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活动非 SocialBeta 官方组织,发布为传递更多资讯。图片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近两年,消费赛道再次成为投资者的热门选择。一批新锐品牌超越前辈,站上品类的销售额塔尖。它们切入一个细分定位,用一套互联时代的玩法攻破传统品牌铸造的堡垒。但无论资本如何热情,最终的选择还是在消费者手上。
近日,《第一财经》YiMagazine 在上海举办第四届「未来商业秀」,并发布「2021 第一财经年度金字招牌」和「2021 年度第一财经新国货榜样」。数百位品牌代表、专业机构嘉宾以及消费者聚集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 「未来商业秀」现场,共同探讨未来消费社会的新机会、新空间、新活力。
从 2018 年首次举办起,「未来商业秀」已成为《第一财经》YiMagazine 重要的线下活动品牌。第一财经总经理陈思劼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作为商业世界的参与者,在这个时间节点,面向未来,关注前瞻话题,变得更为重要。」
2021 年金字招牌榜单揭晓
9 月 25 日,一年一度的「金字招牌」榜单发布是未来商业秀的重头戏。13 年来,这份记录消费者品牌偏好变化的读者评选榜单成为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一份记录。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赵嘉发布了「2021 第一财经年度金字招牌」,并总结了今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转折点的 3 个表现:
・大品牌与小品牌的界限被打破;
・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分野不再那么明显;
・新品牌和旧品牌的转换更加迅速;
今年的金字招牌大调查中,共有 5777 名受访者围绕 58 个品类,对 1763 个品牌做出「推荐」和「失望」的评估。由「喜欢指数」和「失望指数」相减而来的「品牌好感度」,是榜单中排名先后的依据。最终,「2021 年金字招牌榜单」共评选出了 19 个「金字招牌」、13 个「明星品牌」和 21 个「新晋星品牌」。
上榜的 19 个「金字招牌」是: 哔哩哔哩、CHANEL、飞利浦、光明乳业、好利来、盒马鲜生、Keep、麦当劳、农夫山泉、顺丰速运、天猫国际、王者荣耀、网易云音乐、微信、西西弗书店、小米、宜家、优衣库、云南白药。
寻找消费市场新机会
消费社会未来的机遇,在对技术的应用中,在对可持续的落地中,也在对新消费的探索中。
作为率先实践未来零售的品牌之一,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安娜・库丽佳在主题演讲《「以『人』为核心,未来零售和生活」》中提到,科技推动下,全渠道生态中角色各异的触点将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以人为本、情感共鸣的零售。
环境问题愈发为社会所关注,可持续开始从一个务虚的词汇,落实到商业模式中,甚至成为一些新兴品牌初创的定位。第一场绿色圆桌中,5 位行业代表与第一财经可持续商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一起,讨论绿色未来的可能性。
迅销集团全球执行董事、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提到,爱时尚与爱地球并不冲突,关键是「品牌商、产品开发者有没有意识做出创新」。中国新天地商业总监李振辉希望新天地能用聪明的方法变得更绿色,比如研发物料再利用,并让消费者明白其中的益处。Aedas 执行董事李巍期待建筑行业的底层设计和新兴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绿色的选择。罗兰贝格副合伙人、罗兰贝格消费行业首席研究员蒋云莺认为,绿色思想的植入意味着商业模式本身的变化。
新世代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也带来了有趣的市场空白。NU SKIN 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凌可及在演讲《新消费时代如何打造健康之美》中展示了洞察:上一代消费者的健康思路是「治和补」,年轻人则转向「养和防」,讲求「内补外养」。「他们的养和防是把健康和美丽结合在一起,你会看到在很多跟健康有关的消费支出后面,都有对于美丽的追求。」 凌可及说。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主席邓旻分享了演讲《消费零售市场的新变局和新机会》。他总结了「两加速」与「两新兴」,即顾客需求加速变化、钱包份额的竞争加速升温;高效率零售新模式、政策新角色的出现。
阿里巴巴天猫新消费负责人无封介绍了天猫如何助力新品牌的起飞。他认为新物种新品牌的出现,背后靠的是消费者需求和技术创新这两个驱动力。「多」(天猫是新品牌生意主阵地)、「快」(新品牌细分类目登顶)、「热」(新品牌投资热度攀升)、「盈」(新品牌持续性增长)是新品牌发展的主要特点。
