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雨晨:会不会拍片!观众才不管 | 到电影院看广告嘉宾分享

MENU

SocialBeta

个人主页>>
上一篇
胜加:故事里的中国 | 到电影院看广告嘉宾分享

丁雨晨:会不会拍片!观众才不管 | 到电影院看广告嘉宾分享

SocialBeta | 2019-10-24 11:23

本文根据「到电影看广告」活动嘉宾——广告导演丁雨晨口述进行删减编辑

谢谢马总把我放上来,我其实本来准备了挺多东西要说,但是我听了这么精彩的就是讲说之后,我自己有点忘了我自己要说什么了。

然后跟大家分享我今天非常简单粗暴的一个 PPT——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 PPT,没有背景,没有图案,然后我准备了一支片子,就一支两分钟的片子,和一个思考的观点。我会花很少的时间,给大家分享我这半年来作为广告行业的甲方的乙方的丙方的丁方,对于广告行业的思考。真的人如其名,我是丁方。

我这次带来的四页 PPT,这是第一页,很少,就两行,第二页也两行,第三页一行,第四页跟这个是一样的。所以的话,我们的关键点就是这句话,也是我这半年时间的一个思考。会不会拍片!观众才不管。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会不会拍片?」这问题对导演来说很奇怪,我们刚才看的 18 条片子,哪一条不是拍出来的片子,为什么「会不会拍片」?

我想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是跟影视或者广告有关的,我们举一个手。几乎都是……

那完全跟广告行业没关系的,纯粹是有兴趣来看片子的,有吗?看来我今天瞎扯还得注意一下。

我本来设计开场白,我想利用这次 SocialBeta 的邀请说,谢邀我刚完开完 PPM 过来。我早上的确是开完 PPM 过来的,那么 PPM 到底是干啥的?我相信在座都知道,有品牌方的角度、有代理商的角度、当然还有制作公司乙丙方,再到我导演的丁方的一个角度……PPM 说到底就是我们核对一些我们这次拍的分镜脚本是什么?我们这次的服装是什么?我们这一次要拍一个什么样感觉的画面?然后我们这次演员用谁?这些所有东西做一个细致的确认。对于导演就是只确认一件事,我会拍片。告诉金主爸爸:我会,你放心,我拍的不会偏离你们的方针,我也不会偏离宗旨,我能拍一个你们想要的片子,这就是会拍片。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挺会拍片的,大家可以看到刚才展映其中有两条是我拍的,一条是 OPPO 的《奇幻新年》,「哗」就是一个女的一招手,珍珠「咻」就非常大了;另外一个《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质感挺好的,网上评价也都是质感挺好,然后就没有说导演挺好,基本上都没有。

这是我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点:一般站在观众的角度看片子,我们看了一个片子挺好,通常都会说这片子摄影挺好、画面挺好看的;这个片子演员好演技不错;这个片子的服装好,特别是我看《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这个片子,很多人都说服装好牛,然后突然就有一个人蹦出来说这是我们定制的,有一个铠甲协会经常这样发在 b 站上……所以就是一个片子好,通常都会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东西上,但都没导演这事儿;但是一个片子坏,这个导演傻×,真的是不是?大家笑就说明这真的是一个逻辑心理。

这就是基本的一个道理问题,我们看片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东西?那么什么叫做导演会拍片?

通常在我刚才所谓的 PPM 里,就是我们的一个制作前会议的确认文件里边,导演都会提交一个导演的 treatment,就是你想怎么拍这个片子,你想通过这个片子做什么,你怎么去处理一些东西,比如说绚丽的转场就是「咻咻咻」无缝的,或者说我要怎么放一个音乐特别牛,但这些东西就能证明你会拍片吗?

我今年遇到了一个三个片子,让我重新思考这个事儿,两个片子刚才放过了,一个银联一个OPPO,还有一个我待会马上会放。

我是按照时间线来顺,OPPO 是我今年年初拍的一个片子,大家看了画面特别好看,然后圈内的反响也挺好,荣登了 SocialBeta 的榜单,你心想厉害了,但是一问朋友,没看过……就是做一个广告遇到的最痛苦的一件事,你拍了一个东西,你身边朋友说没看过,全是制作圈的一个自嗨。那么我当时觉得有点失落,我心想可以炸炸街,结果拍出来之后发现没人看过,好像没什么反应,就是当这波过去之后就过去了。

 

