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拉同步推出短片《玩具吧羽绒》,以「女儿的玩具羽绒变小」为叙事起点,讲述了一位妈妈将旧羽绒服改造成羽绒玩具的温情故事。不同于以往以孩子为主角的童装叙事,这一次,巴拉巴拉还将镜头对准了「妈妈」。片中,「担心是骗子」、「辅导作业焦躁」、「面对死亡哭泣」等片段,勾勒出了年轻一代父母的真实与脆弱。另一方面,借由孩子的视角,让妈妈能够「学会相信」「重新定义输赢」「珍藏美好回忆」。

片中配乐选用了熟悉的《送别》旋律,通过不同的器乐以及节奏变化对应不同的情感状态,强化了影片的代入感与记忆感。

通过镜子式的对照叙事,呈现出更年轻化的亲子关系——每一个小朋友长大的瞬间,其实也在反哺大人。片中「不要做一个英明伟大的妈妈,做一个孩子吧」等台词,更是精准切中当下社会里的「母职焦虑」。相比于强调理想化家庭的传统广告,巴拉巴拉选择用一场平视的叙事,倡导父母放下身份束缚,以平等视角与孩子相处,延续品牌长期倡导的「大朋友与小朋友共同成长」理念。



今年三月,品牌曾以短片《中国的小朋友》短片传递「大朋友其实也是小朋友」的主张。此次结合冬季羽绒服品类特性,品牌延续这一理念,通过「羽绒玩具」深化亲子陪伴的双向叙事。
线下,品牌在全国九城地铁站及四城户外大屏播放亲子故事,通过真实家庭故事强化共鸣;并在上海打造「羽绒玩具屋」限时快闪,在成都、武汉、扬州、无锡四城启动「玩具屋飞屋巡游」,将亲子陪伴转化为沉浸体验。




此次,巴拉巴拉将羽绒服改造成为「玩具」,让成长的记忆可感、可知。在产品层面,品牌打破「衣物淘汰即废弃」的消费逻辑,赋予旧衣情感再生能力;空间层面,将零售场景转化为亲子陪伴的社交场所;文化层面,则呼应 Z 世代家长对「高质量陪伴」的需求,持续构建差异化情感 IP。[Social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