就新品牌的话题,随后的创新圆桌中,《第一财经》YiMagazine 副总编辑陈锐与 4 位嘉宾探讨「新物种超级进化论」。欧莱雅中国数字服务与创新总监陈歆涵介绍,欧莱雅正通过 BIGBANG 美妆科技创造营项目和日常的开放式创新合作平台,与科技初创企业共创美妆科技,用创新技术与模式服务消费者,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商业落地成果。根据埃森哲阿里事业部新零售董事总经理骆志群的分析,人、货、场三要素变化或者重构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化出新物种。阿里巴巴天猫新消费负责人无封认为,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是大趋势,未来会出现更多个性化化消费和虚拟精神消费。躺岛联合创始人杨远骋将新物种的变化总结为产品新、品牌新、渠道新。
生活方式中的商业活力
当「生活方式」这个词语融入年轻人的日常,商业机会便在其中诞生。《第一财经》YiMagazine 旗下 IP「未来预想图」就是站在商业与生活方式交叉点的内容品牌。今年是「未来预想图」成立的第 5 年,「未来预想图」主编赵慧介绍,「未来预想图」已经尝试了包括主题书、播客、线下展览、创意商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未来还会延伸创意上的商业模式。
如何在「生活方式」中挖掘商业机会,小米有品内容电商部总经理郑子拓说:「新的市场机会,很多都来自于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精准翻译。」他表示,当下中国市场上人与货匹配的颗粒度越来越细,这需要品牌提升用户需求洞察和跨界技术整合的能力。
谈论到到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打卡」要属其一。作为 TX 淮海 | 年轻力中心新消费场景总监,徐汝鹭看重打卡背后的内容和文化,判断活动是否能带来精准的垂直客群。大鱼营造理事长尤扬观察到,网红空间的打卡行为其实与公共性有很强的连接。而 in the PARK 主理人陈如艺回忆,很多结果像打卡的策划来自于本能,in the PARK 想做一个减轻距离感的零售环境,让购物成为轻松的体验。
与「听」有关的生活方式也从兴趣变成了生意,比如播客。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 主笔、「未来预想图」编辑肖文杰主持下,3 位播客产品或作品的创始人聊了聊播客生意经,小宇宙 App 运营负责人陈临风讲道,播客触动她的价值在于陪伴,不管是需要一个还是一群朋友的人,播客会一直在他身边。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声东击西主理人徐涛的经验是把播客当做一个产品制作,结合市场调研与主播能力,打中一个细分内容点。根据 JustPod 首席运营官杨一的观察,当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在中国市场达到难以增长的规模,音频价值会有更多的机会。
新国货,走向分流
9 月 26 日,2021 新国货榜样榜单揭晓。2019 年,《第一财经》YiMagazine 首次发起「新国货榜样」评选。今年,4014 位消费者参与了《第一财经》YiMagazine 的「新国货榜样」评选,在 38 个品类中,通过对消费者的支持比例排序,32 个国货品牌获得肯定。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开场发言中表示:「不论是新一代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关注,还是城市最新的创新实践,其中都蕴含着对中国未来商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第一财经》YiMagazine 编辑、金字招牌项目负责人许诗雨发布了「2021 年度第一财经新国货榜样」,并分享了调研中的发现:消费者「国货代替」的消费倾向加快;新赛道加速裂变;先行成熟的新国货,在上市后出现了「估值倒挂」的问题,接下来优胜劣汰现象将会更明显。
「最近的十几二十年,基于强大的工业化水平,结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化以及中国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创新。」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表示,中国商业创新经过了从拷贝到做出性价比的阶段,正走向提升内在竞争力、创新与经验的整合、追求极致完美、重视用户体验和迭代快跑的第三阶段。
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 助理总编辑王姗姗的主持下,3 位国内服装品牌代表探讨了对中国品牌的思考。
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热创始人、CEO 人九斤切身感受到更多品类的中国品牌打破了成见,和国际品牌门店站在一起。李宁运动生活服装首席设计师颜景宜介绍,李宁一方面以专业运动为核心,另一方面用潮流驱动,其中就包括对中国文化的融合。虽然西装是舶来品,但报喜鸟品牌总经理余健认为,结合消费者身体数据、中国制造与中国文化的西服更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在哪里,品牌就去往哪里。抖音电商活动运营负责人范瑞真分享了「品牌增长扶持思路」,抖音电商是兴趣电商,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激发消费者的潜在兴趣。「希望新消费品牌把抖音电商当作真正的运营阵地,和抖音电商一起高效成长。」范瑞真说。
圆桌对话中,《第一财经》YiMagazine 主笔许冰清邀请了新国货代表品牌和投资人,探讨新国货如何修炼增长力。