然后但是上次品牌制片厂做采访的时候跟小兔聊,这中间有多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因为他是原本一幅画,一幅艺术家 Ignasi Monreal 创作的插画,我们要 1:1 地去还原它中间的所有设置。我这块布用什么布、贝壳能不能透光,然后它在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包括最后看到第三篇有个插座放进来,它跟真人的比例是多少?因为是三者比例的关系,有一个美术馆上这幅画的比例跟这只人手伸进来的一个比例,再跟他手上拿着这根插座线的一个比例,再到它真实的小人上面的一个比例,小人跟画面又是有比例的,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数学计算过程,完了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三者和谐的比例之后,当时觉得牛逼。问题是你放出来之后也就这么回事吗!好莱坞早就有了、类似好的制作早就有了,你说观众凭什么爱看?所以反过来说也挺有道理的,不火很正常,只是一个完成的很好的广告。

那么的话第二个让我觉得我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其实在这个片子,我觉得虽然我很用心,那一个半月基本上都扑在一个项目上,我正常一个月要拍 4 到 6 条片,这个属于一个很「轧片」的导演的一个干法,但我那一个半月就干了这一条片,然后我对它赋予了特别高期待,刚开始的时候胜加的凯总跟我说这么一个案子,我听这个故事,听到这段史实,我觉得太牛×了这个史实。

当时我自己脑海中脑补了一些画面,我说我拍两句诗,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后「千里孤城尽是白发兵」,除了两句话还想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然后自己想了很多情节。真正拿到脚本一看,和我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然后就开始跟凯总聊怎么去组接,怎么去把我想要的感觉放进去,然后聊到最后大家看到了一个现在的一个片子。

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很苦,因为我们拍摄特别紧张,就四天的时间来拍这个片子,对于一个 16 分钟的片子只拍了四天,我相信做过制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其实我对自己的导演环节的打分是比较低的,这个片子我可能我觉得只能打一个及格分,因为我没有一个特别绚丽的导演技法在里边,而且它还 16 分钟。本来这个片子我们大家应该见不到 16 分钟的版本,你只能看到一个八分钟、九分钟的版本,为什么没有八分钟九分钟版本?因为实在剪不出来了,然后最后就硬着头皮上 16 分钟的版本,没想到突然网上突然有好评了,当然也跟英明的胜加有关,直接在知乎和豆瓣推了,大家压根就没把他广告,看的人也是直接把它当成一个小电影来看看,完了之后大家其实也并没有按照广告的理解来看它,我发现很有趣的事是,所有对广告行业的人看完这个片子,在没有出街没有观众反应之前,都说这太长了,你要不剪剪?但是所有的真正的观众看完之后,他会说好像挺有意思的一个故事。这两者之间是有一个角色的差别的,一个是广告行业的从业者,一个是真正的观众,他制造了某种矛盾,这矛盾的隔阂来源于哪?

所以这个也是我思考的来源。在思考这两个角色的差别之后,我觉得我又一度不再不会再拍片了。

然后第三个片子就是待会要放的那个片子,跟这个不一样,《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上了之后,我觉得要引发观众的一个期待的话,可能是一个故事,因为故事是天然藏在你基因里边需要的一个东西,从你出生那一刻,没有电影之前,没有电视之前,没有舞台剧之前,大家都需要它。为什么会有戏剧的产生?大家对戏、对故事是有需求的,是需要在这个故事的背后那些情感的,所以它是一个天然的东西,我一再觉得故事才能才是王道。

但是我拍了一条杰克琼斯的《8000 公里 T 台秀》,我们去挪威拍,讲的故事从挪威一路走到中国,它的脚本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一直在走不同的背景,连队伍的队形不带变的。我拍的时候,在做脚本的时候,就很痛苦,就我这个分镜咋画?就是一帮人一直在走路,没别的了。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要加一点特别的东西进去,比如说这里怎么样刷一下出来一个人,我的镜头怎么样转一下,他们突然不走了或者怎么样一下,然后再想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到,就是一个事儿我都觉得我就觉得挺失败的,我的导演出力只能说这帮人一直在走,然后在不同地方走就完了。

大家看完这个片子其实可以理解我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困惑,特别我在拍的时候印象特别深,中间有一个到雪山上的场景……我们几乎前面所有的一个画面都在挪威拍的,然后剩下的一个沙漠草原和雪山,我们是回到新疆拍,在到冰川上的路上,从凌晨四点钟出发,然后到冰川上一直到下午 1 点钟才到冰山上,我们就是花了八个多小时一路到冰川上,我拍只拍了两个镜头。然后在想我要不要再拍点啥,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拍不出啥,也就是一拨人在走,一个全景一个中景,我当时觉得我好失败,我只会拍这俩镜头,想不出别的镜头了!然后拍完回来之后片子一剪,就看到他们不停在走,走完了整个故事。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挺普通的一个广告,然后一发出去有好多转发,我觉得又是广告群的自嗨,反正熟人看到就转发一下,但是突然就有人给我开始私信了,有广告公司的朋友,有制作的朋友,然后也有一些跟广告没有关系的朋友就给我私信说这个挺好看的,看是你拍的,还有我在微博上还有人给我发私信,所以这点又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质疑:这片子到底咋拍?就是拍完了之后观众到底爱看啥,这个就挺让人不明白这件事。

