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首设短视频「探索」单元,探讨短视频内容的更多可能
  clovey ·  2019-06-24

移动互联网愈发成熟,短视频也逐渐成为大众最关注和喜爱的影视样态之一。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嗅到这个趋势,首次设立了聚焦短视频的「探索」单元,旨在为优秀青年导演们搭建更年轻、多元、活力的展示平台,助力其探索光影向「未来的延伸」。

6 月 19 日,短视频「探索」单元亮相上影节,除了公布由演员吴君如、演员陈柏霖、青年导演麦子、青年导演周圣崴以及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斌等评委推选出优秀的短视频作品,他们还探讨了短视频行业未来的各种可能,以下为论坛的精选内容:

手机移动终端时代短视频内容会有哪些创作的方向,如何影响创作者?

青年导演麦子:不管是短视频还是短片都得很多青年导演很多的机会尝试自己做导演,自己主控做一个东西。不管从资金方面还是现在的创作环境来说一部长片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非常浩大的。我们怎么样尝试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最简单的就是用短视频试水。短片跟短视频不太一样,短片相对来说要有一个剧情,要有开始,有结束,更像是一个短小说。短视频如果用文学来比喻的话,可能是诗或者是散文,以小见大,里边涵概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并不是说它比短片更低配,而是说它比短片更自由。

而且如今竖屏视频出现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制式,最初在我做《大象》这个短片的时候我考虑过竖屏,曾经用的是电视,是 4:3,现在是宽荧幕,所以是 16:9。但现在我们渐渐越来越多的短视频都是通过手机来看,手机是竖屏,何必要让用户多一个动作。我看很多人这个功能还不太好用,我们就希望有一个视频一点开直接是手机的画面,完全符合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观看这个内容。第一个短片我想这样做,也是考虑到后期是否还有其他的机会,是否接受电视机的转播、电脑的放映和大荧幕的放映。当时我们看不一样的题材,如果这个东西非常清楚针对手机用户,我希望在手机上大量传播我可以放弃其他的可能性。非常有意思,以前黄金 4:3 都是横向的分割,现在做竖屏视频传统的审美和构图都要受到挑战。这是一种新一轮的改革,包括审美和构图,包括摄影师,因为摄影师的眼睛是宽的,肉眼看到的拍到的东西很不一样。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到底年轻一代在手机终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想要看到什么样的短视频内容?

抖音市场总经理支颖:我觉得平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是很小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女生妆前妆后,包括搞笑段子。另外是技术,转镜等等。很多视频早期非常火。但是当我们平台渐渐大了,日活用户 2.5 亿,反而分享生活的视频越来越多,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生活就是周遭。我们发现被算法推荐出来最精彩的视频真的就是普通生活里边最精彩的瞬间而已。这是现在非常广泛的内容。

最近我发现非常多的有一些明星,包括影视内容越来越多的爆火起来。去年贺岁档的时候超过 90% 票房的片子都在抖音进行了宣发。第一个点除了传统的预告片在抖音播放量还可以,最大播放量反而是 UGC 方向的视频。比如说拍一个片子快结束或者看片子的时候观众反映,把很多观众哭的视频剪辑在一起。前一段时间拍大家在电影院里边大合唱的场景。这些场景反而号召了更多用户想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他真的去看了。

第二点,这件事情也会跟电影票房联结在一起,比方说《疯狂外星人》的电影,我们看到购票平台上购票数据和抖音宣发数据基本上是一致的。我最后发现比较火的内容反而是知识窍门类的内容,大家在一天刷了很长时间的短视频以外,最后安慰自己还想看到有用的,你就会看到教我学英语的或者教我做菜的,化妆的,护肤类的。各种各样有用的事情。我最近看这些有用的事情超过 1 万粉丝以上的大概已经有 2.4 万个帐号了。

对于非常好的创作者,首先产品的基础机制会根据不同视频的点赞率、分享率和动作率用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当然我们会对优质内容进行扶持。前一段时间抖音从最开始 15 秒的限制已经全部用户放开到 1 分钟了,从视频题材来讲内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拍摄、剪辑,专业的工具就上来了。15 秒就是手机拿出来随意拍一下,一旦到 1 分钟就开始有人剪辑,会拍摄更长的内容,所以整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会扶持这部分优秀内容。

短视频内容的商业化有什么可能性?