YIN 隐联合创始人武崟强调增长需要可持续,为了短期增长而伤害品牌的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表现。身为投资人,青松基金合伙人张放看重每一次增长是不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正向的效果。欧游集团创始人、新消费品战略投资专家苏成认为,新老品牌都要围绕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增长本身还是看消费者到底要不要。斑马资本合伙人薛恩远认为,提前发现有增长潜力的潮流种子,要求品牌利用科技创新和算法数据重新建立人货场的关系。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产业空间理想型
9 月 26 日下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举办「产业空间理想型」分论坛,邀请了来自产业、园区、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资深人士,共同探讨新环境下中国产业园区的理想发展路径和未来生态。
会上,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咨询总监车洁舲发布了《产业园区魅力排行榜》。榜单在常规的城市指标数据之外,基于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提供的园区层面人口、招聘以及企业大数据,从区位潜力、人才引力、产业动力和配套活力这四大维度,衡量中国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潜力。
《产业园区魅力排行榜》从《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中筛选出 30 座重点城市的 536 个国家级及省级园区作为评价对象。在国家级园区中,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排在首位,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列二、三名。在省级园区中,上海张江高新区黄浦园排在首位。此外,榜单还发现,一线城市的园区普遍实力更强;长沙、武汉、西安三座新一线城市的高新区在人才和产业领域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园区之间在配套活力维度上的数据差异最为显著。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综合环境和文化发展处处长赵云德介绍了陆家嘴金融城的品牌成长之路。他表示,构筑产业生态、与企业同行、以人为本是陆家嘴过去三十年发展的三条主线。
中国新产业联盟总干事、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原院长段景伦与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咨询总监车洁舲展开了一场以「从 0 到 1,如何实现新园区的开拓与培育?」为主题的行业对谈。「(功能)齐全、(服务)周到、(内部)活跃,一个好的园区基本上包括这 3 条。」段景伦的经验是,园区的成功起步也要回归这 3 点。
高社会效应、高表现力、高性能,是 AECOM 中国区建筑设计总监黄春华眼中的「3H 园区」。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下,建设匹配高新技术发展生产需求的园区,才能为区域创造新价值。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发表了《抓住『青年力』,构建『液态园区』》的主题演讲。数字化浪潮下,「以人为本」更显珍贵,李强认为这要求园区用双向互动的液态职场,去抓住「Z 世代」。
圆桌讨论环节,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就「大数据在产业领域的应用与想象」这一话题主持谈话。上海市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张军表示城市智能解决方案或许就蕴含在大数据中,这也为数字产业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复地产业发展集团副总裁张来提到,大数据在招商和运营投资中是有效的工具,但不能代替人做决策,同时,各种园区数据的打通会让管理和招商得到质的飞跃。量子数聚 CEO 仲伟指出数据在产业发展中升级为生产要素,对政策制定、企业经营起到决策和支撑作用。
此外,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于 2020 年推出的付费数据平台「知城数据平台」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目前,知城提供城市指标比较、商业空间评估、选址与竞品分析三大功能,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查找到最新的城市产业园区评估指标。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不明确的挑战,也隐藏着风口的机遇。消费者在成长,品牌也无法墨守成规。而《第一财经》YiMagazine・未来商业秀也将以有趣的创意、丰富的想象力,继续探索这个明亮的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