所以我用三个片子,三个不会的一个情况,进入到了我们这一次的两个重点:第一个:什么叫会拍片。

我觉得会拍片,真的就不是说你镜头语言怎么去运用,怎么用花哨的东西去完成一个作品,我觉得这不算会拍片。你想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什么是会拍片?他看到的是这导演挺会拍片的,都是讲他会讲故事。但是广告行业有人说什么事会拍片,他们 treatment 做得好,这个演员挑的好,制作不错,这叫会拍片,这是一个最大的矛盾。

那么的话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观众到底在意什么?刚才其实提到过一件事就是关于故事的一个需求,我的总结是故事其实是观众非常亘古不变的一个内心需求,大家都需要故事,我们从小就开始听父母讲故事,然后再到后面我们所有的经历,我会跟朋友讲故事,我们会去听朋友的故事,听听英雄的故事,我们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其实我们在故事的背后还有一种是对情感的理解跟获得,所以的话我觉得这两者的一个关系,其实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这两个是开放命题,我没有结论。在我还没有到不惑之年之前,作为一个 90 后,我应该是得不到这样的结论的,所以开放给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那从一个导演的角度来说,怎么样拍好片?我觉得是真诚,就像刚才说的,我上一页的画面,其实有一个下面标识就是:一个暂时还会拍片的导演。所以我觉得拍片这件事千万不要觉得你会拍了,会拍一定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我拍很多不同类型的片子,但是不同类型的片子,第一次拿到我都就会拍,第一次都完成的挺好,但凡我一个片子一个类型太多了,它就变成套路了,它就变成制式了,他就开始不好了。所以我觉得不会拍不是一件坏事。

然后诚实面对观众。我们很多时候做一个广告,他有一个基本的商业诉求在里边,我们会拿到客户的一个局限,有时候我们会有像胜加这样这么好的广告公司会帮你去把很多东西巧妙地转化,甚至是广告诉求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但有的时候就是当没有这么好的广告公司挡在前面的时候,你就得消化很多问题。

这个时候客户有时候会说:「导演,我们这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可能你看看能不能用镜头的方式来处理一下。」我在想这个问题就是问题,我怎么就镜头的方式就处理掉了?你故事上的问题,我咋通过镜头处理?这是第一个我经常遇到的一句话,我开会的时候 80% 的情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问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不诚实了。你不真诚的面对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去想用通过一些讨巧的方式去回避的,这是解决不了的。

第二个经常听到的话就是,导演虽然我们这个故事是要真实接地气,但是我们品牌的调性还是比较 premium 的。你说你那个我又 premium 了,我咋又接地气了,你总得 2 选 1 吗嘛!我本来我还想把 premium 这个词打出来,但我到现在我都拼不出这个词。这个也是一个我觉得不诚实的地方,我们拍什么片子就得要什么样的气质,就是尊重故事,尊重素材。

我们经常做广告,经常会去会去借鉴,找很多所谓的找参考片,其实就抄找了一堆很牛的国外广告或者国外电影。我抄一个绚丽的,就是一个形式怎样,中国人其实看了没感觉,就跟刚才马总马晓波说的那样,我们要讲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到底看什么会有感觉。你抄了一个老外的形式过来,它就水土不服吗!前段时间还有人让我在要在北京拍出巴黎感,我想这咋弄?我说要么去巴黎,要么就换那个胡同感,所以真诚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是这么理解我的身份的,广告导演就是最细微的分支。导演,真诚的人,所以真诚的去面对你的故事,去想你这个片子的气质应该是什么,你感受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东西,你不能去强加他。所以观众爱不爱看真的取决于我们诚不诚实。

所以到底这两个就是分支到底有没有交汇点?第一,我们去忘记我们的套路,并不是说是要忘记技巧,因为这是第一步,好的画面,好的制作,它也是一个基础,我觉得我们如果把基础当作一个就是可以就拿来当谈资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也做不好。

第二个第二个问题是对故事的忠诚,你是不是以故事为前提,或者说以这个片子的表达为前提去制作你的一个想法跟你的 treatment 这很重要,假如你的技法是凌驾在这个故事之上的,只会觉得它水土不服,所以我当时觉得我为什么《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我给自己的评价是及格,并不是说是我中间有很多 bug 拍得怎么样,我觉得我挺用心拍的,这就是在于我自己在那个时候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我觉得我没有把导演技法发挥出来,但其实我是被这个故事、我是把故事放在之上,后面现在想想好像没什么错,所以这个是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对故事忠诚,在表达上要控制你自己。

