 180 天」,想以溯源的形式证明酱油原料的优质。 

不过都 2020 年,酱油这类隐于我们美食角落的调味品若还想拍广告,在消费力最鼎盛的年轻市场里占得一席之地,恐怕得玩点新花样。

不过千禾倒是起了一个好头,它携手环时互动拍摄了一支很另类的酱油广告《舌根上的男孩》,讲述了一个荒诞谣言的诞生过程:老张家的孙子如何从会「打酱油」到「长出三头六臂」飞升上天的。

架空却更现实的世界观

第一次看到片名《舌根上的男孩》,并无感觉,但看完整部广告,却意外发现了名字的巧思,片名的补充完整应该叫《被嚼舌根的男孩》,一个从未被看见过的男孩,在旁人你一嘴我一嘴的拼凑中逐渐失真,变得「面目可憎」。

故事发生在人头攒动的「大实在村」村口,对「大实在村」的村民来说,这里就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被口口相传,最经常听到对话就是「你踩我脚了」和「对不起」,但这些毫无信息点的话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是给予不了人嚼舌根的想象空间的。

所以当那个大家不曾见过的老张家的孙子「会打酱油」的消息传出来后,大家就有了传播的「乐趣」,小孙子在村民口中,从「打酱油」、「打老张」到「掀起了大浪」再到「三头六臂」、「上天」... 

想想这里的「大实在村」和我们现在冲浪的网络村也是不尽相同,碎片化的信息,轻信谣言,放大情绪,最后出来的谣言和「三头六臂」一样离谱上天。

反讽高潮下的强烈对比

影片是用一种夸大荒诞的形式讲述谣言的可笑之处,人们口中随意的添油加醋再加一点猎奇的脑补让谣言长出各种奇怪的「器官」,于是谣言跑得更快了,也错得更加离谱了,所以最后都出现了「六头十二臂男孩,徒手升天」这样的新闻。

但这样的谣言堆积得越高,之后的对比也变得越发深刻、令人回味。 

小孙子抱着酱油默默从蜂拥而至的媒体中穿过,回到屋里与爷爷吃饭,饭桌后的电视还播着媒体们的无良报道。

直至最后爷爷的一句话拉回现实「说话呀,就跟这酱油一样,干干净净的就好,要是加些乱七八糟的,就变味儿了」。

影片就此结束,给我一种一气呵成,头尾呼应,恰到好处:「打酱油」的谣言最终回归到产品上,点题千禾酱油的「零添加」,从头到尾的故事逻辑自洽,不是无厘头的发散。

更重要的,这也是一种品牌价值的思考与输出,有力突出产品特色,希望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零添加的食物世界,又用一种荒诞形式批判了当下人们对于无端谣言的传播,希望能构建一个更干净,更美好的世界。

当下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簇拥的热情,犹如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没过多久就会丢之不顾寻找下一根稻草了,所以品牌不要盲目做「娱乐至死」的稻草,偶尔跳脱出那个热点圈子,保持点距离,进行一些普世的思考,或许更能帮助品牌建立体而丰富的社会形象。

慢一点、有温度的品牌

也是因为这个广告第一次了解到千禾这个酱油品牌,千禾主打高端有机酱油,从顶端切入市场,主打「零添加」的品牌理念,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愿意选择符合其生活理念的产品,千禾的「零添加」也正好契合了消费者对于健康食物的需求。

为了更好传递出品牌对于健康食物的专注和用心,千禾的营销举动也是一直是慢慢来的,8 月份的时候千禾员工写了 100 封信,想用写信这种笨拙的方式和消费者沟通,显然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但对于酿酱油这个职业来说,效率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时代在追求快,千禾想把一切都交给大自然,真诚地面对每一粒原料,等待时间的答案。

最后的最后-小彩蛋

据说因为广告上线大受好评,于是环时又请到了给《舌尖上的中国》配音的李立宏老师带来二次创作版,看完之后感觉讽刺意味又多了几分。

    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