艾瑞咨询总监韩怡:作为艾瑞 17 年关注新经济领域,并且做相关的研究,对于内容方面,IP 价值方面一直做相关的研究。我们看到短视频营销是企业现在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双微一抖」。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预估到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 2018 年增长 520%,2019 年预估有 130% 左右的增长。我们非常看好短视频这个行业。我们把它聚焦到电影或者文娱这个行业我分享一些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第一个是大批量的明星确实入住到这些短视频平台,包括短视频有非常好的社交属性,可以帮助一个内容很好的扩散、爆发,并且有极高的互动率。所以他们可能会选择这样的平台作为跟粉丝之间加强互动,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媒介。我们看到过年的那阵子吴亦凡和一个素人隔空喊话,那个视频是非常有趣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前辈郭冬临老师自己的帐号是的「暖男先生」,我不知道有没有关注?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上都是过千万的粉丝量。而且郭老师自己是有矩阵的。这个是属于跨界打劫,跟我们平台上的一些素人有太大的优势了。这是我们第一个看到的趋势。

短视频平台作为电影很好的宣发渠道,我们看到《复联》上映的时候二哈传媒下面的一个帐号是我一直关注的,采访《复联》里边的两位男主角,通过非常有趣的提问方式增加粉丝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这些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跟《复联》相关二次创意的小片,非常有趣。他们为什么会自然而然成为「自来水」呢?为什么给这些内容主动的增加暴光?因为电影内容自身是有吸引力的。

今日头条洪绯:我们关注几年用户在今日头条的消费习惯,我们特别能感受到短视频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印象中大概三四年前头条上的用户还是图文为主,但是从 2017 到 2018 年我们发现短视频用户消费时长和观看量已经超过了图文,越来越多的用户会看短视频,同时也会看图文。我们觉得用户的需求确实被激发出来了。

因为过去一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创作者特别繁荣,不管是 ODC 还是 UDC,不管是工作室、团队还是个人,今天全部投入到短视频创作里边。我们很有信心,未来一两年这个生态会继续的繁荣下去。因为头条是个性化的分发平台,最早的用户会关注资讯类的内容,相对来讲会年龄层会偏大一些,兴趣会相对集中一些。我们发现过去一两年时间用户的兴趣快速泛化,头条上的兴趣分类可以分 300 多个。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兴趣分类下面都有非常大的用户在消费。前段时间我们看数据,钓鱼这个品类每天有几百万个用户看下面的内容,还有三农领域,每天有乡野美食。还有很多留学生拍的视频非常受欢迎。

我们看到今天任何一个细分领域这些都是趋势。我们跟行业制作者交流的时候,影视行业大家关注的题材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关注娱乐、情感、生活。从平台的角度我告诉大家今天有 300 个题材,每个题材中间都有非常多的内容,非常多的创作,非常多的故事。

第二个发现,当用户的兴趣泛化之后,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的用户愿意在平台上讨论,交流自己的生活感受。我们也跟很多影视行业者交流,我告诉大家你们在头条上面发起一些问答,过去我们做过一些尝试,前段时间跟张一白导演的《来电狂想》,头条的用户有很多人是真实的生活经历。当时我们发起了一个问答,有多少人敢把你的手机给你的另一半看,结果有上万个回答和讨论。你会发现有大量的用户不是简单的观点,是体验式的回答,会把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经历表达出来,上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在这个地方找我们的故事就好了。

第三个发现,我们发现今天短视频不单单是一个内容平台,它是一个内容的发起者,今天我们发现有很多线上内容是从一个短视频发起的。但是我发现一个视频播放之后今天所有的社交媒体上会有二轮和三轮的传播,会有后续的发展和讨论。我讲的是前半场的内容,有了短视频之后围绕这些视频大量的创作者会进行二次的发酵和讨论。这是完整的内容价值。最近我们会开启联合制片人计划,我们会找到好的导演和制片人,我们去制作一些有话题性和探讨性的内容,不用很长,就是一部小视频,但是能够引发大量后续的讨论和发酵。同时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过去大家说卖一部片子会卖一部影片,今天头条会探寻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会把短节目和后续所有的发酵内容打包起来。最终这些内容的合集是创造整体的内容价值。

    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