然后第三个点在于,没第三个点了,就两个点。(笑)

所以最后分享一个事,有一次我跟音乐剪辑师聊天,我入行五年多,我们大概我在我入行两年那样子我就跟他开始合作,当时我们做很多片子,因为拍的东西不好,然后就会找很多网上的素材放进去,通常找的素材都是我们里边最厉害的素材。到现在我们现在找的素材都是我们里边最差的素材,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其实就是忘记找参考标准,有时候找参考片都是在无限地抄,有限度的找没错,但是的话千万就是别无限的找参考,这件事就变成抄了,去应该去忘记参照参考片,去做参考片,就去你认真的做一个片子,它就会成为门类的参考。

然后我就真诚拍片,真诚面对客户的东西,毕竟我也挺出名的,特别是在烧预算这件事上特别出名,因为报预算出名,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好要面对制作这件事。

好,我讲完了。

观众提问:

现在电影类的跟广告类的视频,它的边界正在消失,然后您怎么看待广告导演跟电影导演他对视频的视角的不同?

首先他们都是导演,然后其实我觉得广告导演只是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广告导演不会讲故事,这个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让你觉得广告导演跟电影导演有很大的区别,对于他们本质上来说,我觉得只是拿一个一分钟的故事讲故事,或者是拿一个半小时的一个长度讲故事,然后在非常基础的一个状态之下,他再去细分出了就是我怎么去讲这个故事,一分一分钟的一个故事的排布方法肯定跟一个半小时不一样。然后我们会细分出了巨多的就是细节的问题,比如说对于一分钟来说,你其实是在消费形象,我们通常要找就是一个形象一个符号的形象去解构它,去找到他的有趣的点,去理解它的一个故事;对于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故事来说,它是一种去建立人物,它是一种建立一个是解构,一个是建立这些细节的一些事,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区别。

您觉得广告视频跟电影视频它的优势相比,因为大家都会觉得电影好像更「高级一点,但是你觉得它广告视频它优于电影视频的点在哪里?

我觉得没有优于我觉得,但是也不至于比电影低劣了,只是我们到底对它真不真诚,有那么多的人对他不真诚,他自然就是一个下贱的行业,当你对他真诚的话或者有去拥抱它的话,它就是一个好的行业。跟厨子有的厨子是米其林在被捧的很高,像明星一样,比如说什么澳门金沙那种12个厨厨子感觉特别nb。然后但是你也有在路边摊厨子你会觉得他是不是很好的职业,但是它本质上都是厨子,只有好的导演,他不会因为就是广告或者说电影的边界去把它分三为三六九等,你说好多国外导演他都拍电影,他也拍广告,你问他哪一个就是更好,我觉得表达方式不同的,然后当然我觉得就是故事可能会你更自由一点,那么的话你去想讲的人物就是更多,但有的时候一个一分钟的片子,比如说刚才我觉得杰克琼斯那个东西也是挺高级的一个东西,可遇不可求的,就是它也不需要建立人物,就一个是让你觉得就挺有趣的,我觉得做有趣的东西就是高级。

丁丁导演你好,我在豆瓣上搜你的时候发现你跟姜文有一个共同点,就你和他都是演员出身……

我是广告演员出身的。

所以我想问你,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就是说你从演员转型为导演,然后你获得的一些分享获得一些思考,然后你可以讲一下你作为演员和作为导演,你觉得有什么之间的区别?作为创作者来说。

我觉得作为演员的话,我刚开始拍片的话,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我对于演员的理解跟他们的沟通,因为大多数我们看到广告里面演员戏都很假,我尽量就是会用演员的语言去沟通他,要不然有的像特别会后期的导演,他就会用后期的语言去跟后期沟通,三维大后期那种我就不会。这个是一种因为你什么出身决定了你擅长做什么,那么的话沟通戏是我一开始我比较比较擅长的,帮助到我的一个地方,我能从他的从演员的角度去理解能帮助他进入故事,怎么去建立故事就建立人物,这个是我觉得是好的,不会就是像当我在做演员的时候,好多导演跟我说我要的是这种 feel,这种感觉啥感觉,你告诉我做什么事吗?因为事儿才是一个行动,才是一个指导演员最大的一个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你的情感不能代表他,所以这个是我觉得做演员对我做导演最大的帮助。

共有 2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 回复 @Caroline 魏佳璐 这本来就是一个口语化的现场分享,就是按照嘉宾当时的讲话还原的,编辑听录音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的,互相理解下吧哈
    回复 岳野兔 19-12-11 11:15
  • 口语化的东西能不能改改 错别字能不能改改……爆预算
    回复 Caroline 魏佳璐 19-12-04 11:58
TOP